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現代城市是如何繁榮起來的

美國現代城市是如何繁榮起來的

導語:美國先後出現了都市政府、新地區主義、精明擴張以及新都市主義等措施,但這些都無法根本解決由於城區擴張和人口遷移帶來的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市容破壞等難題,尤其是倡導宜居、多樣化的新城市主義反倒促進了城市擴張。

作者:北望,資深媒體人,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主編,北望經濟學園創始人。

「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迹」,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如是說。該小說中用55個城市故事,顯示了城市的秘密,那就是它吸納眾多,無所不包,始終是希望的體現,又是鬱積負罪感的源泉。而丹尼斯·R.賈德和托德·斯旺斯特羅姆的《美國的城市政治》一書,也正是以跨學科的視角揭示了城市這種隱秘的矛盾體特徵及其發展的本質。

商業既是城市繁榮和平等的前提,也是城市分化和不平等的原因所在。在美國,從19世紀開始,這種矛盾隨著城市交通、社區隔離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而越來越突出,並對城市市政服務和治安提出了諸多挑戰,出現了市政改革運動和大城市的擴張等,逐步將移民納入美國的政治體系。同時,在大都市中也出現了市中心和郊區的對立以及郊區之間的對立。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工業化解體和全球化加速之後,這一切更為複雜,其影響延續至今。作者在書中總結為「經濟增長的迫切性、治理的挑戰性和分裂大都市的興起」三股鏈條相互之間串聯。

這三者之間存在衝突以及複雜的相關性,加之都市在發展中層出不窮的種種危機,使美國文化中更具有對城市的懷疑態度。據該書記載,美國憲法通過後僅幾年,托馬斯·傑弗遜就這樣寫道:「我認為城市對人類的道德、健康和自由有害。」在這種警惕和反思中,美國的城市發展引領了全球城市進步的潮流。

現代城市繁榮的秘密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當時的美國城市「生活條件從骯髒變得幾乎難以容忍」。犯罪、衛生條件惡劣和街道堵塞等慢性問題不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而且對當地經濟發展也構成威脅。

面對這一現實,公民精英和商業領導願意支持公共服務的建設,他們不願意眼睜睜地看著城市走下坡路。於是供水系統、垃圾處理、污水排放、警察機構、消防部門等城市服務出現並制度化。很快人們便把這些服務措施視為正常和日常必需,因而納稅及其隨著服務擴張增長也就成為必需。

到了19、20世紀之交,美國的城市比起歐洲國家的城市所提供的服務種類更多、質量更好。比如,美國城市居民的用水量是英國的兩倍,超過德國許多倍。還出現了布魯克林大橋、克魯頓水道系統這樣的工程奇蹟。由城市精英和中產階級支持的公園運動和城市美化運動席捲全國。19世紀工業城市的骯髒景象逐漸被20世紀大都市的安全、乾淨和穩定所取代。

在上個世紀前20年的所謂進步年代,一股推動改革的力量席捲美國,一方面原因在於改革者對各級政府腐敗的擔心,另一方面的動力來自企業巨頭髮揮的巨大能力。

「大公司被指控生產不安全而且劣質的產品,通過價格壟斷來摧毀競爭;銀行業存在欺詐行為;有關工廠和血汗作坊中婦女和兒童從事長時間、單一、危險工作的報道催人淚下,還有關於城市中貧窮、賣淫、拐賣婦女」,報紙、雜誌和書籍對城市中出現的醜聞和腐敗行為的揭露屢屢產生轟動效果。「醜聞揭露者」的行為導致政界做出反應,成立起了以監管商業行為、改善勞動條件、制定職業標準以及改革政府為目標的各種組織,最終推動了市政改革運動。

改革也影響到城市的管理模式。1913年,俄亥俄州的戴頓市起草了新的城市章程,採用了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改善了公共服務設施,清還了城市的大部分債務,制定了新的預算程序,統一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建立公務員制度等。這種可類比商業模式的城市管理者計劃很快成為美國中小城市的最普遍的模式。

與此同時,針對移民及其文化價值觀的禁酒運動成為20世紀前20年間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問題,中產階級新教徒和農村選民通過這一運動徹底發泄了對湧入工業城市的外國移民的不滿,這些衝突越演越烈最終導致了黑人湧進城市而白人逃至郊區。所以,城市中心社區非裔美國人的隔離現象和白人家庭集體搬離城市、遷移郊區這種雙向流動的趨勢,成為理解20世紀美國城市危機以及三股鏈條中「分裂大都市興起」的重要線索。而且,這種分裂程度在世界各國中是獨一無二的。

「分裂大都市興起」不僅是指城市中心社區與郊區之間存在的分離,新舊郊區之間、不同社區之間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在隔離住宅開發的推動下,被稱之為共同利益發展區的封閉社區對美國都市政治和地理模式的影響在不斷變化,成為城市地貌更加分裂的微觀基礎。共同利益發展項目包括合作公寓、單元公寓以及單一家庭住宅的開發,這些項目的數量增長非常快,1964年不足500個,到1970年就增長到1萬個。

到2005年,業主協會管理的開發項目共27.4萬個。私人專屬領地的興起進一步使居民儘力切斷與中心城市,甚至與附近社區的所有聯繫,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封閉社區甚至看起來像堡壘。而這一切也合情合理,不同社區的訴求確實差異巨大,比如:大多數有錢的社區居民希望商場、超市以及他們不喜歡的發展項目建社區外部,而經濟實力差一些的郊區居民想法正好相反。

無論如何,隨著自動化鐵路系統和汽車等交通方式的突破,這種城市核心區人口外流最終導致了美國城市的擴張。這使美國城市面積的增長率比國家人口增長快4—8倍,因此城市專家尼爾·皮克斯把美國人稱為:「歷史上佔用土地的冠軍。」他還通過研究和大量的證據表明城市分裂延緩了城市地區的經濟發展。

應對這種局面,美國先後出現了都市政府、新地區主義、精明擴張以及新都市主義等措施,但這些都無法根本解決由於城區擴張和人口遷移帶來的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市容破壞等難題,尤其是倡導宜居、多樣化的新城市主義反倒促進了城市擴張。因此,書中也用相當的篇幅描繪了美國的州與州、州與城市以及城市之間爭奪財政資源以及城市政府在收支方面挖空心思不遺餘力的歷史。

出人意料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化和經濟轉型的影響下,商業中心和具有高水平服務行業的城市區域繁榮發展,帶動了都市中心的神奇復興。這本質上還是商業的力量,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帶來的積極變化,並與城市文化相互促進。

由此也可以進一步理解「分裂大都市興起」和經濟增長、城市治理這另外兩個鏈條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這也正是《美國的城市政治》一書揭示的現代城市繁榮的秘密。對此,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早在19世紀末在優秀城市政府首屆年會上的演講中有所揭示,那就是:「我一直想對改革者傳授兩條福音,第一條是道德福音,另一條是效率福音。」

【圖書信息】

《美國的城市政治》

作者:[美]丹尼斯·R.賈德、托德·斯旺斯特羅姆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譯者:於傑

出版年:2017-7

頁數:440

定價:88.00元

裝幀:平裝

ISBN:97875520089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那句「如果」,當時沒人聽懂
有最多好學校的京滬,也有最多焦慮的家長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