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麵條的前世今生之:從蒸麥粒到磨麵粉

麵條的前世今生之:從蒸麥粒到磨麵粉

麵條的前世:蒸麥粒

小麥的麥粒是製作麵條的原料。但是在唐朝以前,小麥是人們不到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吃的。

蒸麥粒(聯想聯想蒸米飯,可蒸麥子為什麼那麼難吃)

小朋友是不會騙人的,蒸麥子確實難吃

直到先民發現,將小麥磨成麵粉,那簡直是野雞變成金鳳凰,各色麵食井噴,當然包括今天的主角:麵條

揚州:陽春麵

西安:biangbiang面

西安:岐山臊子面

西安:蕎面餄餎(這個嚴格不算今天主角的麥子麵條哇)


小麥原產中亞,隨著漢武帝劉徹重創匈奴,打通西域,小麥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在當時的經濟中心黃河流域落地生根。

因為北方氣候類似於中亞,所以小麥就這麼愉快的在北方欣欣向榮,並逐步在磨盤的神奇作用下成為北方餐桌上的霸主。


文獻中僅僅一筆帶過,說到了唐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石磨的大量應用,小麥完成了華麗的變身從穀粒磨成了麵粉。讀完這個我真是一萬頭羊駝,這不是跟沒說一樣么!而且為什麼同樣是穀粒的水稻,就主要演化成了蒸食。而且貌似也只有沿海一帶,尤其是嶺南對水稻磨成的米粉情有獨鍾)

所以這個問題先擱置,再細細考究考究。


1.知網的論文是真心爛,要不然搞學術的都用Elsevier等國外的;

2.麵條在漢朝,乃至宋朝是被叫做「湯餅」的不過細細想想也是,只不過這個餅子瘦了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一一的發現 的精彩文章:

TAG:丁一一的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