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蚜蟲的昆蟲有多少?

吃蚜蟲的昆蟲有多少?

吃蚜蟲的昆蟲有多少?

以蟲治蟲生物技術。環保無污染,生態可持續發展。

草蛉、蚜繭蜂、七星瓢蟲、螳螂(雜食性肉食昆蟲,不吃死蟲)、赤眼蜂(寄生鱗翅目害蟲的新鮮卵)、食蚜蠅、食蚜癭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昆蟲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綠僵菌)。

螳螂為啥吃掉它的老公?


草蛉蟲

草蛉蟲又名草蜻蛉,幼蟲叫蚜虱。草蛉是一種捕食性昆蟲,可能在木頭、玻璃、鋁合金窗戶等任何地方產卵。我國常見的有大草蛉、麗草蛉(小草蛉)、中華草蛉、葉色草蛉、亞非草蛉等。

除少數種類外,大部分的卵有一條長長的絲柄,柄基部固定在植物的枝條、葉片、樹皮等上面,而卵則高懸於絲柄的端部。草蛉成蟲和幼蟲的捕食能力都很強,主要捕食蚜蟲、介殼蟲、紅蜘蛛和多種昆蟲卵,也捕食蛾類幼蟲。如在棉鈴蟲產卵盛期,每畝棉田放出草蛉卵3萬至5萬粒,從卵里孵出的草蛉幼蟲就能捕食害蟲,四天後效果就很顯著。

黃綠色,有黑斑紋。頭部觸角1對,細長,絲狀,除基部兩節與頭同樣為黃綠色外,其餘均為黃褐色;複眼很大,呈半球狀,突出於頭部兩側,呈金黃色;頭上有2~7個黑斑,觸角下邊的2個較大,兩頰和唇基兩側各1個,頭中央還有1個,常見的多為4斑或5斑,但均屬同種(大草蛉的翅和頭斑(七斑,四斑));口器發達,下顎須和下唇須均為黃褐色。胸部黃綠色,背中有一條黃色縱帶;腹部全綠,密生黃毛。足黃綠色,跗節黃褐色。4翅透明,翅脈大部黃綠色,但前翅前緣橫脈列和翅後緣基半的脈多呈黑色;兩組階形排列的階脈只是每段脈的中央黑色,而兩端仍為綠色;後翅僅前緣橫脈和徑橫脈大半段為黑色,階脈則同前翅;翅脈上多黑毛,翅緣的毛多為黃色。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9-10毫米,前翅長13-14毫米,後翅長11-12毫米,展翅30-31毫米。體黃綠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兩側淡綠色,中央有黃色縱帶。頭部淡黃色,頰斑和唇基斑黑色各I對.但大部分個體每側的頰斑與唇基斑連接呈條狀。下顎和下唇須暗褐色。觸角比前翅短,呈灰黃色,基部兩節與頭部同色。翅窄長,端部較尖,翅脈黃綠色,基部兩節與頭部同色,前緣橫脈的下端,徑分脈和徑橫脈的基部、內階脈和外階脈均為黑色,翅基部的橫脈也多為黑色。翅脈上有黑色短毛。足黃綠色,跗節黃褐色。

卵:卵粒呈橢圓形,長0.70-0.05毫米,寬0.32-0.38毫米,初產時綠色,近孵化時褐色,絲柄白色,長3-4毫米。單粒散產於植物上,多在葉背。

幼蟲:幼蟲呈紡錘形,隨著齡期的不同其特徵也不一樣。

一齡:體長1.50-1.80毫米。初孵時胸部淺紅色,腹部前4節紅褐色,後6節黃色,以後變成紅棕色。頭部有兩個"v"形黑紋。前胸背板有"w"形黑紋。前胸側瘤上剛毛2根,中、後胸側瘤上剛毛3根,腹部1一8節側痼上剛毛2根。

