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的變與不變——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為什麼不會變?如何擁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的變與不變——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為什麼不會變?如何擁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大家談]

穿過生命散發的芬芳

 穿過生命散發的芬芳

侃侃 

00:00/

對新教育實驗而言,個體生命和共同體生命的良好狀態,是一個絕對的原點。而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實現這種良好的生命狀態。我們把它作為新教育實驗學校的立校之魂、興校之本、強校之基。為此,新教育也努力為自己樹立起一個絕對的標尺,一切其它的因素,都要以此為尺度,並從這裡得以澄清與闡明。——朱永新(《新教育是什麼?為什麼? 有什麼?怎麼樣?怎麼做?——關於新教育實驗的50個問答》)

不管怎麼變,有一條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是新教育提倡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為什麼不會變?因為教育首先是讓人幸福的,讓人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探索和發現的快樂。——(《如何實現生命的幸福完整?》)

安靜地做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嗎?——(《如何擁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文章附後])


「教育之變」我想它是時代的聲音,它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期盼。

每個人家裡有孩子,每個人都和教育相關,我們期待它變得更有人性、期待它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好、期待它能為我們國家民族做更大的貢獻……我們對教育的呼喚勝過所有呼喚,所以教育要變。(《未來學校的15個變革可能》)

怎麼變?5個 W 可以簡單概括。

Where 什麼地方?

我們可以理解成未來在哪裡接受教育。大家一般都認為教育應該在學校里發生,教育應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習生涯結束了,就和教育再也沒有關係了。

其實未來教育並不是這樣的,未來學習的地方有很多,處處都可以為我們提供教育,學校不再是唯一。

比如現在很多人通過網路學習、家裡自學、拜師學習,甚至跨國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不再單一,已經變得多元化了。(《如何把問題轉化成機遇?——馬雲對未來的想法和思考》)

When什麼時候?

3歲到幼兒園、7歲進小學、畢業進初中,什麼時候進大學,讀完大學開始工作,念完博士超過30歲,人的1/3以上時間都過去了。把學習、工作、娛樂切割得那麼清楚的時代要過去了,未來是交融的。

20歲為什麼不能工作呢?武裝了自己就可以工作。未來的學習是終身的,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不間斷的學習,學習與工作、工作與學習之間沒有天然的鴻溝,甚至於它和娛樂也沒有天然的鴻溝。

What考什麼?學什麼?

現在的學習,考什麼學什麼,考什麼教什麼。我們學的東西很多是一輩子派不上用處的東西,我們學的東西和人生無關和生活無關。

我們新教育事業研發一個課程「生命教育」,人首先要有生命的長度,要為人活得更長提供這樣的支持,提供這樣的知識和技能,安全、健康。(《新教育|拓展生命的長寬高》)

要做討人喜歡受歡迎的人,要成為社會的人,生命要有寬度,我們提供「教養與養成」這門課程。同時人要有精神生活,人不是簡單的物質生活,要有價值、尊嚴,價值與信仰成為解決的高度的內容,這些東西教育是關注不夠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需求,所有人都用一個標準來要求,這是非人性化的。現在學校本身是大公益的產物,大公益是要求基本的能夠滿足機器化生產需要的知識技能,這一開始就有毛病,講求效率缺乏自由,這個要變。

Who誰來教?誰來學?

誰來教?誰來學?未來的教師不僅僅是學校里的老師,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只要我認為從他那裡可以學到東西,所有人都可以把教育資源在網上跟大家分享。

任何有技能、有才華的人都可以成為領袖、成為老師,他可以引領你去學習他所擅長的東西。所以老師不一定只在在學校里,未來自由教師將會大量出現。(《對未來基礎教育的幾點思考》)

自由教師的組合,他們可以開設自己的課程公司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資源,而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也可以承認他的教學是有效的。只要你給別人幫助和成長,都可以認證為現代意義上的老師。

未來老師數量可能會比現在更多,有很多人擔心AI出現以後會不會替代老師?這永遠不可能。有一些領域AI是可以替代的,但有些領域AI是永遠替代不了的。國外分析研究中,所有行業里老師是被替代的可能性最小的一個領域。(《教什麼學什麼?怎麼教怎麼學?何時學何地學?為何教為何學?——「後真相」時代的教育如何定義》)

Why為什麼要學?

