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的魚類怎麼能承受那麼大的水壓?壓力平衡的秘密
最新
04-15
我們能給孩子的是從小學習的好習慣
還有陪他一起成長中探索科學的好時光
每天一篇兒,親子的5分鐘
在孩子心裡種一枚科學家的種子
首家致力孩子科學啟蒙的公眾號
----幼兒科學啟蒙
我們知道水壓隨著水的深度增加而不斷增加,正常人類裸潛深度是10左右,職業潛水員一般是30米的潛水深度。不藉助輔助設備,我們根本沒法適應深水環境。
一個世紀以前,深海出的奧秘從來都是人類止步的禁區。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潛水裝備的使用,就算是馬里亞納海溝我們也能來去自由。深海國度已經為我們打開大門。
深海里的魚類經受著巨大的壓力考驗。粗淺的演算法是10米水深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大氣壓的壓強,拿6000多米深海里的小魚來說,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魚類竟能遊動自如。在萬米深的海淵里,身長几厘米的小魚所承受的壓力接近1噸重,這麼大的壓力可以將比坦克更堅硬的東西壓扁,為什麼這些小魚就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呢?
為什麼深海魚類能在海底生存呢?
實際上深海魚類為了適應環境,它的身體的生理機能的進化已經和陸上生物有了方向性的區別。這些進化特徵反映在深海魚的肌肉和骨骼上。由於深海環境的巨大水壓作用,魚的骨骼將變得非常薄;而且必須極容易彎曲;肌肉組織會變得非常柔韌,纖維組織也會變得出奇的細密。更有趣的是,魚皮組織將變成僅僅是一層非常薄的層膜,它能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保持體內外壓力的平衡。這就是深海魚類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壓力條件下,也不會被壓扁的原因。當內部壓力等同與外部壓力時,身體就不會獨自承壓。
常生活在深海的魚內外壓相同,對他們來說就相當於沒有壓力了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TAG:幼兒科學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