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團隊最年輕一員,25歲就擔大任

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團隊最年輕一員,25歲就擔大任

原標題: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團隊最年輕一員,25歲就擔大任




遼寧艦航母到底有多大?設計師爆料曾經迷路過


撰文 | 李拓

再過一周,中國海軍的大日子將來到。目前,去年4月下水的001A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腳手架已經拆除,相控陣雷達已安裝完畢,不久後將進行海上試航。


在剛剛過去的南海海上閱兵中,遼寧艦航母編隊的亮相十分驚艷。此次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無疑更加證明人民軍隊正在日益走向強大。取得如此成績的背後,凝結了許多科研人員和工作者們的辛勤努力。


再過不到一個月,全國的青年人也將迎來專屬於自己的節日——「五四」青年節。日前,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名單公布,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現為最年輕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的王碩威入選其中。


王碩威


事實上,這個名字早已和中國航母事業發展連在了一起。


1980年生人的王碩威,是即將海試的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也是總師系統中最年輕的一員。從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畢業到參加工作十六年來,王碩威完整經歷了海軍第三代驅逐艦、我國兩艘航母的研製過程。


熟悉軍事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遼寧艦原為服役於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里加號,後更名為「瓦良格號」。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並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


2005年4月26日,中國海軍繼續建造並改進這艘未完成建設的航母,準備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

擔任改建總體施工工作的是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總設計師為我國艦船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士朱英富,當時剛滿25歲的王碩威就參與其中。


王碩威曾說,作為與藍色國土相生相伴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生動實踐中,我們生逢其時,責無旁貸。因為自己的信仰就是「科技創新、科研報國」。


從2005年參與遼寧艦的研發工作起,王碩威帶領團隊從一張「白紙」開始,查閱數千份資料文件,經過幾百次聯調試驗,歷時近7年,在很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遼寧艦航母編隊

在改建遼寧艦的過程中,王碩威帶領著團隊克服了許多無處不在的困難。


他回憶,團隊曾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連續多天戶外作業,也曾在高溫、高濕、高鹽的島礁一次堅守就是數月,平時加班加點、徹夜不眠更是常態。此外,因為紀律要求和信號原因,有時幾個月都不能和外界聯繫,大家習慣了揮汗如雨,習慣了油污滿面,習慣了聚少離多。


也就是憑藉著「王碩威們」的全力付出與奉獻,才能保證中國首艘航母實現順利交付。2010年、2011年王碩威連續兩次獲評「遼寧艦」工程攻堅會戰先進個人稱號。


遼寧艦的下水服役,僅僅是我國航母事業騰飛前的「加速滑行」階段,同時也是王碩威迎接新挑戰的起跳踏板。如今將要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無疑是王碩威傾力付出的另一件作品。


在建造過程中,王碩威帶領團隊首次採用以總段為導向,各專業協同推進的區域設計模式,以三維設計為平台,以總段為周期進行設計,顯著提升了航母的設計效率和設計水平,為確保工程研製節點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他還開創性完成航母電磁兼容性1:1陸上聯合試驗,首次形成了電磁干擾性靜態與動態等效試驗、脈衝電磁環境下彈藥安全裕度等效試驗等創新方法,有效攻克了工程研製難點。


在遼寧艦改建、舾裝、試航以及使用的基礎上,國產航母已經進行了很多改進,這表明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航空母艦的設計和建造。國產航母已經不再是科研訓練艦,而是我國第一艘「作戰型」航母。


隨著海試的完成,首艘國產航母將有望於今年下半年交付海軍。未來,我國國產航母的發展會適當加速。如果條件和技術成熟,也可以逐漸從常規動力發展到核動力。


從「首艘航母」到「首艘國產航母」,中間的困難可想而知。這不是王碩威一人之功,但王碩威無疑是其中青年艦船人的最傑出代表。在這樣優秀人才的努力下,第二艘航母來了,第三艘還會遠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對這一全國矚目的焦點,省長撂下狠話
反華鷹派成特朗普新軍師,透露什麼信號?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