為什麼要學?這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我們學習絕對不是為了文憑,學習絕對不是為了通過一個考試,學習甚至不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

未來工作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因為AI把大量工作解放出來,人們會有大量閑暇時間,閑暇時間怎麼打發,怎麼讓自己更充盈、更充實?學習的方向很重要。

不管怎麼變,有一條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是新教育提倡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為什麼不會變?因為教育首先是讓人幸福的,讓人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探索和發現的快樂。(《讓生命幸福完整——人生最珍貴、最奢侈、最值得擁有的禮物》)

同時教育應該是完整的,教育應該塑造完整的,讓人真正成為他自己,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和美好的偉大的事物對話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自我、發現自我、成就自己。


如何擁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朱永新

安靜地做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嗎?

一名教師,從追求外在走向追求內在,在教育生活中找到自己寧靜的心靈,找到和學生一起成長的路徑,就是幸福。(《辦人民幸福的教育——瞄準人民幸福辦教育》)

毋庸諱言,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很多,怎麼辦?社會各界開了許多方子,教育專家也給出了許多很好的對策建議。我認為,必須要從結構性的層面去推進教育改革,於是提出了改造學校的概念。

但教育無論怎麼改,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新教育一直在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為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這也是我們衡量教育是不是真正卓越、是不是真正符合人性、是不是真正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重要標準。

有人問,「你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我說很簡單,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到底從哪裡來

衡量一種教育好不好,首先就是看能不能帶給人幸福。因為,從本質上說,人一生的追尋就是幸福。如果我們的孩子不幸福,我們的父母不幸福,我們的教師不幸福,那我們的教育就一定出問題了。教育本來就應該幫助人們走向幸福。(《新教育,讓我看到了素質教育的美好模樣——洛陽高新區新教育追夢人之星語心愿(第一期)》)

新教育實驗一直在求索:幸福,到底從哪裡來?我們為此專門研發了一門課程,叫新生命教育,我們把人的生命分為三個維度: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我們認為,每個人都生活在三個世界之中,一個是物質世界,一個是人和人組成的社會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三個世界對應的就是人的生命的三重維度。教育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讓人的自然生命更長,讓人的社會生命更寬,讓人的精神生命更高。

人存在於物質生活中。物質生活能夠滿足我們的基本需要,但物質生活不能帶給我們最終的幸福。因為,當一個人把所有精力都聚焦於物質生活的時候,就會跟人家比物質享受,越比越痛苦。所以,這條路不能帶給我們終極的幸福。

人生活在社會之中。要贏得別人的尊重、歡迎、愛戴,滿足自身的榮譽感,這是人之常情,也能夠帶來一定程度的幸福,但它也不能帶給我們最終的幸福。因為,當一個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取悅別人,獲得各種榮譽、獎勵的時候,由於許多事情並非個人完全可以掌控,迫切想要的可能得不到,得不到就會痛苦。所以,贏得別人的承認和尊重,恐怕也不是獲得幸福的一個最終的道路。

那麼幸福到哪裡去尋找?只能從精神生活中尋找。精神世界中的對手是你自己。在精神生活中,你可以和幾千年前最偉大的人物展開精神的對話與交流,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新教育實驗之所以特別重視閱讀,特別注重書香校園建設,其實更多的是想讓我們能夠真正過上一種有質量的精神生活。(《幸福究竟在哪裡?——生活幸福的內在含義和外在指標》)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過上真正的精神生活。我們的孩子不幸福,他們不能夠享受學校生活帶來的智力上的挑戰,團隊合作的快感,因為我們用考試、用分數、用各種各樣的評價,讓他們把學習當作苦差事。我常說,一個學校好不好,看看孩子們放學後想不想離開校園、離開課堂就知道了。我們的老師也不快樂,因為老師不能享受教師職業帶給他們的尊嚴和成長。

