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年前宣漢農家的東西現在都成了值大錢的寶貝,你家還有么?

30年前宣漢農家的東西現在都成了值大錢的寶貝,你家還有么?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

一千多年前,陶潛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番恬靜的鄉野樂園。一千多年後在現代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天面對無數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那些裊裊炊煙也只是在夢裡還能見到。

對於鄉野農村,現代城市人總是有一股莫名的情感,大概是因為許多人童年的歡聲笑語都灑在了農田和鄉路之間。

其實,在農村還有許多「值錢」的東西,你知道嗎?

八仙桌

大家知道農村的桌子為啥叫八仙桌嗎?原因當然很簡單了,每邊配上一條板凳坐上兩個人,四邊就是八個,就稱之為八仙。有些桌邊桌角都雕刻著一些精美的花紋,特別是年代久遠的,現在可以值個好價錢呢!

雕花床

很小的時候小編只在親戚家見過這種雕花床了。據說,製作這樣一張床不僅需要木匠很好的手藝,在選擇木材上也很講究。而且雕花床工藝複雜、美觀耐看,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民間美術形態的體現,極具民間美術研究價值。

石磨

小編家有一個石磨,原來就用這個石磨磨豆漿、磨米漿、磨豆腐等。相比今天各種機器製作出來的豆漿,少了許多冰冷的機械味兒。許多農村現在還在使用石磨磨米、磨豆子。

蓑衣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用這句詩來形容農忙之人再恰當不過,而蓑衣的形象也代表這樣一群人。蓑衣一般製成上衣與下裙兩個部分,用「棕」編製的比較簡易的蓑衣,比較薄,遮雨效果差。用蓑草編製的蓑衣一般比較厚,還有衣袖,遮雨效果很好,還可保暖,現在幾乎再難見到。

土灶

土灶,也是農村家家戶戶必砌的,灶上再嵌一兩口大鍋。那時候主要是燒柴,秸稈等等。引火的時候用一捆松枝堆進灶膛,火苗慢慢舔上來,然後再添上一些比較粗壯的柴火。現在有許多人都懷念土灶出來的飯菜。我想,那是因為更具煙火氣息吧。

紡車

現在的紡車估計要去民俗博物館一類的地方才可以見到,原來的紡車把棉、麻、絲加工成線。不過現在有很多的鄉村地方用這些老物件來發展旅遊。

把米或者其他作物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現在家庭裡面不常見了。但是在許多古鎮應該都能見到這個東西。搗這個東西如果你沒有力氣還不行,特別是搗糯米的時候,棍子和糯米已經黏在了一起,要想拔起來可得費一番功夫。

風車

農村人的智慧之果。這其實是一種利用風力將稻穀與秕殼、稻草等雜物進行分離的粗加工農具。風車飽經風霜,外形就像一台轎子,下面有四條粗粗的腿支撐著整架風車,兩邊有四根突出的抬手,為了方便搬運。

犁、耙

碎土、平地用的農具,其用處是把耕過的地里的大土塊弄碎弄平。客家人的耙主要用於平整水田,一般由牛來牽引。為農家必備的主要大件農具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漢在線網 的精彩文章:

TAG:宣漢在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