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古塔話滄桑

千年古塔話滄桑

商水壽聖寺塔位於商水縣郝崗鄉北常社店村沙河拐彎處,與西華縣逍遙鎮隔河相望。常社店村歷史上不輸於逍遙,亦是中原名鎮。明嘉靖六年(1527)《壽聖寺重興碑》記載:「西華縣清水東常社鎮,舊有壽聖寺」。《明史·地理志》「西華」條下還記載「有常社鎮巡檢司」,明末清初史書《讀史方輿紀要》「西華」條下記載有「常社關」。這些記載相互印證,說明壽聖寺所在的常社村在明代是「鎮」,設有「巡檢司」,《明英宗實錄》卷18「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六月壬子」條下亦有「設河南西華縣常社巡檢司」之記載,證實常社巡檢司設於公元1436年6月。明代巡檢司是地方性軍事機構,一般設於關津要道要地,歸當地州縣管轄,負責稽查往來行人,打擊走私,緝捕盜賊。在以水運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這裡無疑是重要的交通關口。大明天順七年(1463)李榮所撰《重建壽聖寺記》碑亦云:「寺內修復諸處,有使客宿歇之所」,證實常社巡檢司設立後,「使客」來往增多,這已成為「使客」往來的交通要道。清代時常社店仍然是鎮,《清史稿》「西華」條下就有「常社一鎮」的記載。可見歷史上隸屬西華,解放後劃歸商水。元明時期,應和逍遙鎮互為掎角,兩面夾河。舟車輻輳、檣桅樹密,水陸交會之鄉,財貨堆積之藪。因著母親先後在商水的張明、郝崗工作的緣故,我也就和常社店壽聖寺塔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哪兒留下了大多的歡樂、太多的笑語、太多的記憶。

記得十二三歲那年,出郝崗向北,過草廟王和柴灣,在常社店第一次看見塔在沙河堤旁拔地而起,象一個孤孤單單巨人立在哪兒。初升的太陽把陽光灑在塔上,塔的影子斜下來躺在地上。站在塔的影子里用手遮眼向上張望。塔頂好尖好高,沙河好寬好長。有鳥兒飛,有船兒搖,有鴿哨響,有一蓬蓬不知名的小草在風裡晃蕩。塔前置一巨鍾,幾個小孩子手牽手圍著大鐘玩遊戲。上面刻的字大多數不認得,後來才知道除了精美雕飾之外,都是善男善女捐款建寺者的名字。大鐘古色古香、光可鑒人。拿棍子用力撞擊,發出「嗡嗡」聲響,蕩氣迴腸,清耳悅心。然後我們結伴入塔、攀援而上。梯道太窄,腳下青磚鋪成的台階多被踩踏磨滅了稜角,光禿禿滑溜溜的。出了一身汗到得塔頂朝下看,人行如蟻、綠樹浮煙。沙河如一條玉帶逶迤遠去,方圓十里阡陌村莊、盡收眼底,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後來長大了,又讀了幾本書,才知道若用這塔比人,比我太爺的太爺還大了幾百歲哩。

參加工作之後,又在張明六年。張明和郝崗原為一個鄉,「75.8」洪水過後才一分為二。鄉政府距壽聖寺塔不算遠,有客人來,一般都想去常社爬爬塔,爬累了再去逍遙鎮喝碗胡辣湯。一來二去,就和古塔多了親近機會。塔為九級樓閣式磚砌,高約41、4米。平面呈正六邊形,內有盤旋塔道可登高至頂。塔體從底至頂漸收勻稱,塔頂用鑄鐵鑄成形似寶葫蘆的寶頂,給塔結頂處一個完美的點綴。有著挺拔雋秀、端莊沉穩之美。儘管歷經千年風霜,磚面凸凹斑駁,卻使得古塔愈發顯的落落大方、厚重飄逸。尤其夕陽下坐在沙河堤上看塔,塔如睿智老者。有風兒吹來,有楊柳輕拂,有鳥兒掠過,有狗吠雞鳴。這世俗的一切都和他無關,他就站在那兒,靜美無聲。因靜美而淡然,因靜美而淡定。這淡定入了畫,入了心。有時候看著看著,忽然覺得彼此間就有了一種心靈的默契和溝通。所有煩惱均可釋懷,所有不舍皆為浮雲。一念起時,物我兩忘,歲月靜好依舊。