怎樣把幸福還給孩子,還給教師,還給我們的教育,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教育本來就是作為實現幸福的一條道路而存在的,這個使命不能實現,教育就不會好起來。(《如何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

完整的教育是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

好的教育一定不是用統一的考試、統一的大綱、統一的評價,把本來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孩子往同一條道路去引,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人。如果這樣做,方向就錯了。遺憾的是,當下我們有太多地方和學校正在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我們狹隘地認為,我們的學生考上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獲得高收入就是教育的成功,那這樣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將淪為不斷培養失敗者的教育,少數成功者的背後是大部分失敗者作為犧牲品。這個方向當然是錯的。(《讓學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好的教育應該是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把自己的個性張揚出來,把自己的潛能激發出來,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

幫助每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我稱之為完整的教育。

中外教育家們對幸福有許多論述,但對完整進行論述的並不多,無論是西方還是前蘇聯的教育學者,他們更多地是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展開論述。過去我們對於全面發展的理解是存在誤區的。必須承認,一個人很難真正的全面優秀,那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是很難實現的。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好的教育應該是把一個人的優勢充分張揚出來,把他最擅長的東西展現出來。

學校怎麼做呢?學校應該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學校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把偉大的、美好的東西在課堂上呈現出來,讓孩子們和美好相遇,並幫助孩子們在與美好相遇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找到自己,最後成就他自己。這應該成為一個好的教育追尋的方向。(《讓學校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好的教育還應該幫助人實現身心的和諧發展。和諧發展不等於均衡發展,人的生命內涵的長度、寬度和高度,不是一個平均的正方形結構。每個人生命內涵的結構都不一樣,但每一個領域的發展都會增加生命內涵的容量。這是新教育倡導的一個基本理念。

新教育怎樣讓人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到底是什麼?在這裡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新教育是我們對新教育實驗的一個概念性描述,它是以教師成長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十大行動為路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我們先來說說教師的成長。我一般用成長的概念,而不用發展的概念,因為成長更多地用在生命體身上,它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新教育實驗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對教師的成長特別關注,並把它作為我們的邏輯起點。(《新教育實驗|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如何走?》)

易然老師做的新技術教育實驗的邏輯起點是課堂,他是想通過課堂的變革來撬動整個教育的變革;新課程改革的邏輯起點是課程,它是想通過課程的變革撬動教育的變革。

我們認為,教育改革真正的邏輯起點應該是教師。課程由誰去研發,由誰去執行?教師。教師本身既是課程的執行者,又是課程的研發者。我們甚至可以說,教師本身就是課程。課堂也是如此,課堂由誰來演繹,當然還是教師。

新教育實驗提出了教師成長的理論,我們倡導「專一發展 + 職業認同」,也就是說,教師的成長最關鍵的要素是「專一發展」加上「職業認同」。

我去年寫了一本書叫《致教師》,解決了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職業認同就不可能解決;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專業發展」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也是自己故事的作者,生命到底達到怎樣的境界,取決於作為故事作者的我們怎樣書寫自己的人生。

「專業發展」包括三個方面,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交往。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交往,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我們把這三個「專業」稱之為新教育教師成長的「吉祥三寶」。

我們再來說說「十大行動」。新教育實驗崇尚的是行動。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的口號,把行動哲學和田野精神作為自己的重要追求。很多人都覺得教育已病入膏肓,好像無從下手,但其實下手的辦法很簡單。我們從改變自己開始,從改變自己的課堂開始,從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開始。我跟很多老師說過,「關上教室的門,你就是國王」。儘管有這樣那樣的限制,教師其實仍有自己的施展空間。同樣是應試,為什麼有一些學校做的風聲水起,有一些老師能夠遊刃有餘呢?說明還是有施展空間的。

教育智慧就體現在,從現行的制度環境中去尋找最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我們應該努力做的。怎麼做?當然就是行動。新教育有十大行動,包括: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育。(《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是什麼?》)

