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刪減擋不住頭皮發麻,這片能上就是驚喜

刪減擋不住頭皮發麻,這片能上就是驚喜

「電影是小說《湮滅》所做的夢。」

文/陳佳俊

本周上映的院線新片里,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湮滅》

雖然被刪減掉了一分鐘,倒也並沒有太影響觀感。

畢竟能夠過審,已經算得上是驚喜。

觀影過程中我依然看得是頭皮發麻,手心一直在出汗。

很容易就跟上了導演的節奏,進入到影片所營造的世界裡享受觀影快感。

這也是我將《湮滅》推薦給大家的首要原因。

起碼,這是部好看的電影。

節奏緊張,沒有多少廢戲,該調動觀眾情緒的時候也沒半分扭捏。

要尺度有尺度,要驚喜來驚喜。

不要小看了「好看」這兩個字。

不知道有多少電影,在過度解讀後顯得深不可測,卻連基本的觀影快感都給不了觀眾。

這毛病,《湮滅》沒有犯。

當然,在「好看」之外,《湮滅》還有太多值得我們討論的地方。

電影是小說《湮滅》所做的夢

《湮滅》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夫·范德米爾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

這部小說曾在15年星雲獎的爭奪中擊敗《三體》,不過《三體》同年也拿到了73屆雨果獎,算是打了個平手。

影片由亞歷克斯·加蘭執導,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大家都蠻熟悉的《機械姬》。

質量上蠻有保障。

女主娜塔莉·波特曼就不必多介紹了,她在影片里扮演一個名叫莉娜的女生物學家。

故事主要講述了莉娜為調查患病的丈夫曾經的遭遇,自願加入了一支科學考察小隊,去調查一塊被外星生物佔領的隔離區的故事。

想要較好得理解電影,首先要搞清楚電影的核心設定,也就是電影里的X區域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影片的開始,一顆像流星的東西划過天空,擊中了一座燈塔。

GIF

以燈塔為中心輻射的周邊地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形成X區域,而且區域還在不斷的擴大,地球人猜測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手段。

開頭莉娜在大學裡講解單細胞分裂的原理,實際上就是對設定的一種解釋

GIF

原著中流星是外星生物留下來的火種,碰巧落到了地球上,區域X里的「閃光」燈塔擁有一種折射的能力,它不僅折射光,折射信號,還折射DNA。

我們現在豐富的生態都是由最初的單細胞不斷變異和分裂進化而來,而火種是更高智慧的產物,可以通過折射生物極大程度地加速這種變異和進化的過程。

GIF

進入X區域後,細胞的變化

像影片里出現的鯊齒鱷魚、人形植物、水裡透明的魚、長出了結晶的樹葉、口吐人言的熊其實都是如此。

這個設定其實和《2001太空漫遊》里的黑石碑很類似,因為黑石碑的出現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加快。

不過《湮滅》用了更加具象的方式去表達了這個過程,所以期待影片會出現奇怪外星生物的觀眾就要失望了。

要更好的理解這種設定我們需要提到另一個文學概念:克蘇魯神話。

它的主要特徵是:外星生物並非人類或其他動物的變體,往往是意識或能量體形式存在,且遠超人類目前的意識形態與表達水平。故事一般就是一群人類進入某個區域探索,而發生離奇經歷。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湮滅》都很符合這個設定。

GIF

《湮滅》中,對人類而言閃光的折射行為是對人類的毀滅,但對外星生物而言可能只是一種生物的進化行為,這種行為無關善惡,只是一種創造,它和《獨立日》里的外星人侵略還是有區別的。

這種有趣的設定突破了人們對外星生物形式的想像,以全新的方式解讀外星文明和我們的起源。

這一點也是吸引導演拍攝電影的主要原因,不過影片上映後導演聲稱自己其實沒有完整地看完原著。

電影基本上就是一個在原著基本設定下改編的故事,這就很自然造成很多人物動機和世界觀的缺陷。

比如很多人吐糟的為什麼探險小隊要派五個女性進去。

原著里實際上有一個叫南境局的組織有意通過「控制變數法」的研究方式,每一批派不同的人進去從而找到X區域的反應模式,這一隊正好全是女的,但導演只不過是照搬了這個設定,卻沒有空間解釋。

還有關於女主為什麼能在裡面生活幾個月的疑問,實際上原著中格外強調了X區域時間流速和對人心理的巨大影響。

電影里提到了X區域對進去的人記憶的影響,卻沒有提到對時間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提問的人以為莉娜在裡面生活了幾個月,但莉娜卻記不清了,從原著的角度由於兩邊時間不一樣,所以產生這樣的疑問,很合理,這裡導演依舊是只拿了設定。

