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附主要門派字輩譜系
法名
法名,即道名,是恩師根據自己的門派傳承字輩給弟子們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間的字必須是派系傳承用字,後面的字可以隨心取,一般師父們取法名,如果弟子們原來的姓加名就倆個字時,只要在姓和名中間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如果原來的名字是三個字的情況下,一般是去掉名字的第一個字,然後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也有按照徒弟們命理五行中所缺進行起法名,以此達到平衡。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傳承字輩譜系,代代相傳,法名必須是拜師後,師父賜給弟子們的。
俗家弟子(居士),辦理皈依證,拜師後,皈依恩師亦會賜給法名,皈依證書上會載明門派、俗名、法名等事項。
法號
法號,又稱道號,是修道者自己根據自身特點給自己取的別號,道教中一般道號都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比如「純陽子」、 重陽子、玄誠道人等。
法名:一般來說只有一個(多個派系除外),法號可以有多個。
門派的字輩譜系
以下附主要一些門派的字輩譜系:
1. 龍門派的百字派系: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微衍自守,未修正仁義,超升雲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虛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寶新,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光生,萬古續仙號,三界都是親。
2. 天師張真人正一派(天師派)(天師道)包括台灣現用其字派系: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沖漢通玄(元)韞,高宏(弘)鼎大羅,三山揚妙法(愈興振),四(福)海涌洪波。
3. 許真君凈明宗派系:天德高無量,照明自古今,玄元聞見處,總合聖賢心。道德宏清靜,法源廣大成,東漢有章數,功果保忠禎,守本高無量,昭明自古今.含元時抱一,長合聖賢心.業復宗前哲,基興格遠程。返還修日茂,造就體但新。至理通天地,微言悟典型。精神參化育。訓誨著遺盟.達立原和厚,栽培定暢榮.啟成千百代,後世永奇英.
4. 茅山清微派亦稱三茅派: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夫),得(德)性自(同)尊,克崇祖德,光紹真應,師寶友嗣,永仁(世)世(仁)昌,恭存依敬(以存恭敬),倫思繼本(有自必承),丹貫以丞(能思繼本),灝演精信(端拱一誠),念愛明(敏)持,載啟先覺,雲章揖業,珠進遙芝。
5. 華山派的百字派系:至(志)一無上道,崇教演全真,沖和德正本,仁義禮智信,嘉祥宗泰宇,萬里復元亨,清靜通玄化,體性悟誠明,養素守堅志,虛靈慧業生,希賢遵秘法,慎修保純貞,敬謹規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運,積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書盛名,圓滿光華照,雲天慶上升。
6. 隨山派的百字派系: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復常,景高和禮義,嗣信守忠良,裕謙賢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誠樸,玄元世永昌,金木萬古續,智慧保寧光,聖體通三界,廣大演自清,志虛空教化,月盈妙中黃,用功悟仙號,丹書現榮陽,行滿乾坤秀,圓融衍相逢,蓮開龍虎詔,超升崇利享。
7. 武當三豐派字輩如下:玄元通道居端靜,白鶴乘虛向自清,師資月圓皈志禮,身中抱一管丹成,太上淵微入妙園,凌雲星朗貯壺天,功候到日方許就,始悟真言信可傳。
8. 南無派的百字派系: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雲霄上,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靜,宏演德惟良,悟元旋光性體,一志復圓融,沖壽通旅泰,瞭然衍注興,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新友聖書詔,煉就寶金丹,裕謙常禮義,慈行滿乾坤,龍虎廣修理,模照永遐齡,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賢。