二齡:體長4.50-4.90毫米。體灰綠色,背線細,兩側有褐色帶。頭部有倒"八"形紋。前胸背板上有"H"形黑色斑紋。

三齡:體長7.20-8.50毫米。體黃綠色,背面和氣門上線紅褐色。頭部有褐色倒"八"形紋,頭兩側過單眼到上下顎有褐色紋通過,各側瘤上剛毛均多根。

繭:白色,長3-4毫米,寬2.50-3.20毫米,繭表面光滑無雜物。

繁殖

草蛉的卵,在昆蟲中是較特殊的,除少數種類外,大部分的卵都有一條長長的絲柄,柄基部固定在植物的枝條、葉片、樹皮等上面,而卵則高懸於絲柄的端部,因此草蛉的卵常可躲避其它昆蟲

草蛉蟲

的侵襲。有的卵呈數十粒集中在一片,如大草蛉的卵,有的則單獨散產,如麗草蛉和白線草蛉;還有的種類呈十餘粒一束。卵一般經過3-4天後孵化,剛孵出的幼蟲在卵殼上停留半小時到2小時,等到身體在空氣中變硬、變結實後再敏捷、靈巧地順著那個細細的絲柄滑下來。雌性草蛉成蟲都是選擇在蚜蟲密集叢生的地方產卵,幼蟲一孵出來,就能立即在附近捕食。

如果周圍缺少或沒有蚜蟲,兇殘的幼蟲就會互相殘殺,所以在人工飼養草蛉的過程中要多加註意這個問題。幼蟲一般有三齡,大約經過10天就能生長成熟,成熟的老齡幼蟲在停止捕食後,由尾部抽絲做繭化蛹。結繭大多在植物葉子的背面、樹皮下、卷皺的葉片上、枝杈間以及牆縫處等。預蛹期有長有短,如果是在越冬期前做的蛹,越冬代的預蛹期就可長達半年之久。 蛹期僅約八九天,羽化時它們用頭部將繭頂部的一個圓蓋頂開,慢慢地爬出來,過2-5分鐘後,再脫去體外的一層透明膠質膜。大約10-15分鐘後,經過一陣全身的扭動、爬行,那透明的大翅膀才慢慢地伸展開來。草嶺幼蟲消化道與直腸不相通,糞便都積存在體內沒有排出。當它們羽化後,第一件事就是排除體內積累的糞便。成蟲取食,主要是為性成熟補充營養。補充營養的食物,可以是動物性的,也可以是植物性的。當成蟲性成熟後,雌、雄間就開始進行交配。草蛉一生僅交配1次,但可以多次產卵。總產卵量相當可觀,例如一頭雌性中華草蛉在5天中可產卵1237粒,麗草蛉可產卵892粒。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草蛉,如果延長光照,還可進一步使產卵量增加。夏季草蛉身體多呈嫩綠色,但少數以成蟲越冬的種類中,冬季時身體常變成黃色,當天氣逐漸轉暖後,體色又會變成綠色,這並非種類之不同,而僅是季節不同造成的。草蛉成蟲有著很強的趨光性,對光照長度變化的反應極為敏感,一個已經產卵的成蟲,如果處在短光照情況下,就會出現停止產卵的滯育現象。如果不改變條件,這種滯育就能維持長達2個月以上,但一等光照加長,馬上可恢復產卵。反過來,如成蟲處於長光照條件下時就不會出現滯育現象。所以在人工飼養草蛉時,常利用草蛉這一生活特性,給成蟲每天以16-18小時的長光照,這就使得草蛉在一年四季中都能不停地產卵繁殖。

一年可繁殖3代,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卵有長絲柄,十多粒集在一處象一叢花蕊。幼蟲稱為大蚜獅,頭部有3塊大黑斑,體長達12毫米。捕食棉蚜、桃蚜、麥蚜等多種蚜蟲以及棉鈴蟲的卵和小幼蟲等。是有益的昆蟲。已用於生物防治

