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勁-書道相石

清勁-書道相石

近來身體不適,病已半月,久未動筆,留意於明人筆記,翻閱期間,既感慨於晚明文人生活的精雅,又贊服於諸般器玩描述之精彩,實為病榻之上唯一愉快耳。

傳統賞石之審美要點,主體來源於傳統文人士大夫之審美觀點。於書畫、詩詞等同源同流,有感於按圖索驥、字面理解者眾,遂試著從書法的觀點中探討傳統賞石中的「瘦」與「骨」的辨析。以供諸同好探討,方家教正。

南薰

清勁·書道相石

文|南薰

蒼頡鳥跡既茫昧,字體變化如浮雲。

陳倉石鼓又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

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

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復得,吾甥李潮下筆親。

尚書韓擇木,騎曹蔡有鄰。

開元已來數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龍盤拏肉屈強。

吳郡張顛誇草書,草書非古空雄壯。

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東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清勁,往往用來形容書法之美。

黃庭堅論鍾繇《宣示表》「筆法清勁,殆欲不可攀也」,評林和靖書「筆意殊類李西台,而清勁處尤妙」,評文彥博書法也說「今觀《到洛為兒子赴許昌帖》,筆勢清勁,真愧古人」。

蘇軾評黃庭堅亦如此「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

「勁」是一種意象上的解讀,書法藝術中的意象其實也是圖像美學,在想像與情感中從橫豎撇捺的組合里讀出血肉筋骨之感,所以有力量和氣勢的衝擊,也同時有韻律與節奏的鋪陳,這點,粗通書道之人也能輕鬆品味一二。

三國 鍾繇 《宣示表》

北宋 黃庭堅 《砥柱銘》

清勁之勁,則更多的表現在骨上,骨相求瘦硬。杜甫論書「書貴瘦硬方通神」,瘦硬之骨在書法上的表現就是勁峭與剛勁,而字的背後是人文精神中「骨氣」的體現。骨是支撐架構的,於書法而言,一字之骨,就是一字之魂,一篇之骨,也需貫穿挈領。如同屋宅的梁架結構,氣勢格局所在。

回歸到評石之道,清勁是骨,是脈絡,是主線,是統領全局的主體,不論何種形態之石,骨都是決定氣勢格局的主線。郭熙《林泉高致》中語「肩股開張,基腳壯厚,巒岫岡勢培擁相勾連,映帶不絕,此高山也。」「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貴堅深而不淺露」。這根骨主導了整塊石頭的動態、力量,其伸展、旋轉,在合乎韻律中又體現了個性,則成為一塊石頭生命力的基礎。這根骨一旦抽去,則肌肉墜垮、癱軟如泥。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拓本局部

唐 顏真卿《顏勤禮碑》拓本局部

唐 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康有為評唐代書風轉變時曾言「唐世書凡三變,唐初歐、虞、禇、王、陸,並髻疊軌,皆尚爽健;開元御宇,天下平樂。明皇極豐肥,故李北海、顏平原、蘇靈芝輩並趨時主之好,皆宗肥厚;元和後沈傳師、柳公權出,矯肥厚之病,專尚清勁,然骨存肉削,天下病矣。」

文徵明在《跋蔣伯宣藏十七帖》中如此評價「此帖自唐、宋以來,不下數種,而肥瘦不同,多失右軍矩度。惟此本神骨清勁,繩墨中自有逸趣,允稱書家之祖,晉人筆法盡備矣。」同樣,以書著稱的黃山谷,雖被蘇軾評為「幾如樹梢掛蛇」,但也極力推崇王羲之《蘭亭序》,稱「字身藏穎秀勁清」。由此可見,清勁不等於消瘦,瘦石中自有豐腴的生命。

把握住貫穿全石的「骨」,方是相石首要之務,要義全在「清勁」。相石惟瘦,是簡單而粗淺的「按圖索驥」,任何一塊石頭,都有骨肉,優劣全在搭配,宋僧釋道潛《參寥子集》中題東坡畫詩「枯株瘦石兩相望,南北悠悠徑路長」,清龔賢尤愛宋元畫風,言「北宋人千岩萬壑,無一筆不減;元人枯枝瘦石,無一筆不繁」。

「枯枝瘦石」一筆不繁,瘦卻不繁,皆因此瘦非簡,而是骨力勁健,是骨有勁勢、肌肉豐健。於相石而言,骨重肉輕,多成懸險之景,氣韻飄乎。一懸,則先失了穩重之態,一險又失了靈性之安,如同為人之性格,過於傲骨,往往失於執拗極端,頗不可取。相反,肉重骨輕則憨,既濁且悶,如背負千鈞,如何能翩躚而舞?如此不過頑石,即為真山,亦不堪望游居賞。

傳統賞石的審美格調與傳統藝術的審美標準可以說是基本一致的,但隨著社會風尚的逐漸變化,文人精神的逐漸世俗化,其風格也會有所不同,但對於「清勁」的追求,是貫穿始終的。對於這一點的把握,也有很多反例可資借鑒。如清代《十竹齋石譜》、《冶梅石譜》中部分繪石,便是典型的「骨重肉少」已成懸險之態,氣韻張牙舞爪,全無沉穩之態。

「骨重肉少」---《十竹齋石譜》卷上 英石圖

「骨重肉少」---《冶梅石譜》卷上 「瀟洒」石圖

這類怪異的、過於空靈、尖利的石頭成為石譜中所著錄和推崇的樣板,也反映出清代賞石風格上的衰退,與晚明、唐宋時期賞石格調上的差異,這一點也同樣反映在同時期的其他藝術門類上。由此可見,「石譜」不可盲目迷信,更要辯證來看。

清 佚名 壽石圖 紙本立軸

北京保利第12期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拍品

圖源:雅昌藝術網

英石

嘉德四季第19期拍賣會拍品

圖源:雅昌藝術網

由以上兩圖可見,一幅為清代繪石畫作,畫中之石便是典型的「骨重肉少」之態,孔竅密布,穿鑿破碎,但整體如骷髏白骨,氣韻盡被竅穴散去而無存。尖利銳角滿布,幾如荊棘,使人無法產生親近之想,而生畏怯之心。又如下圖英石,可謂「懸險」,石形如龍蛇之舞,乖張暴戾,竟不知石之磐安穩重之神,君子巍然之態何在,更兼有人工修治加工之嫌,可謂不堪。

說了「骨重肉少」,自然也要給「肉重骨輕」舉出反例,前文《靈山之遇-Paul Moss先生藏中國古代賞石集萃》、《海外奇姿-伊恩·威爾遜夫婦藏石輯錄》中便有幾塊石頭,屬於「既憨且蠢」,一無勢、二乏力,要麼楞頭楞腦,要麼缺乏動態與變化,也屬於反例之一。可見,並非古石就好,並非古人就對,任何時代都有高低之見,也有優劣之選,歲月的附加是錦上添花,錦尤在花前,粗布敝麻,添花也無益。

Paul Moss舊藏二石,著錄於《When Men and Moutians Meet》一書,臃腫憨蠢,其實已屬於「奇石」範疇,去賞石遠矣。

此二石為伊恩·威爾遜夫婦舊藏,著錄於《怪石》一書,屬於過於「憨蠢」之石。

尋石覓石,骨顯者留,骨晦者去;再觀,骨勁者留,骨弱者去;三觀,骨勁體清者留,骨勁體佞者去,凡此得一二品,無不佳。清勁二要何謂?觀夫宋元山水,臨品晉唐法帖,再三再四數年,俱得矣。■

往期精彩導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供石觀 的精彩文章:

TAG:供石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