9. 嵛山派的百字派系:清靜無為道,至誠有姓名,金石功知巧,通此加地仙,玄沖宗義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寧,蓮開丹書鑒,廣大復圓融,旅泰萬古續,常義現榮陽,潔淵威錦量,行滿卯惟祥,未修空妙瑞,闡言守忠良,虞悟容之回,朴極獻崶馥。
10. 龍門岔枝金山派百字派系:玄至一無上,天元妙理生,體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懷清靜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萬古傳,宏揚開大化,正法度賢宗,溫良恭儉讓,寬仁慈善容,潛心存本位,密念守規中,勤修延壽命,內息潤黃庭,安義黍珠成,凝照慧光靈,沖舉雲霄外,永與太虛同。
派系發展
早期道教沒有現在所說的「派」。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黃老道等學術性派別,被張道陵吸收為道教內容,後人把他的稱為教前派。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也稱做天師道。張角以《太平經》信仰創立了太平道。晉帶由帛和創立的「俗神禱」信仰稱為帛家道。以經篆傳授的有茅山上清道、閣皂山靈寶道、陝西周至的樓觀道等。直到南宋、金、元時期出現的凈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與符篆派同時出現的金丹道(包括外丹與內丹派),皆不以「派」稱。把某某系統稱某某派,是元末末明初盛行的。道教的各種修持方法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傳授系統,遂有了「派」的名稱和世代系統。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龍虎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篆」,
從此天師道改稱「正一教」。同時北方的全真道很盛行,但全真道重在內丹清修,與正一符篆修持有明顯區別,遂成為在同一時期的道教信仰中的兩個修持派別。凡偏重符篆修持的,如茅山上清、閣皂山靈寶,龍虎山天師道、西山明凈道,皆稱做「正一派」;凡偏重內丹清修的包括張紫陽一系的皆稱作「全真派」。
在這兩大派系之中又各有其分枝小派,這些分枝小派使以其成道祖師為開派始祖,用五言或七言詩體作出一百字或幾十字作為代系,如現存和使用的八十六個派名,就屬於這一類。用字代傳緒,使人可一目了然,某某人是某某派的第幾代傳人。除此之外,符篆派還有以「法篆」傳授的分派,如上清派、靈寶派、清微派、神霄派、東華派、天心派、北帝派、凈明派等等。
現在國內常見到的道教所屬派系,屬於全真的有:邱長春龍門派、郝太古華山派、劉長生隨山派、譚長真南無派、王玉陽玉山派、龍門岔枝孫玄靜金山派,還有一些派的傳人。屬於正一的主要有茅山上清派和正一天師派。
尋 真 悟 道
什麼是禮斗
禮斗,俗稱拜斗。是向上界斗真設醮供養,以求延生賜福,消災解厄。
一般是以禮拜北斗七元星君為主。昔太上老君憫念眾生多有災厄苦惱,於漢朝永壽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鶴鳴山傳授張天師禮斗解厄延生之法。法以本命之日,或每月初三、二十七日北斗真君下降之日,設立斗壇。
斗由七種法物組成:斗,代表宇宙、諸天、天圓地方,故斗作圓形。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內布滿星辰。故將米置入斗中,米斗之上放置鏡、劍、剪、秤、尺五種法器,以符五方五靈、五行之數。五種法物之中放置油燈,點燃後務使長明不減,含生生不息、煥采元辰之意。點燃七盞斗燈以像斗真,修齋設醮,酌水獻花,祈禱眾真,念誦北斗七元真君名號以及北斗真經,禮拜斗真,則可以消災解厄,延生獲福。
尋
真
悟
道
道德通玄靜
夫 " 道 " 者,陰陽未判之前的混元一體。道教早課《清靜經》曰: "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又曰: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欲求大道,須先積德。因為 " 道 " 是天地萬物之本源, " 德 " 是 " 道 " 的動轉,故,無德難求道。即有了德,求 " 道 " 須用 " 通 " 字才能超凡入聖。
