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棚雜憶中的赤子之心

牛棚雜憶中的赤子之心

牛棚雜憶中的赤子之心

其實我一直想拜讀季羨林老先生的《牛棚雜憶》,奈何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實現,直到前陣子的契機,我才得以讀到此書。

誠如季老所言:「這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我能夠活著把它寫出來,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是我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願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向人間吧。它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它帶去的是對我們偉大祖國的一片赤誠。」十年的動蕩,給全國人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痛。書的扉頁上季老寫的祝詞,讀起來讓人感動不已,尤其是在讀完全書後再來讀這篇祝詞,更感動於他的寬容,他的善良,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一個人在遭受了那麼多難以忍受的痛苦之後,竟還能以此般心態贈送祝福,我想如果是我,恐怕真的是無法做到啊!

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完了《牛棚雜憶》,說實話,它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豐富,故事引人入勝,相比之下它是比較「單調」,比較「無聊」的,因為在那個時間段里,全國各地都在日復一日的進行著單調的勞改和批鬥,到後來勞改者麻木了,被勞改者麻木了,批鬥者麻木了,被批鬥者麻木了,整個社會瀰漫著冷漠和質疑。人心難測,人們內心的醜惡被激發得淋漓盡致。那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並不比動物世界好上幾分。季老在書中痛斥文革中所謂「革命小將」的行為時,作者引用並發展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現在人們有時候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污衊。畜生吃人,因為它餓,它不會說謊,不會耍刁,絕不會先講上一大篇必須吃人的道理,旁徵博引,洋洋洒洒,然後才張嘴吃人,而人則不然。」這樣的環境中,人才是最可怕的,最涼不過人心。中國文人歷來是「士可殺不可辱」的,正所謂「刑不上大夫」,但是,在那個黑白倒懸乾坤顛倒的動蕩時代,刑可以上大夫,士可殺亦可辱。有多少知識分子,不堪忍受那身與心的折磨而選擇離開人世,這是一個國家的損失,一個國家的哀痛!

季老在書中曾說:時間是毫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的鏡子里照見自己的真相!季老的一位高徒,出身貧寒,平常對季老也是十分的尊敬,季老對他格外看中,抱以希望,並內定他為自己的「接班人」,而也就是那樣一個「心腹」,把季老所說的話都記在心上,臉上依舊笑眯眯的,待到季老被關進「牛棚」,這位高徒看準時機,落井下石,將季老的話加上些歪曲,統統「反映」了上去,將季老「打」成了「三家村的小夥計」。又如季老被抄家時,東語系的學生為了對付三個手無寸鐵的老人,興師動眾,絲毫不講求人情。季老同他的老伴兒,以及年近古稀的嬸母,在廚房裡吹著刺骨的過堂風。小將們在屋內打砸搶,連許多季老心愛的古玩和書籍都不能倖免。過去師生,今朝敵我,季老心中,是何等的悲涼。這面歷史的鏡子,照出了人心,照出了惡,照出了人們的絕望。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友情難存,親情難存,愛情難存,幾乎所有人都是被「豬油蒙了心」,滿腦子除了革命還是革命。革命中,有多少革命者革去了自己的情誼,有多少受人尊敬的學者被革去了名聲,有多少清白的人被革去了性命。災難性的十年,身與心飽受傷痛的十年。他季羨林是精通十一國語言的學者,是北大著名的教授,面對生活的苦楚,他備下安眠藥,隨時都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為了活著只能天天保持那挨批鬥的姿勢:直腿彎腰雙臂垂地。在那罪惡的十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寄希望于于明日。儼然,那是沒有生命,沒有情感,沒有有思想的十年,那是行屍走肉的十年。

用季老的話說,他們親手把牛棚建成了,他們被「請君入甕」了。在那個他們親手建立的牢籠——「牛棚」中,被關押的人不僅失去了人身自由,而且還要經受許多諸如「跪煤渣」、「油漆塗臉」之類慘無人道的刑訊逼供。如此殘忍實為世所罕見,令人心寒啊。由於不滿北大當時當權者聶元梓的所作所為,季羨林憑著那「死不悔改」的犟脾氣,自己「跳了出來」,反對「老佛爺」,結果被「打倒」,被抄家,被批鬥,被勞改。牛棚裡面也有生活,早起要跑步,跑步完了要去院子里洗漱,結束後去吃早飯。每天的飯菜無外乎鹽水拌黃瓜,清水煮青菜之類,毫無油水,卻要支持一整天艱苦的勞動。作為「罪犯」,走路不準抬頭,不準蹺二郎腿,這樣的規定,無疑是對人自身的否定,對人權的剝奪。晚間的訓話也是戰戰兢兢,稍有差池便是拳打腳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西語系的歸國華僑教授,早已年過花甲且重病纏身,卻也擺脫不了被勞改的命運。每次在他門外點到他的名字,此時就從屋中木板上傳出一聲:「到!」聲音微弱、顫抖、蒼老、凄涼。不只是季老想哭上一場就連我這個讀者都覺得無比心酸。一個本該受人尊敬、安享晚年的老人,卻拖著這將行就木的身子在這黑幫大院中受盡折磨。文革期間的無奈和辛酸可見一斑。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季老也受苦至極然而季老卻用看似簡單幽默甚至調侃的筆調講述了自己與「棚友們」在文革中的不幸和迫害。讀完此書,不禁心痛,感到不寒而慄。季老用通俗的筆調易懂的文字,讓我輩子孫能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為了將來不再有同樣的人發瘋,「干出同樣殘暴的蠢事」而給歷史做了誠實完整的記述。

季羨林老先生是誠實和寬容的。他毫不掩飾自己在文革期間對「文革」和「反右」的錯誤認識,同時也處處可以看到先生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襟懷。「我自己在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時候還虔信文化大革命的正確性,我焉敢苛求於別人呢?打人者被打者,且同是被害得,只是所處的地位不同而已。就由於這些想法,我才沒有進行報復。」在「外調」的時候,季老先生受到來自山東「外調人員」的粗暴對待,而這時老先生想到的卻是友人。他寫道:「我在被折磨得筋疲力盡之餘想到的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那位朋友,碰到這樣蠻橫粗暴沒有一點人味的傢伙,你的日子夠嗆啊!」季老用他誠懇真誠的話語,想我們講述他的親身經歷,每一個字都是心裡至真的。人的本性,人的殘暴,毫無遮攔地被挖掘出來,經歷了殘酷的文革之後,季老還能保持這樣的一顆赤子之心,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委屈,不是打擊報復,而是給後人上一堂課,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今天的中國是強盛的,走上了明智的軌道。但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最應該時刻銘記的就是他失敗落魄時的教訓,只記得短暫的勝利,成功是不會長久的,國家也一樣,驕兵必敗。中國應當記住這個血與淚的教訓,試試鞭策,刻刻不忘,引以為戒。歷史為證,《牛棚雜憶為證》。歷史的年輪留下的痕迹或許沉重,或許欣喜,但不論以何種姿態留給後人,都是一份無價的財富。弱化或是掩飾,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燒殺搶掠,遺忘,是最殘忍最苛刻的毀滅。如果毀滅了就可以平靜,那應該毀滅的不是歷史,而是整個人類的良知。中國的前進離不開我們,讓文化大革命成為永久的歷史,再也不要重演,這也是季老寫這本書的根本目的。

GIF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那些約會去吃烤腰子的人是怎麼想的?
半導體行業個股-北方華創002371 深度分析報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