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沿梁林足跡,尋訪大唐佛光寺

沿梁林足跡,尋訪大唐佛光寺

悅·讀

編者案

「端午小長假,山西最美的季節里,和悅的讀書去看真正的琉璃寶塔!下周一會推送活動帖,敬請期待!」

本篇文章3480字

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題記

這次再次有幸參加「悅的讀書」山西古建游的活動,記得在山西旅行的大巴上,張靜會長就為每個人贈送了一本費慰梅女士所著的《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書。作者費慰梅是研究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的美國學者,也是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的夫人,更重要的是她還是林徽因的好閨蜜,因而她這本書的敘述特別真實可信,語言更具感情色彩。可以說,這本書不僅陪伴我在山西的旅行,也是我寫山西遊記的情感鋪墊。感謝山西隨隊學者楊傑老師的專業解讀,感謝張靜會長的一路呵護,感謝一起同游的「悅的讀書」朋友們提供的部分照片,為我的文字增色許多,謝謝你們!

沿梁林足跡,尋訪大唐佛光寺

老克

大巴車在蒼涼的群山裡行駛了好久,終於在一個山樑邊停了下來。導遊告訴大家:佛光寺到了!我還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當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騎著騾子,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的佛光寺,就這樣輕易地到了?是的,我們抬起頭,寺廟前的照壁上,「佛光寺」三個大字真真切切出現在我們眼前。

五台山,顧名思義是由五座山峰環抱起來的,五峰以內稱為「台內」,以外稱「台外」。我以前旅遊去過的台懷鎮,那是五台山的寺廟中心,千百年來,那些靠皇家貴官富賈所布施修繕的寺廟,一直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不過,當年梁思成等人尋找古建築很是聰明——放棄「台內」區域,在五台山的外圍尋找。理由很簡單,人有了財力就會折騰,就像「台內」許多用銀子翻新起來的寺院,居然很少有明清以前的古建築。而那些外圍的、散落在群山深處的寺廟,因為山高路遠,香火冷落,寺僧貧苦無錢修繕的原因,古建築卻有可能保存下來。

沿著台階穿過佛光寺的山門,裡面是寬敞的大院,古建築很是莊嚴,當時給人的感覺是特別安靜,連一絲風都沒有。進門左邊是金代所建的文殊殿,右邊是很小的明清所建的伽藍殿。據同行專家楊傑老師介紹,文殊殿對面原來是普賢殿,因歷史上的大火被燒毀。

院子中間有一座唐代石幢,讓人覺得有點眼熟——原來是見過的一張林徽因工作照,黑白照片上,林徽因站在梯上對石幢進行測量。那天,我們紛紛在石幢下面合影留念,畢竟這裡有民國才女林徽因的氣息。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學者就斷言,中國已不存唐代建築,要想看唐代建築只有去日本奈良。梁思成、林徽因和營造社的同事們,從1932年到1937年,他們尋訪了全國137個縣市,1823座古建築。終於在1937年初夏,他們在大山之中發現這座唐代建築佛光寺,其興奮心情,可想而知。

梁思成他們發現佛光寺,首先要感謝一位叫伯希的法國人,正是他所拍攝的那本《敦煌石窟圖錄》,上面就有大佛光寺的壁畫,被有心人梁思成記在心裡。

那個初夏的黃昏,梁氏夫婦等人一路風塵地來到佛光寺,一位守廟的老僧和啞巴弟子接待了他們,他們才發現眼前的佛光寺和敦煌壁畫上的佛光寺有了很大的改變。

據史料記載,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間(471-499)曾路過這裡,看到一團佛光,於是下令在這裡建寺院,名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滅佛教,佛光寺被毀為一片廢墟。現存的東大殿,則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重建的。

對此,研究者有兩種說法,一是壁畫是佛光寺被毀前的模樣,二是創作者出於藝術加工的需要。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最要緊的這是首次發現的大唐木構建築。

這次去山西,我們也去了唐代南禪寺,它比佛光寺早建了75年,說句老實話,南禪寺只是一座鄉間小廟,無論規模和審美價值都不能與佛光寺相比。

梁思成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梁啟超,他不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更是一位教育家。當年梁啟超在天津家裡,晚飯後就會與家人、孩子講課一小時,歷史、文化、藝術、審美都會涉及,這種「晚間學堂」的模式,哪個父親能做到?

