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鐵:城市發展面臨最大問題是包容性越來越差,過多追逐形象

李鐵:城市發展面臨最大問題是包容性越來越差,過多追逐形象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東方IC 資料

4月10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在博鰲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但中西部城市如何吸引人才,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好的城市發展政策。

「我不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李鐵說,「只是說世界工廠的模式在中國已經逐漸成為過去,而可能在中西部還沒有成為過去,要清醒地認識到現實。」

他談到,中國13.9億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2.3%,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8.52%,農村還可以釋放上億的勞動力,怎麼能說人口紅利消失了呢?隨著科技、資本對勞動力的替代,中國可能將長期面臨勞動力就業不足,而不是勞動力過剩的狀況。如果不能穩妥解決就業,反過來會阻礙經濟增長。

留在一線城市和逃離北上廣深之辯經久不衰。從城市管理者角度看,近年來人才「爭奪戰」從三四線城市蔓延到一二線城市,各地落戶條件進一步放寬,因為人是城市活力的來源和產業興盛的基礎。

李鐵認為,因為東部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是趨勢。可以看到,武漢城市圈、鄭州城市群等很多在發揮作用,河南、湖北、安徽、四川這些年的人口流出數量在下降,城市化增長速度高於東部地區,這是可喜現象。更重要的是,這些城市如何以好的政策吸引人才來助力經濟增長。

「現在無論東部地區還是中部地區,城市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城市包容性越來越差,城市過多追逐它的形象,發展房地產,忽視了對產業的包容。」李鐵指出。

他進一步解釋說,以房地產為主導的城市發展模式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把房子賣出去,房子賣出去一定要包裝好,所以大量城市更多注重外部形象,比如寬街道、大的城市公園。但是國外很多大城市不是這樣的路徑,都是從較低端的產業起步,逐步更新,進入到現代的發展模式。

「當我們的城市一旦過早注重形象,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城市發展成本過高。過去,城市發展成本過高是通過什麼來彌補的呢?通過招商引資、房地產來彌補收支差額。」李鐵說,「當房地產發展出現瓶頸,房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差額就沒有人彌補了,城市維護財政運轉的壓力越來越大,就會形成地方債務,形成地方金融風險。」

「這是中國三四線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李鐵說。

對此,他提出建議,「城市,特別是處於工業化中前期的城市,要特別注意初期的低成本發展,要循序漸進,不要做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視覺過程,更多以就業為主導,解決城市居民就業和生活兩方面問題,不要急於趕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拿15歲女兒換彩禮!這對父母惹怒全網,不能只批評教育
伊利董事長被傳失聯後警方再抓一人:涉嫌造謠在北京被刑拘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