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偉大的逆流英雄,噴子、貪官全都唯才是舉,並不惜與整個士族為敵

偉大的逆流英雄,噴子、貪官全都唯才是舉,並不惜與整個士族為敵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權謀家曹操(55)

主筆:江湖閑樂生

論三國中最贊的文章,我認為有三篇,一篇是諸葛亮的《出師表》,可謂千古第一表;一篇是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可謂千古第一令;還有一篇就是《為袁紹檄豫州文》,這是官渡之戰前袁紹力邀手下第一大筆杆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執筆所寫的一篇煽動力極強的討曹檄文。這篇檄文一旦寫成,袁紹就遍發天下諸侯(篇首發的就是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大爆曹操黑史,宣告曹操罪惡。在輿論宣傳這方面,對於出身名門士族的袁紹來說,那可是輕車熟路。

這篇檄文寫的,怎麼說呢?簡直就是千古第一罵貼,就象匕首,象投槍,直刺向曹操心臟。若不明真相的群眾看了,都會覺得曹操卑鄙下流十惡不赦,足以死上一萬遍。

首先,陳琳開始問候曹操祖宗十八代:祖父太監曹騰,閹人妖孽也,驕橫放縱,禍害百姓;父親曹嵩,是乞丐出身的養子,一旦得勢就貪贓枉法,勾結權勢,是個徹徹底底的腐敗分子。曹操更是贅閹遺丑,無才無德,還狡猾彪悍,好興兵作亂……把這一家人說的又賤又黑,簡直壞到腳底流膿,屎尿不如。

能把潑婦罵街般的人身攻擊,包裝的如此文采飛揚,氣勢非凡,陳琳不愧為袁紹手下第一大筆杆子。

然後陳琳又把袁紹誇的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說袁紹當年怎麼怎麼恩德曹操教育曹操,怎麼怎麼保衛國家誅除亂黨,就連曹操迎衛天子,也是奉袁紹之命所為,誰知曹操辜負了袁紹的信任,把持朝政,擅殺忠良,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忘恩負義,喪盡天良、甚至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又是鬼吹燈,又是盜墓筆記,竟然破壞王陵,奪取財寶,罪無可赦。袁紹因要北征公孫瓚,所以才對曹操暫且寬縱,沒想到曹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竟欲摧撓棟樑,孤弱漢室,荼毒百姓,威逼天子,真是天下第一大惡人、世上最齷齪的渣滓,必將被全天下的善良人們所拋棄。

圖:陳琳塑像

接著陳琳又說了通袁紹咋咋厲害,有長戟百萬,健騎千群,能折衝宇宙,是力量強大的超人,是光明的使者,是正義的化身;而曹操欲以螳螂之臂,阻擋歷史之車輪,實在可笑!在正義的戰士們面前,曹操集團必將土崩瓦解,灰飛煙滅……最後宣布懸賞:其得曹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

當陳琳這篇史上最著名「罵街帖」擺在曹操案頭,一開始,看到自己祖先受辱,以及通篇的爆料黑史、人身攻擊、污衊誹謗,曹操直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三花聚頂四肢流汗,不由毛骨悚然,驚為絕倒,就連折磨人的頭風病都暫告消失,頭頂一片清明,背脊上直冒冷汗。

曹操一生為頭風病所擾,如今看了陳琳的文章,竟然頭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一口氣能上五樓……震撼之餘,曹操不由對其大起愛才之意,瞧這文章寫的,包治百病啊!曹操自認文采無雙,竟不能為之增減一字。又想起當年,自己與陳琳同在何進幕下,欲誅宦官,兩人都極力反對袁紹那個召外兵入京的餿主意,可見此人也是極有見識的。

後來,曹操打敗袁氏,攻破冀州,俘虜了陳琳,就問他:「卿前為本初作檄,但可罪狀孤而已,何乃辱及父祖邪?」陳琳苦笑道:「矢在弦上,不得不發耳!」

當此時,空氣一片凝結,大家都以為這個大噴子一定肯定確定死定了!不料曹操又洒然一笑,道:「孔璋(陳琳字孔璋)此文,文氣貫注,筆力雄健,實乃今之俊也!孤也是極佩服的。」乃拜其為司空軍謀祭酒,讓他繼續發揮特長,在司空府主辦來往公文。

曹操對人才的渴求,真正當得上求賢若渴、如痴如醉的瘋狂地步,為此他不擇手段,不惜代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比如他為逼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為自己效力,不斷派人去請,連連逼促,採取各種方法逼迫他赴任。阮瑀不堪曹操的騷擾,最後乾脆躲進了深山。但曹操仍不甘心,竟命人放火燒山。阮瑀被逼無奈,只好出山為曹操效力;真是大有晉文公與介子推之春秋古風。