以人身內修而言,人有道德,疾病不生,諸魔不侵,再通過內功修鍊,即能長生不死,若再不斷加修,通玄達竅,出神入化,也就成為人們崇奉的活神仙。夫 " 玄 " 者,深遠之謂也。《道德經》第一章曰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學道者欲求 " 玄 " ,必靜之又靜,定而又定。以靜久而動,無中生有,名曰:陽生活子時。以其動極復靜,有又還無,名曰復命歸根。其中渾無物事,是無欲觀妙,此一 " 玄 " 也這句丹語是叫人在修鍊中,注重一個 " 靜 " 字,把後天心靜下來,自然才能妙道通玄。
真常守太清
" 真常 " 之道是謂先天大道,《老子》曰 "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 "真 " 者落實也; " 常 " 者,中庸也; " 之 " 者行持也。 " 道 " 者,無極也。無念紛擾謂之 "真 " ,五德五元謂之 " 常 " 。欲求此真常之道,須以 " 守 " 字為妙。如何 " 守 " ,須訪拜名人,指示性命雙修之訣,返本還原之秘,但要時常參悟其理,晝夜苦修其道,不可半途而廢。只待功圓果滿,才得見到太清老祖的光芒,此類光芒即是自己本來的真面目矣。
這句丹語注重是指在修鍊中,闡述 " 守 " 字的重要性。《真觀》章曰: " 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而不同貪,與物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而無失。 " 在修養方面真正掌握 "守 " 的妙用,守到清靜之極,恍然自覺也。清為圓明,靜為安寧,恍然者,金光也,自覺者,一陽發動之象也。
一陽來複本
" 一陽 " 之意,是先天的一炁之道。純陽呂祖曰: " 一陽炁發用功夫,日月精華照玉壺﹙下丹田﹚。到此緊關須仔細,恐怕落在洞庭湖。 " 日月比作人之二目,好像兩把慧劍插在玉庭壺﹙下丹田會陰穴處﹚。此乃修道人的緊要關頭。一不小心則走丹漏爐矣,豈不可惜?能運真陽逆修,自然一陽來複於本原。按卦而言,一陽為乾金﹙乾為老父﹚,一點真陽之水﹙即天一生水﹚,落在坤母腹中﹙坤為老母﹚,卦爻坤變為水。復者,一陽來複也。其象為卦,五位屬陰,一位屬陽,所謂 " 冬至一陽生 " 乃此意也。漸趨於二陽為地澤臨卦。臨屬陽,即天地之生氣到來之意,由此漸漸移於三陽卦﹙地天泰﹚,泰者通也。即天地生通暢之意,萬物皆因此而生,此時三陰三陽,陰陽平等,即三陽開泰。三陽者,天開於子為一陽,地辟於醜為二陽;人生於寅為三陽。 " 春 " 字三橫示三陽,中透人字,取人生寅之意。下有日,乃日光普照,才得春暖花開。至於四陽即:雷天大壯,五陽天訣卦。直到純陽乾卦。乾為天,此乃修成乾健之體,曰:元亨利貞矣。如此則曰 " 在世長年 " ,名曰:後天不老,可以拯救世人疾苦,大積陰功,進而修成大羅金仙矣。
合教永圓明
" 合教 " 是指我道教的全體組織。遵照祖師長春真人的經典、戒律為指針,從進德、修業、強身三方面培育道徒。在修業上以 " 入世 " 、 " 出世 " 之法來要求我等全真教徒,養我浩然正氣,為人類多做好事。培功建德,力行正義,抑惡揚善,不謀私利,謙虛忍讓,行為端方,處事磊落,正心修身,廣行方便等等。……都是表現在人的道德品質,此為入世之道;出世之法是指自己的修養。要放開人我觀念,是非觀念,不為物累,讓心處於常清常靜境界……以此修持,自然與道合真,合教昌盛,道氣常存,智慧開明,神通恢廓。
至理宗誠信
" 至理 " 就是天道。《老子》曰: " 至道之精,杳杳冥冥 " ,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此天道之至理也。天道運行,不偏不倚,至為公平。如日月照臨,不分高低上下,榮賢貴愚,親疏貧賤,胎卵濕化,均獲日月照耀之恩,這就是天道之 " 至理 " 。至理必然要宗乎志誠信用。 " 信 " 居五行之首,極為重要。孔子云: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守信用,全為真意,在內丹修養方面,真意屬於黃庭。應當靜守黃庭。待守至虛三極。靜之篤,自有真 " 信 " 。喻寓性命雙修,坎離交媾,全憑真意意守。 " 真意 " 者, " 黃婆 " 也。所以靜坐修鍊,意守黃庭也,萬萬離不開黃婆,離則氣散丹漏爐冷,坎離不能交媾矣。
這句丹語全在信字上用功夫也。
崇高嗣法興
