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僅僅是因為自己愛喝茶而已

我僅僅是因為自己愛喝茶而已

雖說都是喝茶人,但對茶的態度完全不同,有人喝的是高雅,有人喝的是實在。這也恰恰體現了茶葉可俗可雅的不同屬性。個人認為喜歡喝茶的人都能稱為茶客,但「喜歡喝茶」和「會喝茶」是兩碼事,所以茶客最基本是得要對喝茶這事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不斷地去探尋茶湯帶來的各種體驗,才會漸漸愛上喝茶,當然了,投入時間與金錢是不可少的。要是從心底里就對茶不感冒,那拿再好的茶葉出來喝,頂多是當作解渴之用。

一、入門:

中國有這麼多種茶葉,六大茶類(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總有一種對自己的口味。

名叢是指岩茶里的優良茶樹品種,最早只有四大名叢,而沒有五大,四大名叢包括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大紅袍是沒有的,但在市場上有名,武夷山政府就定了其是名叢,後來還被指沒有這個品種的茶樹,只好選用「奇丹」這個品種更名大紅袍,而如今為了迎合市場,幾乎岩茶裡面品種都可以叫大紅袍。另外上圖這張圖表,我會引用烏龍茶講講關於這個問題,雖然茶類不同,但大家所追求的口感體驗是一致的,所以就當個舉一反三的例子供參考。

1、口味喜好

前面講到六大茶類,對自己口味的最重要,個人建議如果金錢條件允許,可以一個個去嘗嘗,我指的不是讓你一下喝遍這六大茶類里的所有品種茶葉。只需對幾種不同茶類的味道有個直觀感受就夠了,當你嘗試過這些茶類的味道後,對各自區別有了一定了解,比如綠茶的"青味",紅茶的"酵味"等等, 這時應該會知道自己喜歡喝什麼茶或者知道哪種茶容易上口,再往下就是深入細分到具體茶葉品種。

普遍情況,喝茶人的口味都是一個由清到濃的轉換過程,但我不認同「剛入門喝茶,要先從XX茶喝起」之類的說法。你覺得哪種茶的滋味口感喝起來舒服,那就喝它好了,當你茶齡到一定時間,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偏愛某種茶的。

有人剛開始喝茶那會兒,也是各種茶喝下來,有些喝得慣,有些喝不慣,最後喜歡上了岩茶,而且是足火烘焙的,現在他對足火岩茶喝喜歡了,再喝其他茶,雖說也能接受,但到頭來還是會回歸到岩茶那去,很多人覺得足火岩茶口味重,但這位朋友喝岩茶不久便很快適應並接受了那種醇厚的口感和濃郁的炭香,說明口味這事,還真是因人而異。

2、茶葉工藝

要把茶喝好,除了沖泡方法需熟練外,應該還得了解背後的製作工藝,這樣在喝茶時,也能夠對茶味更加深入認識。以岩茶、單樅為例,火候決定茶口感,輕火、中火、足火焙出來的茶各有它不同的滋味,輕火「清新」、中火「平和」、足火「醇厚」,還有隨著陳放時間,這些火候的茶會有哪些變化,你把這些喝清楚,自然也就能感受到焙茶對茶葉帶來的影響和魅力,久了成為習慣,那今後每次喝茶想必都會不自覺地用心去「品」茶,而不單是「喝」茶。其他從採茶到精製的工藝流程,網上都有介紹,看看了解就夠了,但你必須要知道制茶,不僅師傅要有本事,天氣也要配合得好,就像岩茶的茶青,即使是再牛的師傅,都無法保證一定能把它做出花香、果香出來。天氣不好,工藝不到位,直接影響品質。武夷山頂級的茶,牛欄坑肉桂,一些師傅做青時手都會發抖,稍微做差了,那一桶茶就做壞了。

談起工藝,自然要講講「拼配」,許多人覺得拼配的茶不純正,也有認為好茶是不需要拼配的。事實上,一位制茶師傅能把茶拼配得好是本事,把茶拼配得讓人喝不出採用了什麼品種原料更是本事。茶葉拼配是門技術也很有講究,說簡單點就是香氣好的茶與湯水好的茶各取所需,可以是單個品種的茶,也可以是兩種或幾種不同品種的茶拼配,有人就常用肉桂與水仙進行拼配,這樣既香水又醇。聽起來簡單,但不是隨便拿兩種或幾種不同的茶混在一起就能叫作拼配。制茶師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茶葉審評能力,在原料上嚴格把控,根據自己對品種原料的了解,按比例拼配,讓香與水融合,把茶葉價值最大化。有些拼配茶得出的品質並不比沒有拼配的差,甚至更好。