古塔南門原石門楣、石門框、石門枕皆殘,現在看到的均為1998年修膳時重裝。在原來殘存的石門楣上有刻字四行寫著:「明道二年癸酉歲三月一日丙寅時戊寅日葬舍利院主囗囗建囗囗功徳塔」。這就把古塔建塔築最具歷史真實的時間告訴了我們。不用我們再考證,再臆測,再爭論。「明道」是北宋皇帝宋仁宗的第二個年號,「明道二年」就是北宋1033年,比開封鐵塔還早了16年,距今己985年矣。上到第四級塔室,北牆有三尊石雕像,雕石兩塊並列鑲嵌於牆上。靠東的一塊正中雕有兩個佛像,東邊一座為盤膝背面像,西邊一座為盤膝正面像,靠西的一塊正中雕的還是一座盤膝正面佛像。左右各刻有「佛心」、「供養」二字。七層以上塔心室為豎井式方洞,東西兩側設有腳窩以便向頂層登臨。穿過第九層即可通塔尖寶葫蘆狀鑄鐵塔剎,並使塔尖重量落在第八和第九層上,且使這兩層構件與塔尖連為一體。只是想得頭疼,也想不出來古人是如何把重逾噸計的塔剎運上來安裝好的。真是技藝高超、鬼斧神工。看塔距離不可太遠,亦不可太近,唯此方可欣賞到「塔勢如湧出 ,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 ,磴道盤虛空……下窺指高鳥 ,俯聽聞驚風」的氣勢。(唐.岑參巜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中句)

塔頂寶葫蘆狀鑄鐵塔剎一分三截。上為圓球帶尖,中間束腰、底座弧形上收。高達2、5米,重約一噸。球體上鑄有「佛」,牌位內鑄有「皇帝萬歲萬萬歲」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文字。中間細腰處亦鑄有「周王千歲千千歲」、「大明嘉靖二十八年九月吉日」、「典服安朝周府侍伴讀王頂監造奉御官吳璽」字樣;下部鑄有「河南周府施捨西華小瑤集壽聖寺塔一座」,對明代修茸時間及監修作了翔實記載。塔剎球體下部鑄有六個圓環,分別以六條鐵鏈與第九層的六個角石龍頭連接,以防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破壞。在歲月的長河裡,古塔經歷了洪水地震、戰火硝煙,依然挻拔身姿,傲然面對世界。風起雲湧、滄海桑田,不喜,不悲,亦不憂,只是默默。

俗話說:「唐修寺院明修塔」。其實這話有點偏頗。不獨是唐、明兩朝,宋代亦修寺修塔。壽聖寺塔不單有塔,而且有寺,壽聖寺塔之名即緣於塔下的壽聖寺。明嘉靖六年《壽聖寺重興碑》記載:「壽聖寺創於宋,兵燹於元,復建於我朝正統紀元之初」。正統紀元初年就是公元1436年,證明壽聖寺在北宋始建,元末換代戰爭中被毀,大明正統元年也就是公元1436年又重修。該碑刻還記載,明嘉靖六年壽聖寺的布局「中為大佛殿五楹,前為天王左右□□師伽藍彌陀殿各三楹,後為水陸殿七楹」,明代以後,壽聖寺毀於戰亂和水患,日漸衰落直至僅剩一塊當年柱礎殘存。

