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洛馬VS沈霍伊

成洛馬VS沈霍伊

國產戰鬥機哪家強?成飛沈飛互相爭~

到底誰更勝一籌呢?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作為中航工業的兩大直屬企業,成飛和沈飛的產品各自都有著極其鮮明的特點。成飛生產的鴨式布局戰鬥機以獨闢蹊徑,大膽創新出名,就好比生產過眾多先進戰機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故被軍迷稱作「成洛馬」。

而沈飛的王牌產品是以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戰鬥機為藍本,經過一系列仿製和魔改,得到各種用途的戰機,故被稱為「沈霍伊」。這兩棵截然不同的科技樹,帶來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說起成飛的輝煌,還要從殲-9開始。當年我國在改進引自蘇聯的米格-21戰機的時候,就已經開啟了新一代戰機的自研之路。在經過一萬多次的風洞測試之後,科研人員選定鴨式氣動布局為最佳方案,並製作出殲-9的模型。然而,由於其設計思想過於超前,國內的材料和工藝水平還跟不上,再加上科研經費的萎縮和軍方對成熟機型的迫切需求,殲-9項目被終止。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理念的死亡。多年之後,以殲-9設計經驗為基礎的殲-10戰機成功首飛,我國終於擁有了完完全全自主研發的戰鬥機,且其設計理念第一次站在了世界前沿。如今的殲-20,也是光榮地繼承了鴨翼傳統。其機身上的眾多鋸齒狀和菱形設計,也反映出成飛極其成熟的隱身設計能力。

沈飛的輝煌,源於蘇-27生產技術的成功引進。蘇-27的中央升力體設計賦予其優良的氣動特性,其較大的內油量使其擁有較遠的航程。最初生產的殲-11A和蘇-27基本型沒有太大區別,但是經過沈飛的一系列改進,其優良性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殲-11A的改型殲-11B換裝了更先進的國產火控系統,並裝上了國產「太行」發動機。以殲-11為基礎,使用三翼面布局,加裝尾鉤等部件,國產航母的官方標配殲-15得以誕生。以蘇-27的改型蘇-30為基礎研發的殲-16戰機更加強調對地攻擊和電子干擾能力,被稱為「殲-20的好搭檔」。

總體看來,成飛屬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而沈飛留給人以「沉迷於仿製無法自拔」的印象。雖然成飛的思路看起來更為先進,但是軍隊需要的是成熟而穩定的技術。殲-20尚未形成戰鬥力之時,祖國的藍天依然靠大量的殲-11系列來拱衛。此外,高成本的殲-20和較低成本的殲-16形成高低搭配也是一種十分合理的發展思路。殲-20屬於「點隱身」,即隱藏自己來獵殺明處的敵人。而殲-16電戰型則是「面隱身」,通過電子壓制使敵人抓瞎,從而保護己方機群。

現今的搭配固然很美好,然而,放眼於未來,沈飛則比成飛要考慮的更多。拋開蘇-27的設計框架,沈飛對更先進的隱身機型的設計明顯不足,殲-31所遭受的冷落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面對成飛的「製造一代,發展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沈飛應何去何從?答案也許只有二字:創新!

下期更精彩哦,敬請期待~

撰稿&編輯:鄢逸倫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UAA航宇翼啟 的精彩文章:

《孤島?船隻?橋樑》

TAG:NUAA航宇翼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