這種從硬科幻角度能提出的BUG,電影里還有不少,這些漏洞除了腦補毫無辦法。

用導演的話說:

「電影將是小說《湮滅》所做的夢」

如果你非要追根究底,這夢當然會醒。

小說很精彩,但文字語言很容易讓人陷入概念之中。

而概念就會讓人從已知事物的角度去創作和理解故事,電影則很好的從畫面的角度去構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導演可以說是在故事和視覺效果之間做到了不錯的平衡,如果真完全按照原著小說來拍,用一部50集的電視劇恐怕才裝得下。

包裹著科幻外衣的B級恐怖片

影片如果去掉最後的30分鐘,實際上就是部包裹著科幻外衣的B級恐怖片。

在危險的環境里不斷出現危機,死亡所帶來的恐懼感不斷襲來,其實是很多電影玩過的套路。

但那最後的三十分鐘,則多少讓《湮滅》有了許多深意。沒看過影片擔心劇透可跳過)

在經過了長達八十多分鐘的鋪墊,影片才終於迎來了真正的高潮部分——進入燈塔。

首先通過莉娜丈夫留下的錄像我們了解到燈塔有複製生命的能力(這一點其實在之前一對梅花鹿的片段里有了暗示)。

GIF

莉娜真正的丈夫已經自殺了,影片開頭回家的那個凱恩其實是複製人。

莉娜和失蹤一年後歸來的丈夫凱恩有一次餐桌對談,在對談過程中,兩人互握的手通過玻璃杯中水的折射指節頻繁錯位。

GIF

這時候這個鏡頭就變得很有意義。它變成了影片里折射行為的象徵,同時也暗示了凱恩通過折射變成複製人這一事實。

很有意思的是導演在結尾也給莉娜一個同樣的鏡頭,原本按照電影的劇情我們一直以為莉娜還是人類。如果沒有這個特寫鏡頭,即使有結尾的對話和眼睛的特寫,觀眾也可以理解成莉娜在區域X經受了折射和變異,已經不是原來的莉娜了

單純地從這個鏡頭語言的角度來講,我更傾向於莉娜是複製人這種說法。

她之前的回憶描述應該基本屬實,畢竟記憶也可以複製。除了莉娜給複製人磷彈的片段,可能是複製人撒了謊,調換了雙方的角色。

這樣的結尾,其實有些「黑色」,和導演前作《機械姬》的結尾有些類似。

經過抗爭或者說是探索之後,人類還是成了輸家。

在影片中,真正給主角造成恐懼的,並不是那些未知的生物,而是未知的自己。

這也是《湮滅》這個故事裡最有意思的地方。

所有的設定,在最後其實都化成了追問:

能讓我們「湮滅」的,究竟是外星生物,還是我們自己?

每個人看完《湮滅》,應該都會有自己思考的角度,也都會有自己對於人類未來的思索。

很多人喜歡將去年年初上映的《降臨》拿來和《湮滅》相提並論。

有些像,但其實又截然不同。

這兩部電影甚至剛好相反。

《降臨》其實是罩著文藝片面紗的硬科幻電影

看似配樂抒情畫面唯美,又涉及親情愛情,里子卻是相當實在又經得起琢磨的設定。

就像語言學其實更像理科,而不那麼「文藝」。

《湮滅》則是部看上去硬橋硬馬實際上「柔情萬種」的軟科幻電影。

導演將原著小說改了不少,細究起來,你會發現太多漏洞

但說到底,《湮滅》探討的其實還是人類和外來生物的關係,或者說是人類自我發展過程中的困惑。

所以說這部片子的核心概念,其實還蠻文藝的。

更何況,刨開科學,繞過文藝,《湮滅》依然是部蠻不錯的「爽片」

就算很「B級」,也「B級」得蠻到位。

這點《降臨》做不到,當然它也多半沒想做到。

《降臨》的觀影門檻還蠻高的,喜歡它的觀眾喜歡得不得了,不喜歡的卻看到昏昏欲睡。

《湮滅》則不同,你什麼都不求甚解,也能在觀影過程中腎上腺素涌動。

也許,這也是未來好萊塢科幻片的一個新方向吧。

當然,我們看完《湮滅》,除了分泌腎上腺素,還會產生思考。

這也是科幻片固有的魅力。

畢竟,我們都對未知充滿好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爬蟲電影 的精彩文章:

沒錯,這就是2018年至今最佳恐怖片
十五周年,我們如何懷念張國榮

TAG:爬蟲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