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江詩人之品貌——評黃強詩詞選集《中華詩詞詠大江》

長江詩人之品貌——評黃強詩詞選集《中華詩詞詠大江》

GIF

長江詩人之品貌

----評黃強詩詞選集《中華詩詞詠大江》

一個詩人有一個詩人的品貌。詩人的品貌可分為詩品與詩貌。詩品,就是詩人血液里流淌的學養、素養;詩貌,則是詩人臉上的表情、眼神。詩人的品貌就是詩人的「內外兼修」,同時表現在詩行里。黃強詩詞選集《中華詩詞詠大江》有怎樣的品貌?

1

張揚與莊重,看似對立的兩極,黃強卻調和到了這部詩詞選集里張揚,有宣揚、聲張的意思。莊重,有文辭謹嚴,典雅端重,不浮靡虛誇的意思,還與內斂、含蓄近義。所以說,張揚與莊重一個是陽,一個為陰,各有一己的操守。黃強有本事,把兩者和泥在一起,相互圓通。「古道崎嶇橫峻岭/駝鈴清脆盪川滇/風餐露宿寒冬冽/鐵騎銅蹄酷暑炎」(《茶馬古道》)。自唐以來,以詩詞詠茶馬古道者,一直絡繹不絕,依松劃雲,「騎在馬背上的峽谷」之間,閱盡了危崖、深澗、奇峰、怪石、溪水、遠山,帶著入雲的茶香與凌空的馬嘶,走向線裝書,走向厚重的辭書,走向曲折蜿蜒的高考試卷。黃強詩《茶馬古道》張揚著絡繹不絕的人文精神,張揚著穿越時空的血脈流動,並肆力於茶馬古道雄渾、磅礴、汗水甚至血滴的張揚。橫嶺、駝鈴、鐵騎、銅蹄,有聲,也有色,遐影與邇景相映,十分「張揚」。他認為,茶馬古道是一條歷史文化形成的線索。於是,他試圖用詩行來張揚茶馬古道的綿延。即便對於茶馬古道的沉重,他也要用「橫」、「盪」、「餐」、「酷」之類的詞來張揚。

張揚,是一種個性黃強的詩詞不止有張揚之勢,也刮著莊重之風。在《中醫世家》中,他的詩句就多了一分蘊藉與宛轉:「仁心擔重任/濟世法前賢/志在平安渡/胸懷本草篇。」醫家是崇高的職業,身懷仁心、高技而普濟眾生。《後漢書·方術列傳》懸掛於讀者仰視之中的葯葫蘆、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葯香,以及一千多年前的銀針,便匯入了黃強的詩行。典籍、典故,當然端正。傳說雖有虛構的成分,但一經黃強「借用」,也有了典籍的神韻。

其實,從一首詩里,也可見黃強對張揚與莊重的調和。《奉節秋韻》《巫山神女》便是。即便是詠《夔門》之雄,他也能從兩岸高山凌江夾峙的險峻中,遙想到宋代詩人陸遊詠嘆夔門的竹枝,以及龍宮的威嚴、林泉的聖潔。黃強調和的本事,源於他對詩詞的深情。詩詞於他,是生命歷程、生活方式與文學發生聯繫的精神追求。於是,超越時空便成了黃強詩詞生動的氣韻。

2

承賢與突破,也是一定時空下貌似相向的兩端,一個居左,一個立右,但黃強也能恰如其分地調和在詩行里承賢,即對先賢遺風的傳承;突破,有衝破、超過的意思。兩者之別在於對先賢的態度。黃強自幼濡染漢賦、唐詩、宋詞與元曲,游心於楊雄、杜甫、蘇軾與白樸,流連眷顧,往來生輝,又取法經典,深得詩詞之旨趣。因此,黃強在這部詩詞選集中對接了唐·李白的白帝彩雲、兩岸猿聲,唐·張若虛的春江潮水、海上明月,明·楊慎的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等具象或意象,但他絕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審美目光,更新了先賢詩詞曲賦的內涵,所謂循賢而不守賢。

「酥油奶酒熱糌粑/駿馬青稞蓋碗茶」(《青藏高原》)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凈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頓挫有致,平仄起伏,意象密集。元曲名家馬致遠以景托情,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而黃強則以物托情,描繪了一幅青藏高原濃郁的風俗文化圖,表達了江源百姓古樸純真的心靈。

長江下游右岸有一條支流,名曰秦淮河。自秦始皇東巡時,秦淮河南京河段便是紫氣升騰,後又有「六朝金粉」之譽,引無數文人騷客畫舫凌波,於漿聲燈影之中吟詩作畫。唐·杜牧曾《泊秦淮》,觸景感懷,借詩諷刺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達了詩人憂國情懷,意境悲涼。黃強也吟詩秦淮,在與夫子共聽驚濤拍岸之後,他卻在燈影堂前遙望江南貢院咸趨實學的盛況、愛國名媛李香君濯清漣而不妖的身影。不過,他的詩作《秦淮新韻》一半寫古,一半寫今,而詩句「虎踞龍盤今古/綿延桃扇新篇」便道出了詩人的價值取向。

崇尚前賢,師法名家,以涵養自己的學識與審美,這是黃強為詩的章法不媚前賢,不臨摹名家,兼具匠心與慧心,也是黃強為詩的章法。唐·孫過庭說:「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其大意是師承傳統,但不應背離時代氣息,應在沿襲中創新,在繼承中發展。這句古訓雖說的是書法,但也適用於詩詞。黃強與古為徒,又入古出新,難得。

3

博採與鍊字,是黃強調和後的寫詩態度。他從漢·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之法中獲得啟示:寫詩應追尋先賢之長,也應廣泛採納民間「藥方」,自省吾身,找到適合自己的標杆。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黃強的博採也表現在好讀書,愛行走上。有人說他是一位行走的詩人,不是虛言。他長期生活、工作在長江邊,血管里流淌的也是長江水。由此,黃強喜歡在長江上下探幽尋秘,曾踏著明·徐霞客的足跡,察訪長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於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於是,便有了這部洋洋300多首的詩詞選集,而且一山一水,一舟一帆,一樹一竹,一亭一寺,皆入他的詩詞

詩歌產生於春秋初期的慢生活之中,是慢慢吟出來的,是用來慢慢品的。黃強一直汲取著詩詞源頭上的清澈水質,從不寫注水詩詞。這與他講究鍊字有關。黃強寫詩作詞,鍾情於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七言四句、七言八句。這就增加了創作上的難度。但黃強也有清·袁枚「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的韌勁,在詩詞創作中習慣斟字酌句,反覆推敲,精細錘鍊,並有簡練、形象、深刻的表達效果。有時候,黃強為求一字之精準,會用「半宵寒」來打磨。在他看來,現在處於快節奏生活中,什麼都在速成,但詩詞不能,得苦心地「煉」,煉到字字精準,而精準不是對內涵的削弱,而是豐富,是對表現力的拓展,是對讀者的尊重,是經得起讀者細細品味的。所以,黃強的詩詞平仄有度,氣韻流暢,節奏感強。讀者朗讀起來有韻律,有力量,有聲勢,尤其一詠三嘆、迴環往複之間,還能感受到詩人博大的胸懷,以及黃強詩詞里的萬千氣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兒女 的精彩文章:

詩行里飛濺水旋律-評長江詩人黃強組詩《中華江河萬古流》

TAG:長江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