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瓷器霸主非元青花莫屬:今天來揭開它的神秘色彩

瓷器霸主非元青花莫屬:今天來揭開它的神秘色彩

青花瓷是一種以天然鈷土礦為呈色劑,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筆描繪圖案花紋,罩透明釉後,入窯一次高溫燒成的釉下彩瓷。元青花瓷(又稱元青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

拍賣場上,元青花屢屢突破記錄,雄踞瓷器拍賣之首,如下

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揭開元青花價格居高不下的神秘面紗

元代使用的顏料(鈷料)分進口、國產等。這兩種料早就絕跡,沒有仿製的可能,因此具有唯一性。

按一般的化學分析,這種蘇料含錳量低,和國產料含錳量高形成相反表現。其料燒制後在釉層展現最獨特的唯一性:

1、色之濃艷,略含紫意,顆粒之粗極具特色。

2、凝聚斑和暈、散、流現象獨特。凝聚斑現象要比結晶斑(鐵斑)現象重要得多,結晶斑或沒有,但凝聚斑卻不能沒有。所謂凝聚斑,為顏料色素在燒制過程中聚集形成的黑斑,分布在藍色圖紋中。這些黑斑均由更小的一個個小米粒般的珠狀黑點組成。並成串向某方向延伸或任意瀰漫聚集,或延伸成條狀,或組成更大的圓斑狀。又因這些珠狀的小黑點周邊發暈或發散,或帶有下淌現象:其暈似洇,其散似瀰漫,其流似淌,被稱暈、散、流現象。珠狀小黑點串成的條狀稱為條形流散,圓斑狀稱為斑狀流散。有的流散甚至於圖紋底沿形成如鋸齒狀或冰掛態展現。

3、向釉外表漲出感。即凝聚斑形成的流散向釉層上部浮冒(黑斑向上漂)。而淺淡的藍留在底部。

蘇勃尼青料稀缺貴重,對於大多數非精品或一般性器物來說,均摻入國產料使用是正常而普遍之事。當然這也會使蘇勃尼青料降低藍艷或紫意轉向帶有黑或灰黑的基調(這時應注意同純國產料區分)。

胎土和胎體工藝的唯一性

製作元青花瓷胎使用的是麻倉土。這種土燒成後晶瑩玉透,摸起來略感滑潤,溫潤柔和。和現代高嶺土燒後完全不同。此物在元代時就非常珍貴,被皇室用作貢土使用。而且不敢有私用浪費,使用前都盛在專用器皿中。麻倉土的作用只是以少量比例配合當時主要原料瓷石,以增加胎土內氧化鋁含量,這樣可以保證燒制大器物時不變形。

釉質的唯一性

元青花瓷的釉質很獨特,現在所見有三種:青白釉、青花白釉、樞府釉。

這三種釉中前二種的仿製難度由於太大,使現代仿已經無任何空隙可鑽。現代仿主要針對第三種,於景德鎮可見。但也無法達到元代本質。其表現:一是釉質流動感太強,導致釉層太薄。二是油亮感太強。三是細觀顏色不自然。

上述三個方面的唯一性,可做為我們掌握元青花瓷最重要的特徵依據,也是其無漏洞的剛性點。

由於這些原因,難怪收藏大佬們願意一擲千金,只為擁有一件真正的元青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馬未都:光彩奪目說五彩!
22張改變一生的圖片,看到第一張就驚呆了!都應該看一看!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