據村裡百歲老人講,鼎盛時期的壽聖寺坐北面朝南,錯落有致。樓台聳立,樹木扶疏。佔地500多畝,景色十分雅緻。主體建築呈五開間三進式院落,有大型殿宇五座。正殿為「大雄寶殿」(又名「華嚴三聖殿」),配殿有「西方三聖殿」(又名「接引殿」)、「森羅殿」(俗稱「閻王殿」),「韋陀殿」。前院山門東西分別為鐘鼓二樓、中間為「天王殿」,後院為「玉皇閣」(因供儒、釋、道三教聖人,故亦名「三聖殿」)。中院分東西偏院,東院有「講經堂」、「藏經樓」等;西院是僧人生活區和辦公區。周邊配套建築如關帝、伽藍、蟲王、菩薩、龍王、大王、聖母、玄武等祠廟名目繁多、應有盡有。寺院東西兩側各有一棵千年古柏,老乾如虯,勢若蟠龍。塔左前方有明代鑄造的巨鍾,需幾人伸長胳膊方能合抱。鐘聲洪亮,聲可遏雲。

山門外廣場有青石牌樓,三孔四柱,雕琢精美。富麗堂皇的雲水樓美崙美奐,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流光溢彩的瓦瓴獸吻古色古香,構成了一個宏偉壯觀的古寺廟建築群。以 「三絕"名聞遐邇。其三絕一曰塔,形如春筍,瘦削挺拔,塔頂如蓋,塔剎如瓶,猶如擎天一柱;二曰鍾,狀似巨鼎、重以噸計。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鐘聲深沉綿長,直抵人心。尤其夜靜時分,如聞天籟,餘音繞梁,幾十里開外尚能聞之;三曰云水樓,倘若在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時分登臨遠眺,可見落日在煙樹,雲水兩空濛。時人有「想看美景常社游,塔高鍾大雲水樓。登上塔尖四下望,賽過神仙樂悠悠」之譽。當年曾國潘周口平稔,行營在今關帝廟。期間三謁壽聖寺,並題詩勒石。可惜碑毀於文革,隻字未存。而大鐘竟於早些年被毛賊竊去,至今不知所終。令人唏噓不已。徒生「沙河潺潺東流去,古塔依舊笑東風。不知何時鐘歸來,再作雷鳴逐水聲」之嘆。(作者.古塔吟)

至於「壽聖寺」的來歷。則要上遡到公元1064年,宋英宗趙曙即位,改元治平。《宋史卷十三》記載:「八月癸巳,以生日為壽聖節」。同時把各州府縣香火旺盛的寺院統一改名為「壽聖寺」。這應該是壽聖寺和壽聖寺塔名字的起源。至於商水壽聖寺塔,則可以從乾隆十七年(1752)《西華縣誌》中弄清端倪。其中記載:「壽聖寺在常社店,宋僧崇昌建塔。天順七年重修,有記。嘉靖六年重修,運判賈蘭記」。至此為止,塔是北宋壽聖寺住持崇昌和尚所建應己無疑。古塔門楣殘存刻字「院主僧囗囗建囗囗功徳塔」中,「院主僧」後殘缺的兩字「囗囗」據崔中玉先生考證,應為「崇昌」二字,塔下葬的是舍利且有地宮亦應無疑。宋代以「壽聖」稱寺稱塔在全國比比皆是。而商水壽聖寺塔亦是全國眾多壽聖寺文化遺存之一。以豫東同類建築中年代最久、樣式最奇,風格獨具而收入《中國古塔精萃》中,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比較知名的壽聖寺塔除商水外,還有山西運城、江蘇宿遷, 河南太康、中牟等。大多都是寺院已毀,唯塔獨存。

這些年我去過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我知道那個讓范仲淹吟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古名句的岳陽樓,早在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9年)就毀於戰火,現在所見己是第八次重修。滕王閣也一樣不是當年滕王李元嬰建造的那一座,亦不是王勃「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中的老樓。早已遷址重建。被毀28次,現在所見是第29次重修。讓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更是被毀30次,經歷了第31次重修。但他們卻因名人的緣故而傳承綿延,因屬於自己的文化積澱而穿越時空成為永恆。

