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一穴】絡卻穴:疏風醒腦、通經活絡~

【每日一穴】絡卻穴:疏風醒腦、通經活絡~


每日一穴




上期穴位為絡卻穴。現僅就最關愛身康體健的一個奇效穴位——「絡卻穴」作一介紹,以供參考。





圖解絡卻穴的位置

 







絡卻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點陣圖,絡卻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




【穴位解剖】

在枕肌停止處;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大 神經分支。




【穴名解說】




【絡卻穴】

Luò què(BL8),屬:足太陽膀胱經,別名:強陽穴,腦蓋穴,及行穴。




【穴位含義】

頭部氣血由此匯入膀胱經。




(1)「絡卻穴」。「絡」,聯絡也。「卻」,退卻、拒絕也。該穴名意指頭部氣血由此匯入膀胱經。



本穴氣血由於通天穴基本上無物傳來而處於空虛之狀,穴內氣血是由穴外頭部傳入的寒濕之氣而非陽熱之氣,本穴既有聚集頭部氣血的作用但同時又拒絕接受外部的陽熱之氣,故名「絡卻穴」。




(2)「強陽」。「強」,強盛也。「陽」,陽氣也。強陽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強盛的陽氣。如絡卻之名解,本穴氣血雖為穴外頭部傳入的寒濕之氣,但對於膀胱經原有氣血來說它仍為偏高溫態的天部之氣,比膀胱經氣血的溫度要高要強,故名「強陽」。




(3)「腦蓋」。「腦」,頭腦也。「蓋」,護蓋也。腦蓋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之氣,如同頭之外衛。




(4)「及行」。「及」,至、到也。「行」,行動、運行也。及行名意指本穴要在接受外部氣血後才有氣血循膀胱經傳輸。理同絡卻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由穴外天部匯入穴內後再循膀胱經向下傳輸。




【功能作用】

傳輸頭部濁氣。




絡卻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

眩暈、鼻塞、癲狂等。




【作用功效】

疏風醒腦、通經活絡。



【臨床應用】

現代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面神經麻痹,精神病,抑鬱症,近視眼,鼻炎,甲狀腺腫,枕肌和斜方肌痙攣。




【穴位配伍】

絡卻穴配率谷穴、列缺穴,清熱祛風、鎮痛的作用,主要治療頭痛;絡卻穴配風池穴治頭暈。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

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按摩療法】

用食指指腹按揉絡卻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能夠治療目視不明、鼻塞、眩暈等。




【艾灸療法】

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日一次,可醒腦通絡,治療耳鳴、癲癇等疾病。




【刮痧療法】

用面刮法傾斜45°從上而下刮拭絡卻穴,力度微重,出痧為度,隔天一次,可緩解治療鼻塞、鼻淵等。




每日一猜:




「後髮際正中直上4橫指,旁開2橫指處即是」猜一穴位。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點左右在留言處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為您揭秘~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留下評論,一起討論~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苡仁(微信號:w13714009507)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學習艾灸、刮痧、拔罐等中醫保健方式,把健康傳遞到千萬家!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醫

熱愛中醫,專註中醫,傳承中醫,讓中醫融入生活!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腸胃調理百科

用中醫的方法,讓腸安胃和,一起來學習吧!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中醫,傳承經典,請點擊『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春天來了,肝火旺更易怒,教你艾灸一穴最養肝!
【每日一穴】極泉穴:行氣活血,寬胸理氣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