" 崇 " 是崇拜,尊崇。 " 高 " 是高尚。人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必然要受到人的尊崇和敬仰。 " 嗣" 是後嗣,就是繼承祖業的後人; " 法 " 是道法、法律、法規。 " 興 " 是興旺昌盛。這句丹語主要是說,我們的祖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給後裔做下了很好的榜樣,自然就有後嗣繼承,並遵照他的法律、法規,模式去行持、繼承,發揚光大,延著社會形勢,興隆發達。
以修士而言,有崇高的志誠至理在內,自然脈絡舒通,氣血周流,神氣調合,興隆旺盛,自享長壽高齡矣。修鍊至此地步,可施道法拯濟民苦,掃清宇宙妖氛,普度眾生,廣積大德,不負祖師濟度之婆心,豈不是為我龍門大增光彩嗎?這也是 " 崇高嗣法興 " 的一個特徵。
世景榮惟懋
" 世 " 是世界, " 景 " 是景色; " 榮 " 是榮耀; " 惟懋 " 是盛大。其意是,世界之景色,以" 榮懋 " 而勉勵之。人生在世界這個大舞台上,皆以榮耀富貴為榮。對國家有超級貢獻的,加以榮懋而勉勵。對修士來說,不能以榮耀富貴為意,而是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為榮耀,這才是真正的懋功積德,並以此鼓勵大眾。
如修鍊內功而言,精、氣、神三寶充足,具有飽滿的身體,是為命寶的好基礎。以修至 " 三花聚頂,五炁朝元 " 為最高境界,是為無極金仙。
" 三花 " 者,人花、地花、天花是也。
人花,煉精化氣。修道者,心必空於下丹田,戒去淫慾,精不妄泄。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地花,鍊氣化神。修鍊中必空於中丹田,無驚無恐,則氣平順,道通暢,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天花,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必空於上丹田,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脫殼還虛,歸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 五氣 " 者,心肝脾肺腎是也。
心藏神,為南方之火氣朝元;肝藏魂,屬東方木氣之朝元;脾藏意,為中央之土氣朝元;肺藏魄,屬西方之金氣朝元;腎藏精,為北方之水氣朝元。此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理,依此修成天仙之道,這才是真正的 " 世景榮惟懋 " 呢!
希微衍自寧
" 希 " 是希望。 " 微 " 是玄微奧妙。 " 衍 " 是玄衍。人有所希望和志願,可以得到玄微奧妙並且使後裔玄衍萬世,延長開展推廣,自然安寧。
這句丹語主要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希望和追求,使他的後輩,代代傳襲,並能成為棟樑之材,繼承先祖的遺志,安寧的延長開展。比喻,我道教無極大道,自《老子》開創以來先祖們繼承和發揚,並開展演化,使我教優良傳統玄衍延長,後繼有人。
以內功而言,性命雙修,神凝氣結,神清氣爽,精神愉快,渾身上下氣血暢通,日久結成大丹,內功成就。
附註: " 性 " 在內丹中指煉心而言,為心的代號, " 命 " 為功法的代號。修性即修心,修命即求術。神即性也;氣即命也。性功無為,命功有為,目的則是一致的,名曰 " 性命雙修也 " 。至此則玄裔萬世,嗣系玄衍,千變萬化,具有千百萬億化身矣!
惟修正仁義
謂修者,修高尚的品德與情操。《老子》曰: " 尊行可以加入 " 即此言無狂妄,行貴真誠,以此嚴其操行,是為修身之要領。古人云: " 苟無至誠,至道不凝 " ,更不離乎修正仁義。仁者為慈愛優惠,真誠自然,五行屬於東方甲乙青龍之木,義屬西方庚辛白虎之金。所謂欲修至道,先積大德,更離不開 " 正 " 仁慈與剛義,既此為 " 謂修正仁義 " 矣。
如修鍊內功而言,性命雙修之法,久久行持,精、氣、神三寶充足、結就金丹,名曰: " 丹在身中 " ;仁屬東方甲乙寅卯之木為青,號曰青龍;義屬西方庚辛申酉之金為白,號曰:白虎,名曰 "非白非青 " ,其含義就是金木相併,龍虎相交。 " 龍 " 屬人身中之神,按卦屬離。火為龍,但龍性好飛。 " 虎 " 屬人之腎神,卦屬坎為水,坎水好下流,虎性好沉。把腎之元氣用意使之上升,與心神相交,號曰:水火既濟,亦曰降龍伏虎,結就大丹,這才叫真正達到 " 謂修正仁義 " 矣。
超升雲會登
此句丹語主要是承接上句之意。人的精神文明道德,做到了社會公認的 " 諸惡 " 莫作和 " 眾善 " 奉行,必然會升登官府,位列三台,受到萬民敬仰。對修士而言,達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自然超升太空、身騰紫雲。這是自然的道理,達到了神化的境界矣!