陽城壽聖寺塔較之四大名樓,是少了些名人吟唱、風花雪月,但他畢竟是愛上了陽城,如貞婦烈女,那麼的義無反顧,那麼地一如既往,那麼地有始有終。值得慶幸的是1998年9月維修時,從寶頂封蓋天宮中發現銅佛像兩尊、鉛佛像一尊、白釉瓷盤一個,白釉黑花瓷碗兩個,刻印大彌陀經一卷。歷經千年滄桑,屢遭兵燹及自然災害侵襲,塔自巍然?立、毫不屈膝,昂然向上、高聳入雲,渾似陽城人堅?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

陽城壽聖寺塔較之四大名樓是少了些文化打造、金碧輝煌,但也多了古樸厚重,原汁原味。有平座、斗拱、剎柱、拱券門和破子欞假窗,有石雕佛像,有建塔題記,是典型的佛教建築,更能體現宗教信仰,文物價值不可估量。給研究宋代佛教文化在中原腹地的傳播提供了翔實的實物佐證、也給了我們無比景仰和無限暇想。

近日有客自西安來,勾起我對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回憶。西安乃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歷史名城。若論佛教,大雁塔中外聞名。每到旅遊旺季,人潮洶湧、摩肩踵臂。把「上山看屁股、下山看頭頂」換作「上塔看屁股、下塔看頭頂」亦十分中肯。更有那美國總統柯林頓、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故作深沉,千里百鄉、漂洋過海來湊熱鬧。我去時避開了喧囂,時間選在了旅遊淡季。尤其是看到小雁塔,感覺和商水壽聖寺塔不論是建築風格和神奇傳說都有著驚人的相似。小雁塔全稱 「 薦福寺小雁塔 」。建於唐景龍年間,位於薦福寺內,因形似大雁塔但又比大雁塔小而稱之。現存13級,高約43.3米,比商水壽聖寺塔高出1.9米。塔平面為正方形,沒有商水壽聖寺塔六方形的秀氣。導遊說起小雁塔還有一段 「神合」 的故事。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縫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一位名叫王鶴的小京官回鄉途中,夜宿小雁塔聽到這段奇聞,曾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門楣上。建國後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來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地震,仍巍然屹立。

無獨有偶,汶川地震時,約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30分左右,商水壽聖寺塔旁邊幾個老少爺們正在嘮嗑,忽然感到天旋地轉,腳底無根。幾塊磚頭從塔上落下險些砸著他們。後經文物部門現場勘查,發現有3處裂縫,而且裂縫有的還很寬很長。而這些裂縫在人們正為之揪心時,卻又隨著時間推移在等待修復中慢慢變小。今天我們不細心看,幾乎看不到修補痕迹。這不能不令人嘆服中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水準。更為傳奇的是當地村民說古塔基座正中有一深洞和沙河相通,曾有人把一隻帶有記號的鴨子從洞中放下去,轉眼之間這隻鴨子竟奇蹟般地出現在沙河裡。1944年日本鬼子進攻豫東,沿沙河而下炮擊逍遙,其中兩枚擊中六、八層塔身。彈坑很大,痕迹猶存,塔卻安然無恙,如有神助。

孔夫子說:「 登泰山而小天下 」。可惜陽城一馬平川、一望無際,即使土陵小丘也難覓見,更沒有名山峻岭可登。那天陪客人從准陽太昊陵,項城袁世凱行宮歸來,第二天想再選一個地方,就想到了壽聖寺塔,況且壽聖寺塔不但有空間的高度,更有時間的高度和文化的高度。登上壽聖寺塔,一樣可以穿越時空、雄視天下。發 「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 之慷慨 ; 抒 「 三百里沙穎奔來眼底,五千年往事湧上心頭 」 之詩情。遂邀客,到壽聖寺塔一游。初,客不意為然,說陽城偏居一隅、區區小縣,又有何塔出類拔萃值得觀瞻?及到塔下,大為驚嘆。繞塔數匝,不忍卒離。道是「 雁塔之美,美在玲瓏、美在嫵媚,美在於繁華之地存一方凈土 ; 而壽聖寺塔則得趣於偉岸,得趣於超然、得趣于田園 」 !於是興緻勃發,進門登塔。奈何客我兩胖、體重超標。只上得第六層,便手腳並用,氣喘吁吁。兼之裡面昏暗無光,需持燈而行。方是時也,若中間歇息一會,剩下三層登頂應無大礙。豈知腰太粗、肚子太大,而塔越往上去越細,轉角極窄之處竟不能容我等七尺之軀。只好連趴帶爬、怏怏而出。

