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mall Methods:分子層沉積技術製備強健的鋰金屬保護層

Small Methods:分子層沉積技術製備強健的鋰金屬保護層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鋰離子電池由於其高能量密度,無記憶效應及極小自放電現象成為了最成功的儲能器件之一,被廣泛的應用於便攜型電子設備以及電動汽車中。然而,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更高容量,長壽命電池的需要。鋰金屬電池,包括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全固態鋰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的有力競爭者,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其中,鋰金屬被認為是最理想的負極材料,其具有比容量極高,電勢低及質量輕等優勢。然而,在反覆的電化學沉積過程中,鋰金屬表面極易產生枝晶,枝晶可能進一步刺穿隔膜,造成電池短路,引發安全問題。其次,金屬鋰會與液態電解液發生副反應,形成不穩定的固液電解質界面層(SEI),從而加劇枝晶的生長以及形成死鋰層,降低電池的庫倫效率和壽命。因此,製備穩定的人工SEI層被認為是減少副反應,減緩枝晶生長,提高金屬鋰負極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孫學良院士團隊和美國通用汽車Mei Cai博士團隊合作,利用先進的分子層沉積技術(MLD)製備了新型鋁基有機無機複合薄膜(alucone)作為鋰金屬負極的保護層。通過控制MLD的參數,alucone保護層的厚度可以被精確控制到納米尺度。結果表明,alucone保護層可以有效地抑制鋰枝晶的生長,提高鋰金屬負極的循環壽命。同時,此種alucone保護層在醚基電解液(LiTFSI/DOL-DME)及酯基電解液(LiFP6/EC-DEC-DMC)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循環穩定性。另外,同原子層沉積薄膜(ALD)Al2O3相比,alucone薄膜由於具有更高的韌性從而顯示出更優異的保護性能。通過盧瑟福背散射技術(RBS)對循環後鋰金屬表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alucone薄膜在循環後仍然能夠保持與循環前類似的連續型薄膜結構,然而,Al2O3層在循環過程中會發生斷裂,無法保持薄膜結構。這可以被認為是alucone薄膜性能優於Al2O3薄膜的重要原因。

本工作發表在Wiley旗下期刊Small Methods上(DOI: 10.1002/smtd.201700417),第一作者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趙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terialsViews 的精彩文章:

基於鈣鈦礦材料新型角錐稜鏡微腔的室溫納米激光器
全溶液法製備高效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TAG:MaterialsVi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