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
圖片來自網路
上回說了「醫鬧」的問題,但是光消除醫鬧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構建一個和諧的醫療環境,讓醫生和病人都覺得有尊嚴。
只有在一個和諧的社會裡,才有可能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曾有同學去日本留學,我問他日本的醫患關係如何,他說相當和諧,當醫生很受人尊敬,收入也很高。我問為什麼,他說這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
構建一個和諧社會,讓人人安居樂業,需要國家具備雄厚的經濟基礎、清明的政治基礎與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這個命題太大,可以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來概括。如果這是個政治考題,也許我還能答得上幾條,可是作為一篇小文,我無法掌控。
所以我就來談談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這個小一點的命題吧。
先說說醫院方面。
首先要有先進的硬體設備支持。在此說的醫院指公立醫院,下同。醫院特別是大醫院的設施要齊全而且先進,現在很多疾病對於醫療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所以政府需要加大這方面的投資,才能夠滿足醫院發展的需求。
其次,要有足夠的醫務人員,特別是高水平的醫生。在十幾年前,我上班的醫院,一個科室額定床位40張左右,但是幾乎每個房間甚至走廊都會有加床,一共50多張床位。而經治醫生也就是管床醫生一般是3到5人,一般是4人,這意味著每個人要管10多張床位。我計算了一下工作量,每個醫生管6到8張床是比較合理的,一旦超過10張,就會忙得像牛,累的像狗。還哪裡有心情去顧及病人和家屬的情緒,更沒有時間去主動溝通,即使是他們找上門來也說不上幾句話趕快打發了事。所以,讓醫生的工作量合理化是很有必要的。我這裡說的是醫生的數量,護士的數量理由相同,她們的工作更為繁瑣,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醫患溝通工作由護士來承擔了。有些醫院還聘請了一定數量的護工,也承擔了一些以前護士所承擔的工作。
高水平的醫生是哪裡都需要的,不管是臨床科室還是輔助科室。現在的國情是,高水平的醫生往往都分布在大都市的大醫院裡,特別是各名校的附屬醫院裡。所以導致目前附屬醫院一號難求,黃牛從中牟取巨大利益。曾聽聞某教授號炒到了幾千元一個,教授聽說後很驚訝地說我自己都不知道這回事。
全國的醫生特別是高水平醫生都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而培養醫學人才周期很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不知道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時,醫療人才會不會得到根本的解決。
第三,要讓醫生活得有尊嚴。
醫生是「高風險」職業,所以要有相對應的「高收入」。
我記得剛工作那陣子,在醫院食堂吃飯,一個打飯的女工問我一個月工資多少錢,當時年輕,單純,沒長心眼,也不知道遮掩一下,就隨口說了出來。結果女工很憤憤不平地說:「我工作了十幾年了才拿和你們差不多的工資呢,你們一走出學校就這麼高工資。」我當時還覺得很不好意思,其實工資並不高,也就五百多塊,即使加上0.5係數的獎金也不過一千塊一個月。在當地算高的了,但是要結婚買房生孩子還差得遠。
改革開放漸漸地理順了收入「腦體倒掛」的現象,「制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這些現象漸漸成為歷史。現在再也不會有初中畢業的女工來和一個醫生比工資收入。
再說說病人方面
讓病人有尊嚴
這種要求貫穿在病人看病的整個過程當中,包括挂號、看病、繳費、拿葯、做檢查和做治療等等。就拿第一項挂號來說,據說從前有人飛了幾千公里跑到北京去看專家,提前幾天去,搬著棉被在醫院門口凌晨就開始排隊,排到了還不一定有號。這樣子的挂號方式病人能有尊嚴嗎?現在很多醫院都實行了網上挂號,我自己也有親身體驗,這樣子方便太多了。
其次是看病,以前大都是醫生一言堂,沒有病人和家屬說話的餘地。現在病人的地位顯然提升了很多,很多疾病的治療方案選擇權都在病人手裡。比如我在懷大寶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醫生看了我的情況說:你呢說小也不小說大也不大,是順產還是剖腹產,你自己選吧!我選了試產,後來胎兒情況不好才不得不剖腹。
現在醫生的態度也改善了很多,我曾經在附屬醫院看病,有一次掛了個教授號,那個教授給我看病從頭到尾一點表情都沒有,後來跟她約下一次看病時間,她很冷冰冰且生硬地說:「自己上網挂號!」我發誓再也不找她看病了,看病還看出一肚子氣。後來換了個教授,一對比,一邊是門庭若市,一邊是門前冷落,雖然同是教授,但是態度也是醫德的一種表現,病人心裡自然有一桿秤。
讓病人看得起病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要有完善的醫療保險制度,要人人享有醫療保險。國家正在大力推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這是讓病人看得起病的根本措施。但是這個制度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很多藥品需要自費,比如現在已經普及的可吸收縫線竟然要自費,難道醫保就不能與時俱進一點嗎?
其次患者的經濟基礎不能太差,不然即使有基本的醫療保險,也無法做到不焦慮。這個又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問題,此處不展開。
圖片來自網路
讓病人看得懂病
這需要患者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至少是高中畢業。據說已經有人大代表提議推行12年制義務教育,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有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與其高中生所佔的比例有很大關係,我國目前高中生佔比四分之一,而這個比例至少達到四分之三才能追平發達國家。患者文化程度越高,醫患關係溝通起來越流暢,一旦出現糾紛患者的處理方式也會更理性,而不是目前的打、砸等粗暴手段。
要讓病人看得懂病,除了要求患者的文化水平高以外,對於醫生的醫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醫生更為耐心,具有較強的科普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不是只會埋頭開處方了事。
讓病人看得好病
當然不是每種疾病都能治癒,這裡是指醫院具有足夠的醫療條件對病人進行治療,控制病情,如果不具備條件的,轉診上一級的大醫院。總之就是讓病人看到醫務人員積極地為他治病,讓他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
以前醫院還有托關係講人情送紅包,一系列法律法規出台之後,這些現象明顯減少甚至杜絕了。病人能夠得到平等的醫療服務,不需要送紅包。
最後再次強調,首先是社會大環境和諧,其次才是醫療環境的和諧。整個社會都氣氛良好,輿論導向積極向上,還愁醫患關係不和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