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洲歷史上的戰爭》

《歐洲歷史上的戰爭》

戰爭的目的是永恆的,為了掠奪資源、獲取資源,同時自己也損失資源。而損失的資源,最後往往都是人,在現代戰爭中,人是最不值錢的資源。

《歐洲歷史上的戰爭》起點很高,從中世紀的騎士開始說起,那時候剛剛發明馬鐙,騎兵作為一個新的兵種加入了戰爭,中世紀的騎兵準確來說是重騎兵裝束,對比起農兵來說可以以一當百,後來也是這個類型的騎兵,宛如天神下凡般的在美洲登陸,滅掉了印第安各部落。

騎士漸漸歸為貴族保護私產的私兵,歷史上對忠心耿耿、威風凜凜的騎士精神有不切實際的崇拜,在上帝之鞭和成吉思汗的鐵蹄下,歐洲深受蠻族入侵之苦,而騎士所倡導保衛的家園、女人、孩子,無一不是貴族資產。

在十字軍東征後,戰爭從宗教騎士逐漸變為僱傭軍之間的戰爭,僱傭軍主要來自於北歐和日耳曼民族,僱傭軍的出現主要是出於對成本的計算:騎士實在太貴了,難養,以及並非一味忠誠,戰鬥力也在逐漸下降。

僱傭兵貴的問題,很快就由商人解決了,最出名的是東印度公司,在這個期間的戰爭主要是海洋爭霸的戰爭,也是大航海時代的商人之戰。商人之間被允許攻擊他國的船隻,組建自己的海盜團,來保衛自我的航行自由。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都曾是這個戰爭過程的受益者,最後取得勝利的是英國,英國通過皇家海軍獲得了海上霸權,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而在陸權國家,如法國、普魯士,則開始逐漸出現職業軍人。職業軍人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工業革命的發展,工業革命發展後,武器取得了進步,逐漸可以使用火藥、大炮,而戰爭背後需要的支持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公司,或者一個貴族,皇帝為了掌握國家,實現中央集權,盡肯能的剝奪封建領主的權利而採用了職業軍人制,職業軍人效忠於國家,而非個人,這種戰爭組織形式解決了封建領主下克上的問題,皇帝和平民團結到了一起。

皇帝和平民團結,賜予了平民武器,以防止封建領主僭越,而封建領主搖身一變,變身為資產階級,資產階級革命粉碎了舊體系,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後數十年時間,一個叫拿破崙的炮兵上尉,領導了歐洲大陸的整個革命戰爭,這場戰爭讓每個歐洲帝王都心驚膽戰,即便拿破崙也自稱為帝;拿破崙日落西山後,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興起。

千年來,歐洲一直在主動或被動的陷入戰爭狀態,隨後技術專家改變了這一切:他們發明了核彈,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核威懾。

核威懾只是演變了戰爭形式,戰爭從熱戰變成冷戰,從直接死人變成經濟封鎖。

核威懾也只是保護了擁有核威懾能力的國家,沒有核威懾能力的國家依舊陷入戰爭中,如中東、如反恐戰爭,宗教矛盾、人種矛盾、經濟矛盾之間的戰爭並沒有消失。

戰爭將持續,如愛因斯坦所言: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互相扔石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人 的精彩文章:

歐洲歷史概述

TAG: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