內功而言, " 超升 " 屬於人的性神也。性神屬火,火中空而光明。古云:氣清而周流,人之腎神之真情為命。真情而有吸引力,好感促而情為愛。與情相親,與腎氣相合而為命。命受性光之照耀,自會乘登飛行,流通周身,其中奧妙極為神秘,人身中氣血周流,太和真炁充溢,氣力充足,自然長生,在世長年。進而加強奮勉,再求精進,則飛升大羅,金仙可證矣。
大妙中黃貴
中黃者,亦曰黃中,黃道、中黃正脈、中央戊己土、玄竅總持門等。自然有無窮奧妙,全憑中黃丈人。一年四季月,春天三月辰,夏天六月未,秋天九月戌,冬天臘月丑等為土。何為土王用事,就是四立﹙季節﹚以前十八天為土王用事,不宜動土。如水在春天,木旺瀉水無氣,而更遇土克,勢必立見災禍矣。雖則對於生克制化,應當靈活運用才行。
用於修養方面,欲求大道之妙,全賴這位中黃丈人,表示極為尊貴之意。性命雙修,龍虎交媾,離不開真意,真意也就是中黃。取乎中合之真意,使之神凝氣結,成就大丹。但決不能太過,太過則神飛氣竭,反而不美,是謂土王用事,則前功盡棄矣。《太上黃庭內景經》曰:中有真巾金巾,負甲持符開土門,即天門泥丸,地門尾閭、中門夾脊、前門明堂、後門玉枕,樓門咽喉、房門絳宮等等。五臟六腑皆背稟焉。故此,修鍊家多注重此脈,故曰:大妙中黃貴。
聖體全用功
聖體:由凡體通過修鍊結成金丹,名為聖體。聖體也就是上句所說的極為尊貴的中黃丈人。 " 全" 即全其真意,真意其中包含嬰兒奼女,名為三五混融,合在一起為 " 全 " 。人的身體為有形之體。多做些有功於國、有德於民的善道好事,為人民謀幸福,以善為樂,精神愉快身康體健,這才是實名聖體。全用功者,每個人在凡體上,都有自己的工作,無論是單位或個人,都應該服從領導,聽從分配,全心全意,一絲不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用堅強的意志對待一切。
修習內功要講心誠意正,收視返聽。人的元神、天性、真意,按卦為坎,坎中滿為命。修道煉功、取坎填離,亦曰性命雙修,又曰:神氣凝結。
上言的三五混融者,首先要明確五行,五行者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木屬東方是數三,火屬南方是數二,加在一處為一個五;土居中央,其數為五,為三個五;水屬北方是數一,金屬西方是數四,加在一處為二個五。其意是把東三南二、北一西四、土五加在一起,名為三五混融。修鍊家用靜功,三五混融神凝氣結,靜之又靜,極見天心,靜到虛極靜篤,不頃刻間,靜極生動。此動即本身之活子時至矣。
虛空乾坤秀
虛空是大宇宙之意;乾坤是天地、男女之別;秀為秀麗、美麗、俊秀。用大宇宙而言,乃是說天地、山川、江河、湖海的一切,天奇、地幽、山清水秀等等,都是天造地設的,鍾靈毓秀,具有無窮的美景,令人極目遐觀,神馳嚮往。以人修鍊而言,虛空者,清靜無為清心寡欲也。乾坤者乾為頭,即人之頭腦,頭腦之神,即人之 " 性 " 也。坤為腹,為人之腹,小腹之下丹田,亦名海底。道經云: " 性在天邊,頭也;命在海底,下丹田也。 " 何為丹田,因為人之腎臟也就是人的水分旺,內藏為先天之元炁,人生得父母先天之氣充足,則人的體格健壯,人的腎氣充足,即真陽之精炁旺,發之為情為命。精滿情動生欲,所謂之處為之丹田。