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5: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5: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句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壯麗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無論淡妝濃抹,她總是顯得那麼美麗。

西湖

賞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絕句,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這首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

這裡,詩人抒發的是一時的才思,但這一比喻如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所說,「遂成為西湖定評」。從此,人們常以「西子湖」作為西湖的別稱。蘇軾本人對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後人對這一比喻更深為讚賞,常在詩中提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篇」。其特點之一是概括性特彆強。它寫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評價,區而它就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色。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西湖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獵奇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三大才子 解縉博學第一 楊慎博覽第一 徐渭最多才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5: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古道西風瘦馬

TAG:古今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