一生

夏天,人們在田間漫步時,常可看到一類有著綠色而柔軟的身體,長著四個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蟲,緩慢地飛翔於空中,這就是著名的滅蟲能手--草蛉。草蛉是一類捕食性昆蟲,屬於昆蟲綱的脈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據調查我國有記載的就有15屬約近百種,它們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由於草蛉能夠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業害蟲,所以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滅害蟲的工作。例如河北省某果園, 1975年開始試驗用中華草蛉防治果樹紅蜘蛛為害,幾年來一直堅持不斷地進行室內人工飼養和野外釋放工作,至1977年就將防治面積擴大到100畝。通過釋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樹紅蜘蛛的為害,不但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節省了開支和勞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草蛉不但適於在野外進行人工釋放,就是在溫室和暖棚內,它們同樣有著明顯的治蟲效果。

例如1977年,在北京四季青公社試驗站,利用人工飼養的中華草蛉防治溫室內為害黃瓜的瓜白粉虱,就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草蛉種類雖多,但在我國常見的和目前已開展試驗做生物防治的只有下列十種,即大草蛉、麗草蛉、葉色草蛉、多斑草蛉、粘蛉草蛉、黃褐草蛉、亞非草蛉、白線草蛉、普通草蛉和中華草蛉。那麼,這些草蛉都能捕食、消滅哪些害蟲呢?據初步統計有粉虱、紅蜘蛛、棉蚜、菜蚜、煙蚜、麥蚜、豆蚜、桃蚜、蘋果蚜、紅花蚜等多種蚜蟲,另外它們還喜歡吃很多種害蟲的卵,象棉鈴蟲、地老虎、銀紋夜蛾、甘蘭組蛾、麥蛾和小造橋蟲等的卵,都很適合草蛉的口味。草蛉是全變態昆蟲,每頭蚜獅一天可以吸食百十頭蚜蟲。有趣的是有的種類象亞非草蛉等,每當把害蟲吃盡吸光後,還把吸空的害蟲體殼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據統計,一頭蚜獅在整個幼蟲期消滅的蚜蟲平均可在七八百頭以上!

蚜繭蜂(寄生蜂)

人類與害蟲曾作過無數較量,利用害蟲的天敵來以蟲治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蚜繭蜂作為蚜蟲的天敵,在為人類消滅世界性大害蟲——蚜蟲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蚜繭蜂是昆蟲綱膜翅目蚜繭蜂科動物,這一科的所有種類都是蚜蟲體內寄生蜂。蚜繭蜂主要是以它的卵粒來制服蚜蟲的。每年產卵季節,雌蜂開始與雄蜂交配,但無論交配與否雌蜂都能產卵。產卵時,雌蜂將產卵器刺向蚜蟲腹部的背面,將卵產入蚜蟲體內,這樣蚜繭蜂的卵就在蚜蟲體內寄生下來。寄生在蚜蟲體內的卵在那裡發育成幼蟲,它刺激蚜蟲,使蚜蟲進食增加,體重加大,身體惡性膨脹,最後變成一個穀粒狀黃褐色或紅褐色僵死不動的僵蚜。還有另一種情況,有的蜂幼蟲在蚜蟲體內分泌昆蟲激素,過量的激素影響了蚜蟲的正常發育,使蚜蟲異常變態,或者提前死亡,或者總也長不大,最終夭折。一個蚜繭蜂可產卵幾百粒,每一粒卵都是射向蚜蟲的「子彈」,而且幾乎「彈無虛發」,

