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的氣場為何能瀰漫大清王朝?就因為他有一個秘不示人的武器

曾國藩的氣場為何能瀰漫大清王朝?就因為他有一個秘不示人的武器

曾國藩三十歲以前,是碌碌無為的三十年,除了每天苦讀聖賢書和鑽研市場需要的如古玩鑒定、麻衣神相等技術外,幾乎與世隔絕。

這樣一個迂腐的文人,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步步高升,一步步走到權力頂峰?這除了他後期善於經營自己,也與他修鍊氣場有很大關係。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修鍊氣場的呢?

01

曾國藩三十年苦讀,終於在翰林院當了一名檢討。這雖然是一名從七品官員,可他彷彿看到了曙光。

在紅頂子滿天飛的京城,不要說七品官員,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員,也多如牛毛。曾國藩滿腔抱負,翰林院一個最底層的官員怎麼能實現他的抱負呢?

曾國藩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將苦苦學來的儒家文化貢獻給大清王朝,因此,在京城工作期間,就比一般的人多了一個心眼:觀察。

從湖南農村到了京城後,進入莊嚴的朝廷,這一切,對曾國藩來說,都是第一次,不僅透著陌生,還有很多畏懼。

由於不熟悉官場,身邊也沒有當大官的親人指導,能否參透官場文化,就全靠曾國藩自己了。

在觀察了朝廷中成功的大員後,曾國藩總結出:很多時候,能否得到朝廷重用,跟學識沒多大關係,更多的要依靠個人魅力,即氣場。

02

曾國藩為什麼對氣場很重視呢?

作為一個苦讀聖賢書的文人,長期以來,曾國藩已經變的呆板。加上知識淵博,很多時候,他也不想和淺薄的人為伍,更不願意和他們多說一句話。可在官場上,這種想法與現實格格不入。

很多時候,翰林院開會,輪到曾國藩發言時,不僅聽的人少,有時還能聽到各種嘲弄的聲音。可一些學識不如自己的官員發言時,總是神采飛揚,讓聽的人津津有味,很多人也願意跟在這部分人左右。

曾國藩對種氣場強大的人十分欽佩。他總結認為,要想在官場上出人頭地,得先提升自己的氣場。

就奔著這個目標,曾國藩瘋狂地研究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博覽群書的曾國藩最後總結出,「仁」雖然是整個儒家思想的核心,可還是過於狹隘,沒有佛家眾生平等,只求奉獻,不求回報的胸懷。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曾國藩拜在了當時京城一位得道高僧的門下。在修鍊的過程中,曾國藩逐漸悟出:一個人的氣場高低,與環境有極大關係。

一是要做到無求。如果一個人沒有私利之心,就能一心為公,這就將個人的小氣場融入到了天下為公的大氣場中,氣場隨即增大。

二是要做到無怨。很多有才的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壞在自己的個性上,遇到不如意之事,就喜歡發牢騷。日積月累,怨恨就在心裡越積越多,跟隨的人自然也不喜歡和一個怨婦在一起共事,因此,心裡憎恨的人也越來越多,氣場隨之減少。

三是要做到泛愛。泛愛不是濫愛。曾國藩認為,既然自己生在大清王朝,就要全心全意喜歡自己的朝廷,喜歡自己的皇上。而有這個想法的人全天下也不止一人,當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時,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氣場。由於這個氣場的核心主宰是皇上,天下有誰能與之爭鋒呢?當自己處處替皇上著想時,皇上的氣場自然也就是自己的了。

曾國藩正是在總結了儒家思想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基礎上,得出了自己服務清政府的一套思想,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氣場,導致他的門徒和手下都有所建樹。試想,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三心二意,沒有終結目標,又怎麼能形成自己的氣場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多邦 的精彩文章:

左宗棠向曾國藩毛遂自薦,粗魯中帶著智慧,讓人聽了十分舒服
湘軍此員大將上陣殺敵會同時使用五種兵器,死後曾國藩數度哭暈

TAG:客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