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美食:雪梨銀耳羮

今日美食:雪梨銀耳羮

每天的美食都可到店品嘗。

又稱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性平,味甘、淡、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另外,銀耳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

消暑兼補充膠原蛋白,一次做好後放在冰箱保存,可以吃多次。

銀耳熬到入口即化,膠原蛋白都融入濃稠的湯汁里,非常清涼滋補。

主要食材

銀耳,紅棗、枸杞、冰糖。

分類

湯類

口味

香甜

雪梨一個,銀耳半朵,百合一顆,枸杞適量,冰糖適量

材料:

牛奶300毫升,西米100克,糖40克 枸杞10克

製作方法:

1.雪梨去皮切塊,銀耳浸泡,銀耳浸泡開去掉頭

2.然後準備燉盅,把冰糖,雪梨,銀耳,百合一起放入燉盅,加水末過食材為止

3.蓋好蓋,鎘水燉至2個小時即可

食用須知


銀耳

1. 銀耳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銀耳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有一定療效;

2. 銀耳富含維生素D,能防止鈣的流失,對生長發育十分有益;因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它可以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力;

3. 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並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

4. 銀耳中的有效成分酸性多糖類物質,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調動淋巴細胞,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興奮骨髓造血功能。

雪梨

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性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的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祛痰均有良效。

梨又有降低血壓和養陰清熱的效果,所以高血壓、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處。味甘性寒,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養血生肌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還可以做成湯和羹。但是蒼溪雪梨性寒,一次不宜多吃。尤其脾胃虛寒、腹部冷痛和血虛者,不可以多吃。

紅棗

1. 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並可抑制癌細胞,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紅棗中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物質;

2. 經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膽固醇少了,結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隨之減少;

3. 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鬆產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經常會骨質疏鬆,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

4. 對病後體虛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

5. 棗所含的蘆丁,是一種使血管軟化,從而使血壓降低的物質,對高血壓病有防治功效;

6. 棗還可以抗過敏、除腥臭怪味、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

枸杞

1.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2.陶弘景:補益精氣,強盛陰道。

3.《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4.《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5.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飲,腎病消中。

6.《綱目》:滋腎,潤肺,明目。

7.《本草述》:療肝風血虛,眼赤痛癢昏翳。治中風眩暈,虛勞,諸見血證,咳嗽血,痿、厥、攣,消癉,傷燥,遺精,赤白濁,腳氣,鶴膝風。

冰糖

1.冰糖具有潤肺、止咳、清痰、和去火的作用。也是泡製藥酒、燉煮補品的輔料。冰糖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化痰、祛煩消渴、清熱降濁、養陰生津、止汗解毒等功能,可用於治療中氣不足、肺熱咳嗽、咯痰帶血、陰虛久咳、口燥咽干、咽喉腫痛、小兒盜汗、風火牙痛等病症。

2.冰糖性平,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廣泛用於食品和醫藥行業生產的高檔補品和保健品。老人含化冰糖還可以緩解口乾舌燥。

3.冰糖能補充體內水分和糖分,具有補充體液、供給能量、補充血糖、強心利尿、解毒等作用。適應症:其5%溶液為等滲液,用於各種急性中毒,以促進毒物排泄;10%~50%為高溶液,用於低血糖症、營養不良,或用於心力衰竭、腦水腫、肺水腫等的治療。


紅棗的功效與作用雖然很多,但是也有不少禁忌,在一些特殊時候,對待一些特殊人群,是不能亂吃紅棗的。

一、有眼腫或腳腫的現象的女性,這是濕重的表現。這些女性不適合服用紅棗,因為棗味甘甜,多吃易生濕,濕積於體內,水腫的情況會更嚴重。

二、腹漲的時候。腹脹的人,不適合喝紅棗水,越喝情況越嚴重。

三、患有糖尿病的時候。紅棗糖分豐富,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否則易導致血糖升高,使病情惡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鎮雄奈悅爾 的精彩文章:

TAG:鎮雄奈悅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