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讀心術上線,就問你怕不怕!

AI讀心術上線,就問你怕不怕!

世界上相似的靈魂太少,你是否也覺得自己無人能懂?

還是別在肚子里醞釀非主流小短文了,無人能懂不用怕,還有AI。與AI進行心靈感應,讓AI成為自己肚子里的蛔蟲,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已經不是夢想了。

麻省理工學院的發明成果叫做Alter Ego,即拉丁文中的「第二個我」。從名字便可以看出MIT的熊熊野心。雖然,它的外表被設計成了這樣……

咳咳,大兄弟,聽我說,我下巴真的沒有脫臼。

其實往好了想,這個具有讀心功能的AI不僅比女朋友更貼心,名字還與《Fate》中由BB小姐姐分裂出的AI一模一樣,並且外形與《正義聯盟》里的鋼骨面罩有些許相似。這樣的產品,可謂是技術宅之光。

讀心,讀的是什麼?

其實Alter Ego外形略傻,並不是設計師的錯。而是與其「讀心」的功能有關。

Alter Ego由耳後環繞部分、下巴貼附部分以及內置的感應元件及計算機系統組成。通過16個感應元件感應人在思考時的肌肉微動作及神經電流信號,計算機系統能將特定的信號與特定的指令對應,從而達到「讀心」的效果。

所以,Alter Ego並不是直接通過腦電波讀取人類的想法。就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而言,腦電波中還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們探索,而通過感應神經/肌肉信號「讀心」,似乎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即使人只是在心中默念某個單詞或句子,面部肌肉也會有細微的動作。並且,在最初的實驗中,MIT招募的志願者在連續4次默讀同樣的單詞時,系統採集到了十分近似的神經信號。這便為讀取神經/肌肉信號作為讀心依據提供了可行性上的保障。同時,也為AI訓練提供了方向。

在機器訓練中,一旦戴上該設備的用戶開始默讀,Alter Ego的神經網路就會把數據處理節點中收集到的面部神經信號和相應的詞語進行相關性匹配,然後找到對應的文字。根據最近一次測試,在16個感應元件高精確的信號收集下,該系統對於文字識別的準確率甚至達到了92%的高水平。

目前,參加機器訓練的志願者們已經進行了10個主題的常用詞語匹配。不過,10個主題的詞庫對於AI豐富的應用場景來說,還是頗為不足,Alter Ego在未來仍然需要收錄更多的神經信號。

而為了提升識別的準確率及效率,系統演算法的改進並不足夠,還需要Alter Ego收集更多的用戶數據信息。

讀心,能幹什麼?

從AI發展之初,「AI威脅論」中便有很大的一部分內容針對的是「腦控威脅論」。甚至在許多國家,「反腦控」的組織已經誕生。

所謂「腦控」,即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及腦電波研究成果,讓AI讀取人類想法甚至控制人類大腦。這在AI「讀心術」發展的過程中,的確是需要重點規避的風險。好在對於Alter Ego,用戶還無須有太多擔心。因為,歸根結底,它只是一個可穿戴式「人腦輸入法」罷了。

首先,因為人們思考的習慣及面部神經信號的特點,Alter Ego只有在用戶默念指令的情況下才有效。之前需要對Siri大聲喊出的「設個鬧鐘」、「建個備忘錄」的用戶,在穿戴上Alter Ego後,仍然需要讓自己的腦海里迴響起「鬧鐘」、「備忘錄」這樣的詞語。

其次,Alter Ego在給用戶反饋信息時,用的還是聲音。只不過因其內置了骨傳導模塊,又緊貼用戶面部,能有效減少細微聲音振動在傳播中的損失,從而讓用戶聽清。從根本上來說,它並非通過腦電波控制用戶的聽覺。

不過,這也造成了Alter Ego的應用場景十分有限。要想真正成為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它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但研究人員表示,Alter Ego最大的作用還是實現在嘈雜環境或特殊環境下人機的語言交互或是用於輔助一些殘疾人,這也是他們研發該產品的初衷。

讀芯君開扒

為了讓AI讀心,我一定要看起來那麼傻嗎?

雖然用戶不用帶頭盔,更不用承受手術內植晶元等風險,但因「讀心」工作需要基於肌肉、神經信號,所以設備與我們的面部大面積接觸是無法避免的。也就是說,無論將來「讀心」演算法獲得如何重大的突破,它的大小與形狀也不太可能有大幅的改變。

不過,這樣的造型畢竟可以遮擋大部分面部,對於嫌棄自己臉大的同學,沒準也是個福音哦~

留言 點贊 發個朋友圈

我們一起探討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芯術 的精彩文章:

首爾國立大學:問答問題中基於大規模細粒度監督數據的遷移學習研究

TAG:讀芯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