3、買茶

如何買到靠譜的茶葉,在實體店還好,走進去可以讓老闆拿出來現場試喝,覺得好了就買,不好就走。有一種人買茶,不講究茶葉山場、品種,只要他覺得喝得舒服,價錢適合,那這茶就好喝,我認為抱著這樣態度去喝茶倒也不錯,相信自己舌頭應該遠多於相信別人舌頭。在網上要買到靠譜的茶葉,那確實得看運氣了。即使你在淘寶篩選某個茶葉的原產地地址的店出來,也都未必能買到好茶葉,經常在淘寶購茶的朋友應該都有發現淘寶上不缺幾十塊包郵大紅袍,金駿眉這些,從價格上就能肯定這是不正的,要麼是外山茶,要麼是夏暑茶。這兩年岩茶市場越來越好,茶青原料價格也不斷在上漲,下游茶商收購壓力自然跟著大起來,這就出現一些不良茶商去收購其他品種的茶青(如鐵觀音、白芽奇蘭)以岩茶的工藝製作出來當岩茶出售,成本價格降低了,而且是降低很多。低價茶還有一種情況是夏暑茶,夏暑茶的品質遠遠低於春茶、秋冬茶,價格也便宜,早年成品一斤十幾二十塊左右,一親戚家茶廠每年都有做淘寶的去他那收購夏暑茶,據說賣得還很好。最悲哀的是看到很多人喝習慣非原產地的茶,當喝到原產地的茶反而就覺得是假的!

在網上購茶,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從店家處購買少量或一兩泡樣品,喝得好了再買多點。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要麼找你認為靠譜值得信任的店家,老闆有什麼樣的做茶態度就有什麼樣的茶。再有可選擇品牌,至少在質量上會穩定些。

二、進階,品茶到底品的是什麼?

品茶與品酒有很多共通點,基本都是在一個框架下進行,主要是外形、香氣、滋味、葉底,詳細點還有湯色、耐泡度等等。有人應該就疑問了,喝個茶要搞明白這麼多東西得多累多複雜呀。其實並不複雜,當你把這些特點都喝清楚了,那再喝什麼茶都簡單,且都能迅速喝懂它。

1、外形(凈度、色澤、整碎度)

從干茶外形粗老和緊結程度可以判斷出茶葉採摘是嫩葉期采,成熟期采,還是採摘晚了。

凈度:茶葉里的茶梗、黃片、其他雜物越少,凈度越高

色澤:色澤是否鮮潤。有的干茶枯暗,欠光澤,那茶葉等級不高。

整碎度:是指茶葉里所含的碎末,要注意是,任何茶都能產生碎末,只是一個多和少問題,條索若看去完好不怎麼碎,那就更有賣相了,也能給茶葉增加價值。

還有一點,茶葉乾燥度,特別是針對岩茶、鳳凰單樅這類經過烘焙的茶葉,若摸去不夠乾燥,有點軟,說明茶葉受潮或開始返青了,多為輕火茶,因其水分含量高。乾燥度好的茶,把茶葉稍微輕輕一掰,都能聽到清脆響聲。

2、香氣(如何識別茶香)

不同茶因製作工藝不一樣,所以在茶香表現上也有區別,這裡就不講香型有多少種,至少我看來沒有唯一標準,大家常說花香、果香,但到底是什麼花,什麼果,有些也都無法具體表述清楚,喝得舒服就行了。

干茶香,捧在手上用鼻子細聞,聞某種茶該有的茶香。

湯水香,茶湯入口之後感覺到的香。有一種叫水香,這種香是從茶湯中出來的,已經入水了。另一種茶湯香氣顯得飄忽,入口後仔細品能感覺到水是水,香是香。

杯蓋香,用蓋碗泡,洗完茶,第二衝出湯水後留在杯蓋上的香氣,出湯水前聞杯蓋也可。

杯底香,喝幾沖後,把蓋碗倒過來,聞蓋碗里的香氣,還有茶杯杯底也可以聞聞,也叫掛杯香。

聞這些地方聞的是什麼?香氣要顯並且純正通透,聞起來是很舒服沒有其他雜味的(雜味有很多,比如茶葉返青後那種「臭青味」,茶葉放久出現的陳味,還有工藝欠缺造成的奇怪氣味等等)。香氣是否足還是弱,保持時間長與短都能夠評一泡茶的香氣。但並不是香氣高就一定是好茶,其他方面也都要完善,一味的香,沒有韻味,茶也就失色很多,工藝和種植環境都會對茶產生影響。

3、滋味(怎麼辨別滋味好與壞?)

