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龍為什麼必須打敘利亞

馬克龍為什麼必須打敘利亞

文章來源:Foreign Policy

原文發表於4月9日。4月13日,美英法聯合打擊敘利亞。

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

「當你設置一條紅線卻不能賦予其強制力時,你便是選擇了軟弱。」去年夏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宣稱道,「而這將不會是我的選擇。」馬克龍曾多次警告,如果敘利亞軍方使用化學武器,法國將對其採取軍事打擊。而就在本周,在反抗軍駐守的Douma市郊區有至少42人因遭到疑似氯化物的化學武器襲擊窒息而死,這次事件就像是對馬克龍先前警告的試驗。周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馬克龍針對此事通電交流,並一致認為阿薩德政權必須為侵犯人權的行為負責。

在看到特朗普做出承諾的同時,我們必須考慮到,特朗普在此前還聲稱過將儘快從敘利亞撤出美方軍隊。因此,法國能否指望美國與其一同壓制阿薩德政權依舊是未知數。但無論如何,馬克龍都必須認真應對這次的事件。如果美國坐視不管,他必須做好單方實施打擊的準備,這不只是為了踐行他的個人信譽,也是為了法國國民的利益。

馬克龍自擔任總統以來,在應對敘利亞的政策上一直絞盡腦汁。而他也常常對前任總統「新保守主義式」的干涉主義提出批評,尤其是針對2011年法國與美國英國一併參與的對利比亞局勢的干涉,馬克龍也對他上任之時法國對敘利亞的政策多次指責。

自反對阿薩德的起義興起以來,在薩科齊和奧朗德兩任總統的領導下,法國一直奉行扶持反對派並主張敘利亞獨裁者下台的強硬政策。法國前駐敘利亞大使米歇爾·杜克洛解釋說,法國選取這種立場是因為「長期的經驗使得法國對阿薩德政權性質的了解十分透徹」。在多年的嘗試介入之後,法國領導人對大馬士革已經喪失了全部信任。此外,他們堅定地認為,該政權將以暴力手段回應抗議,從而助長恐怖主義抬頭的趨勢。

2013年敘利亞大馬士革郊區Ghouta遭遇化武襲擊之後,奧朗德下令法國空軍做好準備,以對敘利亞化武指揮中心以及其他相關的指揮場所進行懲罰性打擊。但他本以為,之前對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一事下達了最後通牒的美國會與其協力實施打擊,然而事與願違。奧巴馬的出爾反爾,不僅震動了法國高層,也一直受到法國總統的埋怨。奧朗德和外交部長法比尤斯都表示,自從那時起,他們認為這樣的反悔顯示了美國的軟弱,而且間接導致了後來俄羅斯在烏克蘭無所忌憚的行動以及對克里米亞的大膽吞併。卸任後的奧朗德說他如今認為 如果針對敘利亞的打擊一旦展開,事態將會有不同的發展。

但奧朗德戰略中存在的問題比奧巴馬的搖擺不定更為嚴重。即使法國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包括讓阿薩德下台,但這一切都建立在美國最終會支持其雄偉目標的希望之上。從這個意義上講,在2015年11月的襲擊發生後,奧朗德最後一次訪問華盛頓懇求美國對敘有力干預無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在2013年奧巴馬設下的「紅線」被越過後,法國從未認真考慮過單獨行動。

相比之下,前車之鑒使得馬克龍制定了雖小但更為現實的目標,並抱著朝目標採取行動的決心,這也是出於他認識到華盛頓對於深度干預其實意願尚淺。在敘利亞問題上,像特朗普一樣,馬克龍也將打擊「伊斯蘭國」作為首要任務,他稱IS為「我們的敵人」,並且不再堅持必須先讓阿薩德下台。在去年6月,他甚至還提到阿薩德之後也難在敘利亞找到政權的 「合法繼承人」。

