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到底知道啥叫ETF嗎?不是任何ETF都能戰勝市場的!

你到底知道啥叫ETF嗎?不是任何ETF都能戰勝市場的!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也就是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基金。

這種開放式指數基金屬於一種特殊金融工具,它結合了開放式基金場外申購贖回和封閉式基金場內交易轉讓的特點,因此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也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

但是,申購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換取基金份額或者以基金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如果遇到股票停牌、成份股流動性差以及成份股調整時,可以不高於申購總值5%的比例進行現金替代。

所以同時存在場外申購贖回和場內交易轉讓機制,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實物證券和ETF基金之間,不僅可以利用交易差價套利,甚至在市場股票缺乏流動性時,可以用一攬子股票申購ETF然後利用場內將ETF轉讓出售實現最終套現。

根據ETF基金投資組合方法的不同,ETF可以分為被動型完全指數基金和主動型積極管理基金。由於科學事實證明,在一個風險收益不確定性市場任何主動決策都是徒勞的,所以很少有主動型積極管理基金能夠戰勝市場的,只有被動型完全指數基金唯一能夠跟隨市場指數的,所以國外絕大多數ETF都是完全指數基金。

可能中國曆來自以為是的人特別多,從幾乎沒有常識的散戶、所謂技術高手和機構大戶專業投資人士,都以為自己時能夠戰勝市場的,結果不是跟風的輸的慘不忍睹就是操縱的被罰得體無完膚。

就算安分守己的基金,除了完全指數型基金一枝獨秀,其他的不是沒有戰勝市場就是完全殘忍的面值下低聲下氣的苟且偷生。

中國完全指數型基金只有兩個,就是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由於這兩個基金樣本股分別只有50個和300個,而且集合了兩市幾乎流動性和收益型綜合指標俱佳的公司,由於基金份額凈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完全一致,所以該基金幾乎除了無法克服的系統風險以外,完全化解市場的非系統風險。

中國第一個完全指數基金ETF,是上證50ETF,於2004年7月7日以50指數923.86收盤點位為基準開放申購,其每份單位凈值為0.92386元,並於2011年11月25日在交易所掛牌交易,並於2012年4月5日正式推出跨市ETF,滬深300ETF。由於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其組合完全覆蓋其相關指數的所有股票價格和權重,基金凈值隨市場交易每15秒就更新一次,所以該ETF價格幾乎就是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

完全指數型ETF,由於採取的被動型完全跟蹤,所以市場微觀層面風險幾乎和這類基金沒有關係,因為任何公司股票漲停跌停對指數影響幾乎就是微乎其微,但是最大的困惑就是影響市場的系統風險無法抗拒。

儘管有相應的股指期貨可以理論上對沖,但是這種市場做多期貨做空的結果實際是很荒謬的,因為要不就是完全對沖了收益,結果就是沒有收益;要不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精神病。所以國外也就產生了比股指期貨更加先進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期權。

交易所期權由於屬於一種不對稱的權利工具,利用付出少量權利金來避免損失深受國際財團歡迎,由於買入期權可以避免交易結果的無限損失,指數期權交易迅速成為配套ETF標的,也成為國際財團進入本身不熟悉但又想分享市場成長最佳手段。

中國資本市場在開放過程最大障礙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選擇性上,所以2015年開始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試點上證50指數期權交易,事實證明,擁有期權配套的ETF等於給上證50ETF加了份保單,不僅化解了2015年系統風險對其影響,而且更大力度吸引了財團進入上證50ETF陣營。

那麼那些極少數主動型積極管理ETF能夠完全指數ETF基金呢?

這需要看ETF基金因為其策略屬於跟隨型,基金本身不分紅,完全就是讓基金參與者享受公司真正成長的利益,所以ETF基金其股票組合中公司分的股利,為了防止除權股價下跌,必須進行分得股利再投資,所以主動管理型ETF能夠跑贏市場的唯一依據就是組合中公司分紅比例。

因為分紅比例越高那麼該基金複合增長也越高,所以市場里最不看好的銀行股,由於其高分紅也就產生了令人生畏的金融ETF,竟然令人生畏以每份凈值高達6.02元,讓所有自以為是的基金忘塵莫及。這在前幾年我在電視里還專門介紹過,但是卻被那些股神們不肖一顧。

最近市場的白痴們開始眼紅50ETF、300ETF和金融ETF,好像基金只要穿上ETF馬甲就可以高成長了,蠱惑不明真相投資者進入交易。上證50、滬深300、金融股等本身除了有極好的投資收益性和交易流動性,而創業板ETF不具備這些最基本的ETF條件。

首先ETF份額增加是有人利用股票申購了ETF,因為ETF流動性比股票好,那麼拋出股票因為沒有流動性難以出貨,現在只要賣出ETF就完成出貨,只是後果由原來的股票散戶承擔轉為不明真相基民承擔,最後某些公司十大股東名單里出現基金身影是因為不斷有人將組合申購了基金,採取不是贖回而是賣出ETF,造成ETF基金被動持倉。

這種ETF份額增加會產生一個極其可怕的後果,就是不斷的有人將本來就流動性不好的創業版股票去申購所謂創業版ETF基金,造成流通中的創業版股票流動性越來越差,而ETF基金份額越來越多,被動持倉基金沒有人贖回,只能像腦殘一樣被人揍。不明真相散戶在ETF中接出倉的申購者的基金。

那麼創業版的ETF由於沒有高分紅卻有高送轉是否戰勝市場呢?

來看創業版ETF情況,2011年成立的易方達創業板ETF跟蹤的是創業版指數,目前基金凈值1.722元,創業版指數1824.59點;2016年成立的所謂創業版50ETF,成立時創業版50指數2050點左右,初始凈值1元,目前創業版50指數是1583,指數下跌22.78%,基金凈值0.69元,凈值下降31%。

為啥高送轉高成長的公司,有所謂高才能的股神們理財,連自己跟蹤的創業版指數也戰勝不了,甚至跟不上目標指數的慘烈下場呢?

關鍵就是任何主動型決策臆想戰勝市場是永遠不可能的,特別是一個沒有分配分紅的市場是難以維持複合成長的,用ETF來組合化解風險只能化解非系統風險,沒有任何對沖工具的這類ETF的下場和買一個股票的下場幾乎沒有區別,就是由於這類基金組合的非系統性風險的相關性極其類同。

任何兩個投資標的的相關係數總是大於負1和小於1之間,所以與市場指數最相關的只有完全指數型ETF基金,它們的相關係數就是1,所以能夠與市場同步。那麼其他主動型積極管理ETF基金與市場的相關係數不可能絕對值超過1,任何一個數乘以小於1的結果肯定比本身小的結果,我想小學生都知道,所以國際財團成熟機構只跟蹤完全指數型ETF或者具有極高分紅比例的金融ETF也就這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雄視點 的精彩文章:

增值稅兩大調整後對公司影響以及納稅籌劃——世雄最新分析

TAG:世雄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