那麼,修道人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欲使性命雙修,將腦海之 " 元神性光 " 迴光返照於中宮,同時,腎中之元精真陽,發之為葯、為丹,入於小腹下丹田,專候性之神光照射下田,使元精之命不至無主而外瀉,成就大丹、溫養聖胎也。此即自身之小天地,與先天虛無元始大道,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此則得到先天太和真炁,萃於我身,此是鍾靈毓秀,得天地之正氣矣。
金木性相逢
金木者,陰陽也,內藏為肝肺、肝肺代魂魄。金屬西方庚辛申酉之金為白,為命;木屬東方甲乙寅卯之木屬青,為性。 " 金木性相逢 " 者,比喻砍伐木材須用斧鋸之器,通過能工巧匠,製造成器。如雕梁畫柱,桌椅床凳,工藝品等等,既精緻美觀,又利於人用,凡屬木製作成材,都須經過金器克制而成。
用於內丹修養上,金屬命,木屬性,名曰性命雙修也,可是也決離不開中黃丈人之真意。前已言明很多性命雙修方面的丹法,這裡不多論述。可見祖師長春真人用此 " 金木性相逢 " 五字真訣,就說明了丹法的深奧妙理,真乃意味真長,令人深思也。
山海龍虎交
山高海深,龍騰虎躍。在世界這塊大地上有山有海、有龍有虎,相交者為友。龍虎在人類社會比喻大德大智之人,他們都懷壯志,為社會發展,國際交往,維護和平,相互交流,大顯身手,造福人類。國與國、人與人的友好往來,都是龍虎相交的一種表現。
此句主要是言祖師長春真人,用極大的比喻,期望龍門後輩門人,應用堅強的意志效古應實。在修鍊上也用你爭我趕,爭前啟後的精神,鼓勵後人,個個得道成仙。
以內功而言,按卦象,山者為艮,艮者止也,山止而鎮靜。威嚴莊重。海是北海,海為海闊、淵博洋溢,深潛沉靜。龍者離也,離屬人之心神,為性而好動。虎為坎為人的腎神,屬命亦主靜。其本性是:火炎上升,水沉下潤。修鍊內丹的關鍵在於參透 " 顛倒 " 二字的規律,只有將向上竄的心火強抑向下,使泄的腎水向上行,二者交合,便為水火既濟。自可以性攝命,神返氣回,返老還童,在世長年矣。
蓮開現寶新
蓮花是個純潔的象徵,雖出污泥而不染。花色鮮艷,中通外直,香遠溢清;蓮既開矣。如慈航道人﹙即觀音菩薩﹚海內生蓮,霞光四注,寶筏普度。又如鍾、呂二祖傳道於王重陽祖師,叫王祖面向東看,有七朵金蓮﹙暗示七真人﹚,鍾、呂二祖曰: " 日後繼有萬朵金蓮,將蓮開現寶新而日新矣。" 果然後來邱祖全真龍門派這朵寶蓮,越開越興,一代比一代更加新鮮。以治國而言,有功於國,有德於民,廣積大德,多行方便,猶如蓮開現寶濟世則日新而又新。
蓮在內功喻為修道之人,清修靜養,神清氣爽,內外澄清,虛極靜篤,不久而活子時至此,便出現了 " 火里行舟,焰內生蓮 " 的奇異景象,正是蓮開現寶而新也。既蓮開現寶而新,修士應把心穩住,千萬不要衝動,全憑毅力掌握火候,早採藥苗嫩,晚採藥不成,不老不嫩才成功。應用陽九吸氣上升,運河車過尾閭,趨夾脊到玉枕,至崑崙頂,降下泥丸,以坎填離,化玉液甘露,以舌搭天橋迎甘露之金丹,採藥歸爐入下丹田,溫養聖胎。
行滿丹書詔
行滿:功行圓滿,自有丹書下詔。國家選用人才,亦名金榜題名。每逢大比之年,參加考比,成績優良,即可中舉登科。成為國家的棟樑。利國益民,光宗耀祖,名書青名。
以道家而言,做到三千功滿,八百行圓,萬聖欽仰,自然感動上蒼,丹書來詔,上朝金闕,位列天仙,千真拱聽,萬聖欽仰,與天地同體,日月同明。