同時,他還划出了兩條紅線:不針對敘利亞平民使用化學武器,不阻礙向敘利亞平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上個月於巴黎接待眾多庫爾德族敘利亞民主派人士後,馬克龍對自己的目標更為堅定,宣布在敘利亞東北部部署軍隊以維持「伊斯蘭國」倒台後的區域穩定,尤其是受到土耳其威脅的庫爾德地區。做出這項宣布,一是為了防止恐怖組織返回該區域,二是為了給庫爾德民眾提供保護,目前這兩點都得到了法國公眾輿論的支持。

更針對性地說,這些目標也與狹義上的法國利益相符。在本周化武襲擊一事上,法國的單邊干預也是如此。

法國的單邊打擊不會改變敘利亞內的權力平衡,而且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此類打擊的影響必然都小於美國的行動。但法國陸軍參謀長上月表示,法國有「自主打擊」的能力。對與最近這次大屠殺相關設施和機構進行懲罰性打擊,不僅會兌現馬克龍對使用化武採取行動的承諾,而且會提高法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現有承諾的可信度。

馬克龍確定4月訪美 特朗普迎來首位國事訪問元首

此外,由於馬克龍準備於4月24日訪問華盛頓進行特朗普任期內首次國事訪問,法國的軍事行動可能會為他贏得一些底氣。兩位總統已經建立了友好的個人關係,特朗普在巴士底日成功訪問巴黎就是一個例證。法國人一直以來對這種跨大西洋關係秉持著務實的態度,藉此來保證法國的利益,而並非基於價值觀來捍衛自由世界的秩序。也因為特朗普在英國、德國國內不受歡迎,馬克龍成為了特朗普在歐洲的關鍵對話者。但良好的個人關係迄今尚未落實為具體的政策成果。在與氣候變化、耶路撒冷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相關的政策上,巴黎方面對特朗普政府的決策並沒有影響力。

5月12日,特朗普必須決定他是否將放棄對伊朗重新實施與核問題相關的制裁,從而抹去美國在伊朗核協議中的存在。為緩和華盛頓的情緒,歐洲方面謹慎地提議對伊朗的彈道導彈採取措施,並將某些執行條款延長到「日落條款」規定的日期之後。至少,馬克龍會試圖說服特朗普推遲他的決定,或者免除對歐洲在伊朗投資的新一輪治外製裁。在敘利亞問題上,法國需要美國繼續出力維持「後伊斯蘭國」時期的穩定:沒有美國的支持,法國在敘利亞的軍隊不會有太顯著的作用。如果馬克龍想要向本不情願的特朗普提出這些請求,他需要先證明歐洲國家不會光說不做。

但即使馬克龍未能說服特朗普,法國的單邊打擊仍然是值得的。這標誌著歐洲終於改變了在此次衝突期間的戰略自滿。奧巴馬政府因不願意干預敘利亞局勢自然受到了批評。但值得注意的是,對美國而言,敘利亞衝突首先被視為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它或是助長了「伊斯蘭國」的崛起,亦或是使俄羅斯和伊朗可以趁機修正美國在中東建立的秩序,甚至往往是兼而有之。然而,很少有人會認為美國的核心利益受到了影響。

對於在地理上要近得多的歐盟來說,敘利亞問題的意義更為重大。隨著難民湧入歐洲海岸,「伊斯蘭國」激進分子襲擊歐洲多個首都,敘利亞衝突使歐盟機構深陷緊張局勢。它揭示了歐洲安全合作和邊境控制的局限性以及在移民問題上團結意識和政治共識的匱乏,匈牙利的維克多·歐爾班(Viktor Orban)在本周的勝利連任就體現了這一點。它極大地鼓勵了反歐洲的民粹主義運動的興起。然而,受軍事能力限制,歐洲人的策略只能是等待華盛頓的行動。

馬克龍似乎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而現在他必須採取行動。

【作者】Benjamin Haddad

【作者簡介】華盛頓特區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

圖片來源:Foreign Policy、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訊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大選:海難中的危船
俄羅斯商場火災:64人死亡,遺體尚在瓦礫下

TAG:國際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