茶湯最後還是要入口,入口之後聽誰的?舌頭的,舌頭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苦就是苦,澀就是澀,看網上理論知識,聽別人介紹,都不如自己舌頭體驗。當你喝多喝久了,把各種各樣味蕾體驗記錄在大腦里,自然就會有一套自己的「好茶"標準。

苦澀:茶葉的苦有區別,一種是浸泡久了的苦,一種是本身茶葉因工藝缺陷造成的苦水。每個人對苦也是感知不一樣,比如一泡茶稍微泡濃點,重口味的人認為剛好,口味清淡的人或許就覺得苦。

關於澀,教大家一個技巧:當茶水入口之後,不要急著咽下去,讓它留在舌尖,牙齒合上,嘴唇微張,然後往裡吸,完了咽下或直接吐掉,再感受一下舌頭和口腔壁,如果感覺到明顯強烈澀感,舌頭麻麻的,那就是真澀。當然,茶葉都會出現苦澀情況,只是一個度的問題,若是帶點微苦微澀,屬於正常情況,要看這個「苦澀」能否迅速化開轉為甘甜、生津。化的開還是好茶。化不開,苦澀感一直停留在口腔里,那就不能稱為是好茶。

引起苦澀除了茶葉本身內質外,與沖泡技巧,茶葉品種特性也有關。除了苦澀與順滑,茶湯口感還有清、醇、甜、薄、厚,硬、綿軟、細膩、粘稠等等,這些形容詞都是可以在茶湯中真實感受到的。滋味滋味要的就是這個味,茶味要足要有力,喝起來才得勁。茶味不足,有香無味就顯得寡淡。最後,茶葉出湯時,別急著一下拿起杯喝,讓它稍微涼一下下,味道會更好。

4、葉底(從葉底辨茶內質)

基本上做茶的人都喜歡聞葉底,那是因為能從葉底上聞出工藝是否到位、哪個季節的茶、哪個山場的茶,從而辨別茶的好與差,這些都是要對茶極有經驗的人才做得到,不過一般喝茶人也是能從葉底中辨出門道的。首先,葉底一定要鮮活,有活性!幾沖水後自然舒展開,葉片基本要完整,至少看去不會太碎,用手指壓壓能感覺到柔軟有彈性。有活就有死,茶葉若被做「死」了葉底就舒展不開,不夠柔軟。

葉紅鑲邊是岩茶以及其他半發酵烏龍茶的一個特點,看上圖葉片這綠色地方是沒經過發酵的,而暗紅處①是發酵的,這也就為什麼網上介紹半發酵烏龍茶的文字會出現「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甘醇」,如果暗紅處過多,說明茶葉發酵過頭了,喝起來會帶有紅茶的那種「酵味」,也跌價。

聞葉底與前面講香氣一樣,好茶聞起來很清新純正,聞出不順暢不自然的雜味就不能算好茶,引起雜味的原因有很多,工藝欠缺(做青不過關,焙火不夠透)、儲存問題等方面都能影響到。

5、湯色

湯色的深淺與品質好壞沒關係,湯色淺只能說明茶味清爽一點,湯色深會更醇厚一些。看茶湯主要是看它是否乾淨清透,要是泡出來茶湯渾濁(茶湯里出現少許茶渣不叫渾濁),還是說明工藝有問題,見過最誇張的茶湯,渾濁得跟泥水一樣,不敢喝。還有一種叫「冷後渾」,茶湯冷卻後湯色變深,出現雜質,屬於正常現象,那是茶氧化作用。

6、耐泡度

茶葉沖泡次數與品質好壞同樣沒多大關係,泡綠茶兩三沖水就變淡,泡岩茶(8克)六七沖水後也開始淡下來,而鳳凰單樅(8克)可以到十水都冇問題,所以是因茶而異、還跟投茶量、茶具有關。拿蓋碗和飄逸杯沖泡對比還挺大呢,有個詞叫「七泡有餘香」,別在「七」這個數字上過於較真,這不是審評茶葉優劣的指標 ,耐泡就多喝幾杯。

三、對茶的態度

當今茶圈很有意思,如我開頭所指的幾個喝茶群體,大家對待茶葉都有各自的態度看法,好像都能說得通,說得在理。但對於新茶客而言,往往容易陷入許多誤區,尤其是認知這塊。只怪各路自稱「茶葉專家」的牛鬼蛇神太多,而且還越來越活躍。在我看來,茶圈沒有專業和不專業之分,那些所謂國家茶藝師、國家評茶師不一定就全都是「專家」,茶席擺得再精緻、泡茶手法再好看,也僅僅是好看。

1、認知

對於剛入門的茶客,我的建議是盡量以平常心對待茶葉,「茶是平民的飲品,我是平民,這一點,我一直沒有忘記」,在品茶時,要客觀真實,不偏執。茶文化有、茶道也有,但一點都不玄乎和神秘,再觀中國「茶文化」,醜態百出,各種亂象!學茶道路上應避免被這些打著」茶文化「旗號的人誤導(帶引號的)。當然,如果你喝茶追求的不是茶味帶來舒心體驗,那另說。

