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醫聖坐堂治病,餃子能治凍瘡,人工呼吸是醫聖張仲景這樣發明的

醫聖坐堂治病,餃子能治凍瘡,人工呼吸是醫聖張仲景這樣發明的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又遇災年。張仲景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神醫,一天他上山採藥,回來的時候看到有婦人和孩童哭泣,眾多人圍在一起,原來是這家的人上吊自殺了。

張仲景碰了下那人的手臂,發現他身體還有餘溫,脈搏還有微弱的跳動,於是他調整那人的身體,把他身體躺平,使他的氣道通常,然後叫人按摩那人的四肢活躍其血液,張仲景以手做胸外按壓,沒多久那人就活了過來。

原本一動不動的死人竟然活了,此事被傳開後,張仲景被人尊為神醫,有起死回生的醫術。張仲景名聲在外,後來發生了戰亂,大型的瘟疫爆發,張仲景被皇帝任命為長沙太守。

一次他在巡視地方的時候,發現有人生病得了傷寒,而這家人卻求神問卜,張仲景給那家人寫了藥方,後來那家人吃了葯好了。經過此事後,張仲景憂心忡忡,疫病橫行,人們束手無策,把希望寄託於神明。一些人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用符水治病,而老百姓也只能這樣了,最後落得人財兩空,家破人亡。

張仲景讓屬下貼告示,每月的初一十五,張仲景在長沙府大堂上給百姓們治病。這件事情在士大夫中為認為不務正業,也因此事惹怒了上級,張仲景不滿官場的黑暗,辭官回鄉繼續行醫救人。

在後來行醫救人的過程中,他還發明了救人的食物,這就是餃子。餃子原來的名字叫「扁食」,它是用來治病救人的,從餃子的發明到如今已有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話說這年冬天,天寒地凍,而戰爭使得百姓無家可歸,衣不蔽體。張仲景看到百姓們饑寒交迫,面黃肌瘦,感嘆不已,他發現很多百姓都生了凍瘡。這時有人認出了張仲景,得知張仲景辭官當醫生治病救人時,他告訴張仲景兒子耳朵生凍瘡已經很嚴重了。張仲景告訴那人召集百姓明天給大家集體治療凍瘡。

張仲景命人支起幾口大鍋,買了羊肉和驅寒的藥材,第二天把羊肉和藥材放進鍋里,煮熟後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起來做成耳朵的樣子。把它叫做「嬌耳」。百姓們吃了頓時感覺身體暖和了起來。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一直開到大年三十,後來很多百姓的凍瘡都被治好了。

後來人們仿照「嬌耳」的樣子做成了食物,這就是流傳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餃子。張仲景治病救人的那天正好是冬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逢冬至的時候,都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從一種治病救人的良藥逐漸變成人們喜愛的食物,更是演變成中國人愛吃餃子的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壷嘟 的精彩文章:

康熙把這麻煩事留給雍正了 孝庄太后37年未葬之謎
女子無德便是才,這句話大錯特錯,看古代有才醜女如何逆襲高富帥

TAG:壷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