還有一個叫高柔的人才,本是袁紹的親戚兼舊部,曹操佔領冀州後,高柔投降,被任命為菅縣縣長。後來高柔的堂兄、并州刺史高幹降而復叛,兵敗被殺,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高幹有參與,但曹操對他已起了疑心,遂改任他為刺奸令史。

所謂刺奸令史,就是基層執法官,大約相當於一個法庭小庭長。《三國志》上說,曹操讓高柔擔任這個職務,就是想找個茬把他殺了以絕後患。因為法官每天都要斷案,在斷過的案子里找出幾個冤假錯案來還是不難的,到那時就有機會搞他了。

但是高柔沒有讓曹操找到機會,因為他判案允當,所管理的監獄裡也沒有積壓留滯的犯人,曹操對高柔慢慢有了好感。事情最終有了戲劇性的轉變,據《魏氏春秋》記載,高柔平時工作很敬業,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有一次曹操夜裡出巡,到高柔所在部門時,發現高柔「擁膝抱文書而寢」,曹操大為感動,解下自己身上的裘衣蓋在小吏高柔的身上,然後悄悄離開了。真是鐵血柔情,梟雄竟也有這般親和的一面。

第二天,曹操就升任高柔為丞相倉曹屬,為曹操管理糧谷;沒多久又升任潁川太守兼理曹掾,成為封疆大吏,並為曹操總管司法。(曹操丞相府的屬官,從高到低分別為長史、掾、屬、令史。)

圖:高柔

另外還有一個叫丁斐的人才,為人堅毅且有機變,兼通曉經濟,富有謀略,故曹操深愛其才,讓他擔任典軍校尉,「總攝內外,每所陳說,多見從之」。真可謂又有才又得寵,本應前途無限,偏偏生性貪財無比,甚至干出了用自己家的瘦牛換公家的肥牛這種沒品的事兒,結果被人檢舉揭發撤銷了官職,曹操見到他,就跟他開玩笑:「丁斐,汝印綬所在?」丁斐也跟他開玩笑:「以換餅耳!」曹操大笑,對左右道:「毛玠(曹操手下人事主管)數次投訴此人, 欲令我重治,我非不知此人為官不廉,然我用人之道,唯才是舉也。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於是赦免丁斐之罪,讓他官復原職,聽用如初。

曹操一生用人,堅持的就是「唯才是舉」四個字,建安十五年春,曹操更發布《求賢令》,其文曰:「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殷殷求才之心,躍然紙上。正因為曹操「重事輕名」的法家精神,所以他從不歧視天下的草澤之士,招賢時百無禁忌。正所謂「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漢末百年來,選官只論族姓閥閱、尊卑貴賤,以至名實不符、朋黨浮華還少么?所以曹操招賢,寒族也罷,無名望者也罷,有才即可。不仁也好,不孝也好,有才就行。

曹操這樣做,等於全面否定了東漢「舉孝廉」制度,雖然好,卻違背了荀彧、楊修、司馬懿、陳群(荀彧的女婿)等士族集團的利益,因為士族要求壟斷「做官權」,以閥閱出身,作為遴選官員的主要標準,怎麼能「不看出身、唯才是舉」呢?所以,曹操在赤壁之後,征戰多有不順,就是士族在後面扯後腿。

圖:《三國機密》曹操劇照

然而,曹操不愧是曹操,他頂住壓力,對士族毫不手軟,該殺就殺,該罷就罷,就算是與天下整個士族為敵,他也在所不惜,也一定要把自己的用人原則貫徹下去。其決心與魄力令人欽佩。

我們常說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都是時勢造英雄,所以他們不到十幾年就能統一天下創立王朝。而曹操為何征戰三十餘年都未能統一天下呢?因為他是個逆流英雄,經兩漢數百年的經學發展與豪強政治,士族成為統治階級已是大勢所趨,可曹操偏要逆流而上,想搞啥唯才是舉,這怎麼可能成功呢?

順潮流而上,開創不朽基業的,固然是英雄;但挺身為原則而戰,逆流而上絕不退縮的,也應算是大英雄。

可惜,曹丕即位後,竟向士族妥協,批准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曹芳即位後,司馬懿又主導了「州中正制」;終使世家大族壟斷了「做官權」,曹操的努力化作泡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精彩文章:

赤壁之戰曹操慘敗給周瑜,是運氣導致的小概率意外?
三國猛將的溫柔一面:呂布文士風範,關羽憐香惜玉,李典少年儒雅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