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差點在秦始皇之前完成統一大業

此人差點在秦始皇之前完成統一大業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高峰是神馬玩意,除了度娘,恐怕少有人能給出答案。

戰國時期比較成功的變法者、改革家裡面,商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並不是他,而是軍事家吳起,只是他沒有吃到螃蟹。

只要你心夠狠,這個世界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你傷心,老吳就是這樣一個鐵石心腸的人。

吳起出生於衛國一個卑微的家庭,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但他心智頗高,一心想學習一門技藝成就一番偉業。年輕時就拜孔子的弟子曾參為師,學習儒術,一學就是五年。這期間,他在老師曾參的幫助下,娶了一位齊國女子為妻。

吳生來好學,本是一個好苗子,但最終還是被逐出師門。

吳在曾參門下學習,長時間不回家看望母親,曾參問起,他回答說:「我離家之前就發誓,不拜將封侯絕不回家」;其母親去世,他得知消息仍不回家,曾參問起,他回答說:「母親在世時我都沒有回家探望,如今駕鶴西去,我再回家也無益」。曾參覺得此人功利心太重,行為不義,便與他斷絕了師徒關係。

吳臨別曾參時說道:「我選擇拜你為師,真是人生一個重大失誤,如今群雄四起,弱肉強食,你們整天宣揚的仁義道德是沒有用武之地的。」

他轉身就拋棄了儒家學說,開始研讀法家理論和兵書戰略。

頸霸男裝有句經典的廣告詞:「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吳不僅對自己狠,對身邊人也夠狠。

當時的魯國本是一個羸弱小國,魯穆公有心引進人才,壯大國力,便張榜招聘,聲明急缺軍事人才,吳起的機會到來了。

魯國相國公儀休知道吳起是曾參的弟子,便推薦他到魯國做了下大夫。不久齊國軍隊壓境,魯國已危如累卵,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軍隊領袖,公儀休向魯王提出,此時只有吳起才能挑起這個大梁。魯王說道:「吳起的老婆是齊國人,讓他攻打齊國,這是否有點冒失?」

吳在等待自己被重用的消息,但得知因妻子是齊國人,魯王不敢重用他的實情後,轉而對妻子說道:「我本來有機會飛黃騰達,誰想你的齊國身份讓我錯失良機。」吳的妻子對此深感愧疚,便拔劍自刎。吳將妻子頭割下,用布包好,徑直送到魯穆公跟前。

魯穆公是個膽小之人,見面前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滾動,差點嚇死過去。他覺得此人手段殘忍,可能是個帶兵打仗的將才,此時的情況,只要能為魯國解圍,管他什麼樣的人都得用,便讓吳為大將,對抗來犯的齊國軍隊。

吳天生就善於帶兵打仗,通過他是齊國女婿的身份,暗地裡和齊國談判示弱,另一方面卻帶奇兵偷襲齊國軍隊,齊軍見取勝無望,便撤退回國。

吳起讓魯國轉危為安,齊國對魯國有吳起這樣的人才,開始有了危機感。便對吳使用反間計,說吳起收受了齊國大量錢財。本來魯穆公對吳起就沒有好感,就收回了吳起的兵權,吳又成了一個無業游民。

牛逼的職場精英與普通小白相比,走到哪裡都是搶手貨,尤其是頭頂光環的牛逼人物。

公元前425年,一個強大的中原國家被一分為三,魏國最先發跡,剩下的韓、趙只能在強大的秦、楚、齊的夾縫中生存,吳起離開魯國第二站就是魏國。

吳起到魏國得到魏文候(別國都稱自己為王,魏國這是低調得有些過分)的重用,魏文候看中的是吳起帶兵打仗的能力,對他的人品也是持質疑態度的。吳起到魏國後,才能立馬顯現出來,他率魏國軍隊與強大的秦國展開正面交鋒,渡過黃河天塹,佔領了秦國河西大面積土地。同時,又向東邊的齊,北邊的燕、趙,南邊的韓、楚揮軍出擊,為魏國拓展國土千里之多。吳成為了當時威名赫赫的軍事家。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對吳的信任和依賴依然不減當年。當時的魏國相國是田文,吳對他很不屑,當面問道:「我為魏國立下戰功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你哪個地方趕得上我?」

田文回答:「我隨先王一道,為安定國家,平穩政權出力,資歷在你之上,所以我能當相國。」

吳很不服氣,說道:「你的位置早晚會是我的。」

但他未能如願。

田文沒過多久就死了,接替他相國位置的是駙馬爺公孫。此人害怕吳會威脅他的相位,便在魏武侯跟前天天說吳的壞話,說吳有反叛之心,魏王卻不以為然。公孫對魏王說:「你可以試一下吳對你是否衷心,你許諾將公主嫁給他,如果他不答應,就證明此人有異心」,魏武侯當即允諾。

吳沒有見過魏國公主,便找到相國公孫問情況。公孫說:「你隨我到府里,見識一下我的妻子就知道大概了。」吳到公孫家裡看見其妻子就是一個母夜叉形象,嚇得一身冷汗。隨後他婉言謝絕了魏武侯的好意,拒絕娶公主為妻。

或許直到吳起去世,都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公孫的套路。

然後,吳又只能繼續尋找下家,此時的他已是一個年逾花甲的老者。

他從魏國跳槽到楚國,身價依然不減,深受楚悼王重用。在楚國,吳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內容:

裁撤冗員,懲罰貪官,獎賞有功之人;裁撤無功、疏遠的王公貴族的俸祿;增加將士及家屬的待遇;注重軍隊的訓練和戰略物資儲備;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對空口遊說之人避而遠之等等。

吳起在變法過程中手段強硬、令行禁止、賞罰分明,只用了兩年時間就為楚國造就出一支強大的軍隊。吳起率領這隻軍隊南平百越,北滅陳、蔡,東破三晉聯軍,西敗強秦,攻佔漢中郡,使楚國版圖西延至漢水源頭,成為戰國七雄中面積最大的國家。當時中原各諸侯國都為楚國的變化感到驚訝,認為是曾經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活了。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如果吳起的變法在楚國繼續施展下去,就沒有後邊的秦國什麼事了。

然而月圓達到極點,剩下的只能是慢慢變得黯淡。

吳起到楚三年後,楚悼王去世。楚王的屍體還停留在寢宮,那些被剝脫特權的王公貴族就蜂擁而至,找吳起算賬。人都有野性的一面,吳起無奈之下躲到楚悼王屍體後面,瘋狂的王公貴族們仍然用亂箭將吳起射死,可憐的楚王,在死後還被自己的子民射得千瘡百孔。

據說按照當時的法令,凡是以武器接觸君王身體的人,都要處斬。最後被處死的貴族有七十二家。

吳起一生曾經效力於三個僱主,為三個國家建立功勛無數,在楚國的變法也如流星划過天空,只留下一瞬間的絢爛。

二十年後,吳的衛國老鄉商鞅繼續沿著他的路子施展變法。吳到過的國家商鞅也都到過,但魏、楚都沒有選擇商鞅,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措施與吳起在楚國時別無兩樣,這究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怨那個英明的楚悼王死得太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古人 的精彩文章:

伍子胥復仇記

TAG:說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