林徽因是大名鼎鼎的林長民的千金,林長民是中國近代立憲派領袖,擅長詩文、書法,曾經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正是良好的家教和培養,林徽因不僅是一位建築家,更是一位詩人和藝術家。

他們倆都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又有很好的藝術審美素養,更為難得是兩人都是讀書的種子:有理想,有追求,肯擔當,不怕吃苦。

早在梁思成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時,父親梁啟超就送給兒子一本宋代李誡所著的《營造法式》,作者李誡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這本書可謂是梁啟超為兒子打開的一扇研究中國建築史的大門。

後來,梁思成、林徽因選擇在1928年3月21日舉行婚禮,「3月21日」正是宋代為李誡立碑上的日期。同樣,後來他們生了兒子,取名叫梁從誡,都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宋代建築師。

創辦於1930年2月的營造學社,只是一個民間團體,其創辦人就是發現《營造法式》那本書的朱啟鈐先生(他與梁啟超是好友),後來營造社在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等同事的努力下,搶在中日戰爭爆發前,進行了對全國部分古建築的田野調查,也為梁思成後來撰寫《中國建築史》打下基礎。

如今佛光寺山門的正對面,是一排像窯洞建築的房子,而沿著陡峭的台階往上走,這時我們才發現,東大殿就是依山勢建在一座高台上。

你不得不承認,唐代建築就是大氣,勁健綺麗、氣度不凡。尤其殿前兩株高大的油松,在鏡頭裡顯得蒼勁古樸。

當年梁氏夫婦等人來到這裡,就被那層層交疊而又宏大雄偉的斗拱所震撼。雖然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錯摺疊在寬大深遠的屋檐下,而正是這種穩健牢固的姿態,支撐著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歷史。

那天,我們走進大殿時,那位女工作人員馬上就跟了進來(防止我們拍照),其實整個佛壇上都被鐵柵欄保護著,即使偷拍下來也是對菩薩的不敬,呵呵。

佛光寺大殿的佛壇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金剛等33尊。釋迦牟尼佛端坐於佛壇正中,阿彌陀佛居右,彌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賢,文殊二位菩薩。此外,大殿兩側,還有明代塑造的羅漢像296尊。

據梁思成當年描繪:「三佛豐滿的面頰,弧形彎起的眉毛,端正的口唇,都是極顯著的唐風。彌勒及阿彌陀佛胸腹部的衣褶與帶結和釋迦與阿彌陀垂在覆座上部的衣褶,都是唐代的固定程式。菩薩立像都微微向前傾側,腰部微彎曲,腹部微凸起,是唐中葉以後菩薩像的特徵,與敦煌塑像同出一范。」

不過,梁思成也發現,「這些佛像都受到過重妝的厄運,在形體方面,原狀尚得保存,但淳古的色澤卻已失去,工藝粗糙,色調過於唐突鮮煥。」就像後來兩天,我們在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見到那些塑像:莊嚴、肅穆、清雅,正是我們期待的宗教氣象。但願佛光寺今後的大修,能彌補這種遺憾,把色彩恢復原汁原味最好!

