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花閨女」是什麼意思?「婚姻」二字又從何而來?

「黃花閨女」是什麼意思?「婚姻」二字又從何而來?

「黃花閨女」一詞的意思,幾乎人人都懂,指的是還沒有婚嫁的女子。

從另一種意義上看,也就是現在的處女。

而「婚姻」二字在古時又稱「昏姻」或「昏因」,在古代婚禮中,南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方家迎親,而女方隨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

「黃花閨女」是什麼意思?「婚姻」二字又從何而來?

古時未婚女子在梳妝打扮上,都喜愛在臉上「貼黃花」,黃花是用花粉製成的黃色粉料,再用雲母片、薄芝片等剪成花、鳥、魚等形狀,沾上黃粉後貼於額頭、鬢邊、嘴角等處,是古時少女常見的妝容,後來「黃花閨女」一詞就演變成未婚女子的專有稱謂了。

我們所熟知的北朝名歌《木蘭詩》中就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一句,可見貼花黃這一風俗有可能在東晉之前就有了。

「黃花閨女」是什麼意思?「婚姻」二字又從何而來?

關於「貼黃花」來歷,宋代李昉等編撰的《太平御覽》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南朝某年農曆正月初七下午,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和宮女們在宮廷里嬉戲,不久,壽陽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房檐下小憩,此時正值梅花盛開時節,微風吹過,將片片梅花吹落,有幾瓣梅花恰巧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留下淡淡花痕,使得壽陽公主更加嫵媚動人。皇后見了,十分喜歡,特意讓壽陽公主保留著,花痕三天後才消失,從此宮女們爭相仿效,這種妝容也被成為「梅花妝」。(《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十五·人日》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黃花閨女」是什麼意思?「婚姻」二字又從何而來?

「貼黃花」的習俗直到金、元的游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後,才慢慢消失。未婚少女們雖然從此不再貼黃花,但「黃花閨女」一詞作為未出嫁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一直流傳至今。

隨著時代的發展,詞語的含義也在發生變化,有些詞從貶義變成褒義,有些則從單義變成多義。例如「盜」和「賊」兩個字,古代和現在的意思是相反的(中國古代賊是搶人的,盜是偷東西的,現在則相反);「風流」兩個字在古代是褒義詞,李白詩中就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詩句,放到現在,「風流」二字就變成貶義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發明過「飛機」的男人,疑是從現代穿越過去
秦始皇「焚書」時特意保留下來的奇書,為何不一起燒了?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