許多商家會告訴買茶的人,泡這個茶要用XX度的水,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烘焙茶時用的溫度多數都超過100度,如果怕茶葉會被沸水燙著,那在焙茶時早就受損了。只有沸水才能把茶葉內質沖泡出來。聽過最誇張的,有人居然說泡普洱也要溫水!而綠茶大家都講水溫要盡量低一點為好,怕把茶葉"燙壞",這點我一直很懷疑,我的看法是用沸水沖泡綠茶,對香氣和滋味會更好,但不至於會燙壞茶葉。大家喝綠茶除了喜歡追求湯清葉綠,還有鮮爽的滋味,低水溫沖泡就能降低茶葉里咖啡因和茶多酚苦澀物質,然而用沸水沖泡可以讓芳香物質最大化。所以這就要看不同人的口味了,若喜歡滋味重一點,用沸水沖泡綠茶是沒問題的,而且在綠茶殺青時,殺勻殺透的條件下,也絕不至於會燙傷。不是所有經過炭火烘焙的茶就一定是好茶,拿本身內質就差的茶去炭焙,結果還是一樣。即使是內質好的茶,若對茶性不了解就亂焙,稍不注意,操作不當反而會越焙越差。焙茶的目的是為了將茶葉品質提升,不管是使用電焙還是炭焙,只要能焙得好,都應該認可。而不是一味追求「炭焙出好茶」概念,這也是個誤區。

2、天資

我反而認為品茶不需要過多強調天資,但得花點心思是真的,心思用在哪?培養嗅覺、舌頭的敏感能力。閩南、潮汕地區為啥這麼多懂喝茶的人,因為他們喝茶比喝水多,幾歲的孩童看到茶盤茶杯都會說要「呷dei」(食茶)。先不論他們是否清楚茶葉背後的製作工藝等方面知識,至少好喝與不好喝,他們還是能喝出一二的。有人要說了,閩南、潮汕本地人普遍都是喝幾十、一百多塊的茶葉,能好到哪裡去?他們概念里很少會追求「名產區」「高山茶」這些,只有值或不值的問題。鍛煉嗅覺味覺,沒有其他途徑,只有通過長期喝茶來培養。喝到差的茶不要緊,記住它不好地方在哪裡,重要是下一次如果再遇到內質類似的茶能夠立馬判斷或辨別出來。

3、勿盲目追求

許多喝茶人總喜歡追求名產區,喝岩茶要喝三坑兩澗出的,老樅水仙就認定吳三地的茶,要麼就是各種不到一定年份的老茶看不上,還有古樹、明前甚至制茶師傅的來頭、X代傳人這些七七八八概念。特別是最近幾年,一些商家總喜歡刻意把名產區搞的神神秘秘的,隨之把價格炒上去。我一點都不否認名產區出的茶質量,畢竟能被稱上名產區,自然有它獨特地理環境條件所在。但一泡好茶並不是山場就能決定其質量,制茶還要有天氣配合才能把茶青做好、師傅技術決定是否能把茶葉品質發揮出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好再出名的山場也有一般的茶,而有些不被熟知的茶山,只要工藝到位,做出來的味道不比好山場差。

4、茶桌上的禮節

這個禮節不是讓你喝茶前閉眼、盤坐,雙手合十感恩悟道,是尊重。不論是蹭茶還是到朋友處品茶都應該尊重泡茶人,平心交流,而不是你喝過的就是最好的,把別人的茶貶低一無是處。有次好友帶他另外一位朋友來我這喝茶,我拿出幾種自認為不錯的茶出來招待他們,那位朋友喝了之後轉頭對好友說「這個茶沒有我送你的好喝」之類的話,一副優越感架子坐那,每泡茶基本都被他嫌棄個遍。還有次,幾個好友,來找我喝茶,都是老茶客,平時也都是喝「好茶」的,我同樣拿出幾種茶招待他們,每一杯都喝地認真,即使有些喝不慣,淡了或濃了,會客氣地讓我稍微浸泡久一點,整個茶敘過程十分愉快,不端不裝。同樣是喝茶,前者就顯得缺情商,不尊重也是茶桌上的大忌,容易招人嫌,若真覺得不好喝,那就少喝點,放在心裡就好了。

對新手而言,遇到有學茶的機會,在茶桌上,別急著搶話,先用心去品,有疑問再向他人請教,別人都會很願意給予回答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妹妹章澤天又懷孕了?章子怡八個字暴露了秘密又懷了?
以茶待客,讓你在茶席「有范兒」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