客甚為沮喪,雖已儘力畢竟是半途而廢,難免有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 「 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之憾。我與客戲言 : 大可發揮想像,開動形象思維。權作己立塔頂、聘懷放目。先套用王昌齡於鎮江巜芙蓉樓送辛漸》詩一首,道是:「 逍遙鎮南郝崗北,一塔高聳雲腳底。澤畔送客且莫醉,沙河寂寂明月心 」 。(原詩為「 丹陽城南印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亦可想像著這千年古塔就是黃鶴樓、沙穎之水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孟浩然剛在這裡喝過李白為他餞行的四五老酒,依依惜別淚濕衣襟。李白就站在這裡「 揮手從茲去 ",醅然而神傷;體驗他吟誦「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千古名句時,心頭陡然生起的無奈和傷悲。這樣想著想著,眼睛已然濕潤。不覺恍然大悟,知道了古人送別為什麼選擇登高望遠,澤邊水畔。真的是水流潺潺,嗚嗚咽咽最能表達離愁別緒,而在高處惜別目光則可以看到很遠很遠。這樣的高度吟哦出來的詩句想不好就難,當然出口便能穿越時空、膾炙人口。

寺塔看罷,問客是吃固牆撈麵,還是喝巴村盆麵條,再不然鄧城豬蹄加商水大盤雞,或者公園路上來份一哥爆肚吃吃。客說這些已經吃過,倒不如就近到逍遙鎮喝高群生胡辣湯去。主隨客便,到得店內。切盤過缸牛肉,拌個洋蔥木耳。推杯換盞,邊喝邊侃。客問:「 若以單體而言,商水壽聖寺塔比小雁塔差不到那去,何不舉全縣之力打造推介出去,乃 養在深閨 不為人知歟 」? 我一時無語,思索半晌方答:「 滕王閣也好,岳陽樓也罷。因李元嬰、滕子京們的打造而成文化,因范仲淹、李白們作詩寫賦而成名樓。至於大小雁塔,則得數朝古都地利之便矣。若此塔建在西安,或許小雁塔要屈居第三呢。可見它對人們的吸引力並非全部來自它的本身。更多來自那些與之相關、有虛有實的環境使然和文化底蘊。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時值昌明盛世,商水上上下下都在竭盡全力招商引資,寺院恢復重建在即。假以時日,再造寺院殿堂氣勢恢弘,巍峨莊嚴;重見晨鐘暮鼓佛音梵韻,香煙裊裊。屆時憑欄四顧,沙河煙波浩淼、帆影迷離,白鷺翔空、鳥雀舞風。大可令人耳目清靜,遠離塵囂,歸心靈於寂靜,滌性靈於無為。未來若再於文化積澱、佛教傳承上下番功夫、做足文章,不久將來,名動天下、四方朝拜、當應可期 」 !

言畢,客提議為壽聖寺塔美好願景碰杯。話說得投機,酒覺著沒勁。不過半個時辰,兩瓶「四五」己盡。遂打道回府、時月色皎潔,一碧如洗,相顧而笑、微醉而歸。

2018年4月8日至9日,與宣傳部部長本磊同志、人大副主任邵超同志、文化局局長新華同志陪同中央電視台《文化中國》欄目孫千雅女士、王玉傑先生參觀商水壽聖寺塔、關帝廟歸來而作。感謝政協主席孫培中同志,文史委崔中玉同志著《風雨千年壽聖寺塔》所提供有關資料!本文結束處照片首幅為郝崗鎮黨委書記郭威同志陪同人大主任李德來、副主任李峰、揚新權在郝崗鎮就壽聖寺塔開發保護進行調研。第二幅從左至右為:李本磊 柳濤 王玉傑 孫千雅 邵超 解說員 司新國 孫新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城說客 的精彩文章:

TAG:陽城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