有最高的命中率,據有人測試,高達98%。當代的農業和林業,已大量引入蚜繭蜂來治蟲,蚜繭蜂已成為一支消滅蚜蟲的強大生力軍。

但蚜繭蜂 只適用於農業,而不適合家中的花草,其他的昆蟲也是一樣不適合用來滅家中花草的蚜蟲。

形態特徵

蚜繭蜂雌性成蟲體長一般為1.0~2.4毫米 ,少數種類可達3~3.5毫米,體色呈黃褐色至深褐色。雄性體略小,觸角節數比雌性多,腹部呈橢圓形。卵產於蚜蟲體內,微小,呈檸檬形或紡錘形,乳白色。幼蟲乳白色,蛆形,有4個齡期。蛹:離蛹,呈黃褐色或褐色;化蛹,在蚜蟲體內的圓形薄絲繭中,但外蚜繭蜂屬卻結繭化蛹於被寄生的蚜蟲體外之下方的繭中。

赤眼蜂

眼蜂科約7屬,40種,均為卵寄生分別以鱗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雙翅目、脈翅目、蜻蜓目、纓翅目、直翅目、廣翅目等昆蟲卵為寄主。成蟲產卵於寄主卵內,幼蟲取食卵黃,化蛹,並引起寄主死亡。成蟲羽化後咬破寄主卵殼外出自由生活。寡索赤眼蜂屬01舍那ito的一些種寄生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等水稻害蟲卵;鄰赤眼蜂屬褐腰赤眼蜂寄生黑尾葉蟬卵;赤眼蜂屬絕對大多數寄生鱗翅目昆蟲卵,其中不少種為重要天敵。少數寄生雙翅目、脈翅目和鞘翅目昆蟲卵。

生物探究

據中科院生態所做的測定,噴洒的病毒製劑中,真正能對害蟲起作用的只佔1%,65%流失在空氣和土壤當中,34%被作物吸收了,即99%都白白浪費了。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研究員彭輝銀領導的課題組發現了病毒針對害蟲的最有效的攻擊部位和方式:昆蟲是靠卵面帶毒來傳遞病毒的,如果使害蟲的卵面帶毒,就能提高昆蟲病毒的攻擊效率。彭輝銀想到了一種專門在昆蟲卵內寄生的昆蟲天敵--赤眼蜂。

害蟲在產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並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準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後在那裡產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連交配懷孕都是在卵殼裡完成的。一旦成熟,它們們就破殼而出,然後再通過破壞害蟲的卵繁衍後代。

彭輝銀課題組用柞蠶卵來繁殖赤眼蜂,並將自己研製的適應赤眼蜂攜帶的病毒劑型均勻地霧化噴洒在柞蠶卵的表面。當赤眼蜂咬破殼從柞蠶卵里爬出來時,每個蜂子身上可粘上50~200個病毒。此時赤眼蜂最急於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寄生卵,完成新的產卵過程。就在赤眼蜂敲擊每個害蟲卵殼的同時,病毒也就粘到了卵殼上,傳遞給了後者,從而殺死害蟲。

如果病毒是殺死害蟲的"彈頭"的話,赤眼蜂就成了精確的"導彈制導系統";有了足夠數量的赤眼蜂,再加上昆蟲病毒,生物導彈就可以合成了。一枚生物導彈外表上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紙盒,在裡面存放著60粒表面附著大量昆蟲病毒的柞蠶卵,如果按每個柞蠶卵孵化出60頭赤眼蜂,每一頭赤眼蜂攜帶100個病毒計算的話,一枚生物導彈可以釋放出36萬個病毒。

赤眼蜂

生物導彈維持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 1997年,湖北省某林場突然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松毛蟲災。不到半個月,瘋狂蔓延的松毛蟲把嫩綠的松針吃得精光,四季常青的松樹林變得一片枯黃。林場職工在彭輝銀的指導下,用了兩天的時間,在松樹林掛上了生物導彈。轉年,整個林地都恢復了,至今5年了,林場都沒再發生過大規模蟲災。

實驗證明,生物導彈制導方向準確,傳播病毒能力強,只用5枚生物導彈就可以控制一畝地範圍的松毛蟲流行。

生物導彈防蟲技術操作十分方便:通過攜帶不同的病毒,它能有效控制60多種危害植物的害蟲流行:對高山、森林防蟲,不用運水上山,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它可以在經濟林、蔬菜、茶園、果樹等不同領域使用。