很多人說,這十大行動裡面,科學沒有,藝術沒有,體育沒有,新教育是什麼邏輯?事實上,並不是我們忽視了科學、藝術和體育。新教育的十大行動並不是一個嚴密的理論邏輯,它是行動邏輯,是根據當下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來進行的行動推進策略。新教育最早是五大行動,做五件事,後來逐步發展到十大行動,未來會不會變化也很難說。(《新教育|藝術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比如說第一個行動「營造書香校園」, 閱讀是整個教育最重要的基石,我們認為這件事情特別重要,但我們的學校普遍對閱讀重視不夠。於是,在2000年,我們提出營造書香校園。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概念很新鮮,現在書香校園已經深入人心,為大家所接受了。(《如何營造書香校園?——以閱讀為主線,編織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一)》)

第二個行動「師生共寫隨筆」,也很重要。新教育實驗對寫作的問題特別在意,我們一直認為,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寫作是讓一個人學會思考最有效的路徑。對於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共同編織有意義的教育生活,寫作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渠道,寫作也是新教育教師能夠快速成長的原因。(《語言和寫作決定人的發展潛力》)

我們有一位來自深圳育才中學的高級教師陳曉華,有一年她擔任高三年級的班主任,併兼語文老師,一年下來她發現那一屆學生教得特別好,比她過去帶過的幾屆高三年級都好。秘密就在於寫作,過去她沒太在意,這一年她堅持每天寫,寫作讓她變得更加用心,更加留意自己的行為了。後來她把這一年的筆記整理成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守望高三的日子》。第二年,校長交給她一個全校最差的班,一年下來,她又把這一年的生活整理成了一本書。當一個人開始用智慧解剖自己,不是為寫作而寫作,而是通過寫作認真檢點自己生活,促進自己成長的時候,就會變的不一樣,收穫也會很不錯。

最後來說說教育共同體。我們特彆強調共同體的概念。所謂共同體,當然是擁有共同願景、共同價值觀、共同追求的一群人。我們通過新教育實驗區、新教育實驗學校、新教育實驗個體的方式來構建新教育共同體。(《向著幸福完整的方向》)

所謂「新教育實驗區」,就是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或者以實驗學校為核心,區域整體推進的新教育實驗。現在全國縣一級的實驗區大概有112個,我們在大部分省市都已經擁有了新教育實驗區。比如湖北省的隨縣,大家去看的話一定也會被感動。隨縣的所有學校基本上都是鄉村學校,那裡鄉村教師的精神狀態,他們研發的一些課程,把隨州市的很多城鎮學校都比了下去。道理很簡單,因為新教育實驗探究的是教育的真問題。(《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來自北川新教育實驗區的報告》《辦有溫度、有靈魂、有激情的教育——新沂新教育的「桃花源」》)

新教育實驗學校是學校個體自己申請的。全國範圍內,加上實驗區的學校,現在有3000多所學校參加到新教育實驗中來,這應該是目前中國民間規模最大的教育改革探索。這樣的一個共同體,當然要有共同體的規則,我們正在制定新教育學校標準,從今年開始啟動新教育學校標準的內部評價機制。

新教育實驗對滿足教師個體的幸福感,的確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實驗區河南焦作,有一次,當地老師們開了一個主題為「幸福在哪裡」的討論會,有老師現場唱了一首歌,她的歌詞唱到:「幸福不在名利下,不在地位里,它在我們美妙的暮省里,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裡。」有一位網名叫做「大楊樹」的語文老師,在參與新教育實驗的第二年寫了一段令我感動的話,她說,「接觸新教育,從晨誦、午讀,再到暮省,沒有了往日的埋怨,沒有了今日的嘮叨,也沒有了對以後的憂慮,只有對現時教育生活的把握。一切繁雜,我們都讓它歸於平靜;一切匆忙,我們都讓它歸於安寧。」(《「幸福」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動力》)

安靜地做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嗎?一名教師,從追求外在走向追求內在,在教育生活中找到自己寧靜的心靈,找到和學生一起成長的路徑,就是幸福。(《你有多專註,就有多自由》)

(文章來源逸廬書院微信公眾號。根據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2016年12月18日在華中師範大學首屆「桂子山教育家論壇」的演講整理而成,內容有刪減。)

《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

[新教育實驗]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別鏈接——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望新教育 的精彩文章:

使人富有的16個習慣

TAG:守望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