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主少國凝,大臣未附,帶你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主少國凝,大臣未附,帶你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孫亮(243-260年),字子明,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所以最初他不是太子。孫權共有七子:登、慮、和、霸、奮、體、亮,然而,孫權的長子宣太子孫孫登、次子孫慮早年已經去世;而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後,因被意圖爭奪太子之位的四子魯王孫霸和孫權長女全公主陷害而被廢去太子之位,孫霸也被孫權通迫自盡。

最後孫權決定立幼子孫亮為太子。孫權於吳神風元年(252年)去世,孫亮繼位,改元建興,時年十歲。孫亮即位時,由太子太得請葛格、太常滕肌、待中武衛將軍孫峻等人輔政。諸葛在孫亮繼位後便出兵北伐,進攻魏國,但最後吳軍戰敗,傷亡修重,朝野對諸葛忽聲載道。建興二年(253年),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後,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格。其後孫峻出任丞相大將軍。孫峻的地位並不穩定。

在他殺請葛恪後,有多人想暗殺孫峻,但最後均事數追令自殺或處死。五風二年(255年),孫峻帶兵與魏國於准河一帶交戰獲勝,將文飲投降。次年,孫峻派遭昌據等將領進攻魏國,但孫峻在戰爭期間病逝,由從弟孫琳接掌權力。大司馬昌岱亦於是年去世,引發了另一次政變。驃驃騎將軍昌據等人不滿孫琳的繼任,要求封滕胤為丞相。

孫琳沒有理會他們的訴求,轉封滕胤為大司馬,呂據遂與勝胤密謀推翻孫琳,但最終失敗被殺。另一位將領王惇也密謀殺死孫琳,亦事敗被殺。太平二年(257年),孫亮親政,但施政常被孫琳掣肘。孫亮對孫琳的獨斷專行甚為不滿,於是暗中與全公主、太常全尚、將軍劉承謀劃準備誅殺孫琳。同年,魏國的諸葛證在壽春發動叛亂,把兒子諸葛送到吳國做人質。孫琳派兵協助諸葛誕但最終失敗。一些些參戰的將領因為怕被孫琳殺死而投降了魏國。

太平三年(258年),孫琳發覺孫亮想殺死自己,於是率領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孫恩殺了劉承,率軍包圍皇宮,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權六子琅琊王孫體為帝。水安三年(260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說孫亮將返回建業復辟;而孫亮的侍從亦聲稱孫亮在祭祀時口出惡言。經審判後,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且將他遣送回封地,孫亮後喪命於途中,時年僅十八歲。據相關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被孫體派人毒死的。葬定陵。吳景帝孫休(235-264年),字子烈。孫權的第六子,吳國第三位皇帝又稱景帝,在位六年(258-264)。

孫休十三歲時,從中書郎射慈、郎中盛沖處求學,太元二年(252年)十八歲時,受封為琅那王,居於虎林(今安徽貴池)。同年四月孫權病逝,孫休的弟弟孫亮繼位,諸葛恪掌權。諸葛恪從政治因素考慮,不讓孫休駐於江邊重兵之地,而將孫休遷至丹陽郡(其郡治就在首都建業,今南京),就近監視。這期間,丹陽太守李衡腰次找孫休麻煩,孫休不堪其擾,又遷徙而定居於會稽(今浙江紹興)。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權臣孫琳發動政變,罷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孫休三次辭讓而受,改元年號為水安,時年二十四歲。孫休登基後,首先封權臣孫琳為丞相、荊州牧,其弟孫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又封自已的舊部張布為輔義將軍,孫和之子孫皓為烏程侯。

這時,孫琳權傾朝野,孫休害怕孫琳再次政變,表面上對他封官賞爵,籠絡有加,甚至將密告他將謀反的人交交給他處理,而且對孫琳的奏請從不批駁。但其實,孫休已經私下與張布等人密商圖謀,剷除孫琳勢力。臘月,百官朝賀、公卿升殿時,張布、丁奉召武士在殿上抓住孫琳,當日處斬,其兄弟株連處死,而餘黨全部免。之前被孫峻、孫琳兄弟陷害至死的諸葛恪一族以及滕胤、目據等全部得到平反改葬。孫休恥於和孫、孫琳兄弟同族,索性把他們的姓給奪了,改稱他們故峻、故琳。

水安七年(264年)七月,孫休病重,不能說話,但還能寫字,他手書召來丞相濮陽興,令太子孫灣拜見,託孤給濮陽興。這時,孫灣年僅十五歲,且正值國內外局勢動蕩,於是在左典軍萬彧推薦下,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說服殊太后,迎接二十三歲的烏程候孫皓(孫休侄子)繼繼位。孫休病死於建業宮中,時年三十歲,謚號「景帝」,廟號「太宗」。

葬於宣陵(今南京舊城東)。孫皓(242-283年),字元宗(一說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的末代皇帝,他是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公元264-280年在位。雖然他的前任孫休已經有兒子,但孫休去世時這個兒子十分年幼。群臣鑒於蜀漢之亡認為主少國危,想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所以作為廢太子孫和的長子孫皓便被擁立繼位。孫皓即位後,追謚父親為文皇帝,並為他舉行祭祀。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但很快他便變得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民心喪盡。

另外,他也把擁立自己的家臣殺掉(據說他們後悔擁立孫皓,被他知道而被殺),又曾遷都至武昌(今湖北鄂州),大興土木。孫皓曾任用陸遜的族子陸凱為丞相,陸遜次子陸抗亦被孫皓委派鎮守裹陽等處的邊防。兩人均是東吳名臣。據正史記載,孫皓曾對兩人的直諫有所不滿,但因他們家族勢大,孫皓始終沒有懲罰他們和他們的子孫。陸凱、陸抗二人於公元269年和274年相繼去世。吳國失去了兩位重臣,政局轉壞。不久,西晉內部達成了伐吳的一致意見,遂於公元280年揮軍南下。吳軍毫無抵抗之力。

結果建業陷落,吳國滅亡,孫皓本人也成了晉武帝的俘虜。孫皓被晉軍押到洛陽,晉武帝司馬炎接見了他,請他坐下說;「我設置這個座位,等你來就座已經很久了。」孫皓回答說:「我在南方也設了一個座位等待陛下。」賈充問孫皓說:「聽說你在南方常常鑿人眼珠,剝下人的麵皮,這叫什法?」孫皓對答說:「臣下弒君或奸詐不忠的人,就處處以此刑。」說得賈充啞口無言。司馬炎將他降封為歸命侯,命令他閑居於洛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江東有名的盜匪,投奔東吳後,孫權稱他為東吳的張遼!
如果曹丕稱帝後,三國歷史能否改寫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