使用生物導彈防治害蟲後,可以長期不發生蟲災,而且害蟲又保持一定數量,這樣病毒在害蟲種群內部可以長期發生作用,同時因為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使環境污染大大減輕,自然狀態下的生物種群和數量大幅度恢復,引回了許多昆蟲。在昆蟲內部,建立了良好的循環狀態,相對控制了害蟲的數量,使其很難達到爆發成災的程度。

利用價值

用赤眼蜂寄生產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對環境任何污染,對人畜安全,保持生態平衡,是一實用性很強技術。赤眼蜂喜歡找初產下來的新鮮卵寄生,因此防治時要搞好玉米螟的預測預報,使釋放赤眼蜂的時間與玉米螟的產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赤眼蜂的活動和擴散能力受風的影響較大,因此在放蜂時既要布點均勻,又要在上風頭適當增加放蜂點的放蜂量。一般說來,每畝玉米田放蜂量應在1.5~2.5萬頭。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方法簡便,省工省時。一般每畝只需放2~3點,釋放兩次。防治一代玉米螟累計百株玉米一塊玉米螟卵時放第一次蜂,隔5-7天放第二次蜂。放蜂時將蜂卡撕成小塊,每小塊有一定量的赤眼蜂,將小塊蜂卡捲入玉米中下部葉筒內,用席篾別牢固即可。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成本較低,每畝只需成本1.20元,較用辛硫磷、甲胺磷、1605等農藥的費用都低。同時效果好,放蜂后玉米螟卵寄生率在70~90%,百株殘蟲量降低50~70%。赤眼蜂,屬於膜翅目赤眼蜂屬的一種寄生性昆蟲。成蟲0.8毫米,眼赤紅色,故名赤眼蜂。成蟲壽命20~25℃時4~7天,30℃以上時1~2天。雌蜂平均產卵42粒,在害蟲卵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取食卵液,殺死寄主卵,7~12天繁殖一代。雌蜂產卵25~28℃,相對濕度60~90%為宜。20℃以下以爬行為主,活動範圍變小,水平擴散半徑減小,25℃以上時,赤眼蜂水平擴散半徑可達10米。放蜂1~4天內降大雨,對寄生效果有不良影響。它的觸角上的嗅覺器觀尋找寄主。先用觸角點觸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產卵器向寄主體內探鑽,把卵產在其中。

赤眼蜂

赤眼蜂寄生產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對人畜安全,保持生態平衡,是一實用性很強技術。赤眼蜂喜歡找初產下來的新鮮卵寄生,因此防治時要搞好玉米螟的預測預報,使釋放赤眼蜂的時間與玉米螟的產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

害蟲在產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並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準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後在那裡產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連交配懷孕都是在卵殼裡完成的。一旦成熟,它們們就破殼而出,然後再通過破壞害蟲的卵繁衍後代。

螳螂(學名:Mantodea)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修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中華大刀螂、狹翅大刀螂、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螳螂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

些種類是孤雌繁殖,如美國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它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於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

螳螂的壽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就算沒有頭,螳螂還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生活習性

有些種類是孤雌繁殖,如美國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它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於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

螳螂的壽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隻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就算沒有頭,螳螂還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螳螂只有在中度飢餓(餓3-5天),或高度飢餓狀態(5-7天)才吃掉老公。

中度交配後或者交配中吃老公,高度立即吃掉,也不再交配了。在食物充足的前提,從來不會吃掉老公的。在野外,有31%的會吃掉老公,因為野外也可能處於中度或重度飢餓狀態。吃掉的後代多繁育出20%。充饑、為繁育後代提供更多的營養。

生物防治"害蟲三法 "

主要方法有:

一、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稱為以蟲治蟲,其中包括益蟎的利用。利用天敵昆蟲是生物防治應用最廣、最多的方法。按天敵昆蟲取食的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