那天,楊傑老師還為我們指出在佛壇一個角落,一座中年女子的塑像安詳微笑地坐在那裡。

當年梁氏夫婦等人來佛光寺時,那位老僧說那位婦女塑像是武則天。按理說,寺廟裡老僧的話是不容置疑的,沒想到大殿樑上一排不清晰毛筆字,被林徽因發現(她是遠視眼),上面寫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的字樣,後來林徽因又想起大殿外面的石幢上,也刻有同樣的字樣,可見這個有著蒙娜麗莎式的微笑的女子,不是武則天,而是寺廟捐廟的資助人寧公遇夫人。

有關寧公遇夫人生前的身份,我們是一無所知。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叫王守澄的人,他以「功德主」的名義與寧公遇的名字出現在同一根木樑上,這個頗神秘的人物究竟是什麼身份?他與佛光寺的誕生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殿樑上的這兩行題記,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右軍中尉是唐代管宦官的一個首領。那麼根據梁思成的推測,有可能寧公遇就是王守澄的家人,因為在唐代,有宦官娶妻的習俗。讀到這裡,不由讓人對寧公遇這樣女子唏噓不已。好在這位夫人的名字一定會流芳千古。同時,我們也理解林徽因,當年為何執意要與寧公遇合影的那份感情。

梁氏夫婦等四人在佛光寺工作了一個星期,他們細心查看、丈量、照相,並對整個建築做了詳盡的記錄。在工作中,林徽因經常作為參照物,被戲稱為「標尺」,而梁思成經常爬在房樑上測量,被戲稱為「梁上君子」。

他們還爬上大殿屋檐下的閣樓里,「里住著成千上萬隻蝙蝠,它們群集在脊檁周圍,像是塗了一層厚厚的魚子醬。我們所站的天花板上面,是一層厚厚的塵土,並且到處散布著蝙蝠的屍體。在完全黑暗和惡臭之中,我們一連測量、繪圖和用閃光燈拍照了數個小時。當我們最後從屋檐下出來時,發現背包里竟有數百隻臭蟲。我們自已也已經被咬得傷痕纍纍了。」

如今我們看梁氏夫婦的工作照片,覺得好生羨慕,郎才女貌,是一對標準的民國范兒。可當時真實情況是,梁思成因為車禍,不但有一條腿殘疾,而且脊椎受傷,整日要戴著特製的金剛馬甲才能活動。而林徽因更是常年患肺病,咳嗽不止,她後來51歲就去世。

這次我讀費慰梅女士所著的《梁思成與林徽因》一書,其中有個場景尤為感人:梁思成為了完成《中國建築史》,在菜籽油燈下畫圖,「當時,梁思成的頸椎灰質化病變常常折磨得他抬不起頭來,他身穿馬甲,下巴支在花瓶上,伏案作圖,畫圖時不斷調節花瓶的位置,其艱難可以想像。而卧病的林徽因,身體較好時便坐在床上,翻閱《二十四史》和各種資料典籍,為書稿作種種修改、補充、潤飾。」

然而,就是這兩位「中國病人」,成為中國古建築調查和實踐的開拓者(文革中梁思成又遭受非人的折磨),每個來佛光寺的人都應該不要忘記他們。

那天下午,我背著相機,沿著東大殿繞了一周,在大殿的右邊一角,我看見了北魏時期所建呈六角形的祖師塔。那天,我的同行張靜會長和另一位朋友還上了後山,去瞻仰了當年梁氏夫婦等人探訪的唐代墓塔。

站在東大殿的廊下,抬頭望去,後山的山崖上一片蒼黃,有幾株野櫻花在山間綻放,突然一陣風吹來,我很希望這是來自大唐的風,遠古而又悠長。

作者:老克。

本名徐克明,現定居南京。資深媒體人、文化記者、散文作家,著有文化散文《南京深處誰家院》 《南唐的天空》。

還可以讀

悅·活動回顧 | 暫別佛光寺之旅(一)

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悅的讀書」公開招募親子項目組織策劃人

老克:在功利世界裡,讓內心安頓美好

請關注並分享我們的公眾號

請用手長按此二維碼三秒鐘

使用二維碼識別後關注我們

歡迎加微信9292659,以獲取悅的讀書更多信息

........如果今天的分享讓你有所收穫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號

........並推薦給身邊愛讀書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用閱讀

........匯聚碎片時間

........點亮品質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的讀書 的精彩文章: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TAG:悅的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