按本身內功來講,神氣充足,精全氣滿,通體安泰。以性功所言 " 性 " 屬離卦為火,火為神火為 " 丹 " ,丹書下詔,就是把心神收歸於下丹田,即名丹書下詔。詔者,昭也,下詔於命宮,名曰:丹書下詔,詔是坎卦的真陽,取坎填離而成乾,乾卦為乾健之體,實名純陽屬天飛升大羅,以授天職,既此 " 行滿丹書詔 " 也。
月盈祥光生
這句丹語主要是指任何一個人,都有最旺盛吉祥的時候。人生長到二八歲時,為精神充沛之時," 內含鉛八兩,汞半斤,即一斤之教 " 。如每月十五日月亮一樣,光彩奪目。人生在這個時候,也是極為寶貴的時光,身強體健,活潑好動,心靈純潔幼稚,無憂無慮。
在內功上而講:上句 " 行滿丹書詔 " 純是性功,而這句 " 月盈祥光生 " 可純是講的命功,兩句全而用之,就是性命雙修,也是取坎填離的丹語。如此 " 月盈 " 正是自身的話子時,也是葯苗不老不嫩的大好時機,正是祥光而生,抓住機遇,採藥歸爐,河車運轉,過尾閭,度夾脊,趨玉枕,直達崑崙上泥丸。依此功法修成大羅金仙,永證天界,如日月照臨,護國佑民。
萬古續仙號
本句是指於國有功勛之人,而永遠續接後代,比喻我們的祖國,歷代老前輩為國為人民立下了永恆的豐功偉績。所得的極高地位,載入史冊,萬古長存。
我們全真龍門派的後學弟子,繼承道教優良傳統,載入大羅金仙名號簿上,也是萬古長存永遠接續仙號,並受到萬民的代代敬仰。
以內功言,凡能醒悟修鍊,須先知人身難得,中土難生,真師難遇,口訣難得,既有緣得遇名師真傳,就要珍惜時機,待煉到結就大丹,名曰: " 萬古 " 金丹化為陽神,名為仙號。修行至此地步,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道成德就,與聖同體,普天同慶,萬道歸一,直達到 " 萬古續仙號 "矣。
詩曰:
德在心中有黃芽遍地走。
花開結碩果道成法自就。
三界都是親
三界者,天、地、人也。
天界,道氣化生,分為三十六天,上有三清高真,天仙眾聖。他主管天地人三界、十方、六道的一切崇高天神。歷代得道祖師,諸聖先賢,大羅金仙以及諸天眾聖,都是為人民造福,幫助老天爺執行天道的,所以稱之為天界,即上界。人生在世賴天地、日月覆載照臨而生存,應與天界是為至親。
地界:人類萬物都產生於地,地就是我們的老母親。樹結百果,地長靈苗,人類的吃喝穿住都取之地界,若沒有大地產植的五穀雜糧,金銀布匹,來育養裝飾,就無法生存於世。然而,死後也更離不開地界,它不分老少、貴賤、奢華、骯髒,統統擁抱於懷,並讓你安詳的休息,所以與地界更為相親。
人界:指人生活動界,人是萬物最為靈巧動物,與天、地並列為三才。所以人應當先盡孝道。古云: "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 先想想身從何來,再想想身由誰育,當然人身由父母而生,那麼宇宙為一大天地,人為一小天地。所以天、地、人並列為三才,孝父母如同敬天地。同時,也應注重愛祖國、盡人道、重朋友,睦家族、和鄉黨,與物同類,天長地久,萬古長存,永遠和平下去,這樣才真正成為 " 三界都是親 " 了。


TAG:東興愛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