1、捕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種類很多,其中效果較好。常利用的有瓢蟲、草蛉、食蚜蠅、食蟲虻、食蟲蝽象、胡蜂、步行蟲以及捕食蟎類等,這類天敵一般食蟲量大,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吃掉幾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蟲體才能完成發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蟲的猖獗作用十分明顯。例如棉田應用瓢蟲、草蛉、胡蜂等防治蚜蟲、棉鈴蟲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2、寄生性天敵:這類天敵寄生於害蟲體內,以其體液和內部器官為食,使害蟲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蠅。

寄生蜂:是專門寄生在其他昆蟲體內為主的蜂類,防治農業害蟲非常廣泛,取得一定效果。如利用赤眼蜂、繭蜂防治松毛蟲、玉米螟、稻苞蟲、稻縱卷葉螟、豆莢螟、豆小夜蛾、大豆食心蟲、豆天蛾、棉鈴蟲、蘋果小卷葉蛾等多種農業害蟲。凡被寄生的卵、幼蟲和蛹,都不能完成發育而中途死亡。

寄生蠅:多寄生在蝶蛾類的幼蟲或蛹內,以其體內養料為食,致其死亡。寄生蠅常產卵於其他害蟲的幼蟲或蛹上,幼蟲孵化後,鑽入體內取食體液。有的卵產在植物葉片上,經害蟲取食進入消化道寄生。

害蟲生物防治

二、以菌治蟲

以菌治蟲就是利用害蟲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細菌、病毒等)防治害蟲,其中以細菌和真菌應用最廣。以菌治蟲具有繁殖快,用量少,無殘留,無公害,與少量化學農藥混合使用可以增效等優點,近幾年來使用量日益增大。目前,我國生產的病原微生物有以下幾類。

1、細菌:應用最多的殺蟲細菌是蘇雲金桿菌、松毛蟲桿菌、青蟲菌等芽孢桿菌一類,可防治菜青蟲、棉鈴蟲、玉米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松毛蟲等一些農林害蟲,這類殺蟲細菌對鱗翅目昆蟲有很強的毒殺作用,對人畜、作物、益蟲、水生生物等無害、無殘毒,可與其他農藥混合使用。

2、真菌:能寄生在蟲體的真菌種類很多,其中利用白僵菌、綠僵菌較為普遍。我國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蟲、玉米螟、松毛蟲、地老虎、蠐螬等數十種害蟲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生產的菌葯多為菌粉,使用必須根據所需濃度進行稀釋。

3、病毒:病毒對害蟲的寄生有專化性,一般一種病毒只寄生一種害蟲,對天敵無害。病毒的致病特點是:蟲體感染病毒後,幾天至十幾天食慾減退,行動遲鈍,最後爬向高處,腹足抓緊物體,屍體下垂。病毒侵入蟲體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口器 ,感染蟲態都是幼蟲;成蟲可帶病毒,但不致死。使用方法是在幼蟲孵化期噴粉或噴霧,每畝約用十多個幼體當量即可。

三、利用其他有益動物防治害蟲

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昆蟲外,還有鳥類、蛙類及其它動物,對控制害蟲數量的發展有很大作用。例如:利用灰喜鵲吞食松毛蟲;利用鴨子啄食水稻害蟲;在收棉曬花時,用雞啄食準備越冬的棉紅鈴蟲;利用啄木鳥防治林區害蟲;蛙類捕食地面和稻田各種害蟲;蝙蝠消滅大量夜間活動的害蟲和蛾類,如金龜子等。因此,要從組織、法規、技術上加以保護,加強有益動物的有益活動,為農業生產服務。

信息素化防治屬於倆概念。

通工提取或配製作模仿昆蟲體內激素進起誘殺作用存抗藥性及農藥殘留問題所物防治。

化防治通化農藥害蟲進行防治能存定藥性殘留影響態環境或者使害蟲產抗藥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寧公司 的精彩文章:

TAG:王寧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