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美新媽媽:為娘做不到啊!

完美新媽媽:為娘做不到啊!

原本,大家以為成為媽媽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尤其是有了各種比較之後。

從懷孕6個月開始,我加入了一個預產期相近的微信媽媽群。最多的時候,群里有百十來個人,媽媽們的年齡從25歲到近40歲都有,大家的生活狀態也是五花八門。為了了解初為人母時的困惑,我隨機採訪了一些媽媽。

媽媽A:

為什麼別人生了孩子可以那麼瘦,那麼多奶?

自從有了孩子,我就對朋友圈感到焦慮。在群里聊天,總覺得別人像頭奶牛,奶水多到吃不完,能養兩三個孩子,有人還要專門買個小型冷櫃存奶。看著曬出來的一袋袋乳黃色的存奶,你知道我心裡有多焦慮嗎?現在大家都提倡母乳餵養,醫生和書上也說:每個媽媽都有足夠的奶餵飽自己的孩子,越吃奶越多。最後孩子天天掛在我身上吃啊吃,乳頭都吃破了,還是餓得哇哇哭,他焦慮,我也焦慮。

生產之前,我就準備了一桶奶粉,還是孕期聽講座送的。4個月產假,我每天都在追奶,什麼體重、身材都拋到腦後,生活的重點就是實現全母乳餵養。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我試過很多地方的催奶大法。比如我媽說我們那兒坐月子要喝老母雞湯,我婆婆說她老家要喝公雞湯,愛喝什麼喝什麼吧,我都喝過。全中國那麼大,有地方說坐月子必須吃麻油雞,有地方說坐月子不能吃麻油;有地方必須喝紅糖,有地方說禁止喝紅糖。你說我聽誰的?於是我都試了一遍。

我婆婆經常說,自己年輕時奶水多,根本不敢吃肉,喝個豆芽湯奶水也止不住地往外冒。她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是嫌我奶少還是吃肉多?我吃肉又沒花她的錢。

我還喝過國外的催奶茶,也不行。月嫂給我開了一個方子,讓家人去中藥房抓通草,抓了一大包回來燉豬蹄。我知道很多人說不能喝油太大的湯,就把浮油都撇了,也喝了不少菜湯。我還學廣東人,用榴槤燉雞,結果統統沒用,還是喂不飽我家那個混小子。他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時吃一遍奶,過一會兒還要再吃一遍,直到兩乳空空,然後夜裡又吃好幾次。群里的媽媽追奶各個都上去了,就我怎麼使勁也還是差睡前這一頓奶。我琢磨著,他要是個女孩子,估摸著也夠了吧;但他要是個女孩子,不吃那麼多,奶水還是沒有那麼多吧?這讓我非常困惑。

你說別人家孩子夜裡只吃一次,我家這個得吃三四次,一到晚上我就焦慮,泡澡、按摩,希望孩子能吃個飽。後來,睡覺前我給他補120毫升奶粉,他夜裡能睡四五個小時不醒,但是我在群里和大家說只喂30毫升,也勉強算是純母乳吧。

本來我希望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號召,至少母乳兩年,甚至到自然離乳。但是到第五個月,我就得了乳腺炎,又確診了甲狀腺有問題,不得不斷奶。這讓我非常沮喪,之前我和老公吹噓,自己胸大,肯定是一把餵奶的好手,結果感覺特別對不起孩子。後來回想起來,我覺得當初自己就是入了「母乳教」的怪圈,所謂「母乳教」,意思是沒有實現全母乳就是對不起孩子,就是自己沒有儘力,這不是軸嗎

以前我總愛到Instagram上看明星的照片,或者微博上看女明星,後來也不看了,看完總覺得自己特別失敗。你看人家泛著光澤的頭髮、陽光普照的房子、世界各地的沙灘、纖細的腰肢和小腿、成千上萬的追隨者……她們很多不也是媽媽?微博上有明星曬自己的產後照,一個月小肚子就平了,還有人懷孕8個月還有馬甲線。我生完孩子6個月的時候肚子還皺得像老太婆的臉,孩子都3歲了腰上還戴著一圈游泳圈。

為什麼別人生了孩子可以那麼瘦,那麼美,產那麼多奶,為什麼只有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不怕你笑話,有時我在各種公號里看分析女明星產後脫髮的文章,就暗自高興:總有一樣逃不掉吧。

點擊以上封面圖

一鍵下單「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媽媽B:

我可能是最糟糕的媽媽

我真是不喜歡當媽,無法弄清為什麼要花一生的時間試圖讓她刷牙、穿衣服、吃飯、收拾玩具。你讓她幹什麼她都說「不」,或者磨磨蹭蹭就是不動彈。我是一個壞媽媽,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母親。

其他媽媽看起來很開心,她們不定期組織聚會,在朋友圈曬孩子的照片,但是我不想參加。這種膚淺的友誼我不喜歡。那些媽媽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根本不知道,只知道你叫「××媽媽」。母性泛濫的群讓我焦慮,所以我退了各種媽媽群,只剩了一個醫療群,但也很少進去聊天。

我不敢抱怨我不喜歡孩子這個事實,否則就有人問「不喜歡為什麼要生?」。在這樣一個國家,不生孩子帶來的煩惱不是更多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產假結束我還會背奶,可能是還想努力做一個好媽媽。給誰看?我也不知道。我們公司沒有哺乳室,只能去廁所的隔間擠奶,好在大家都比較體諒。休產假的時候,我去學車,也在廁所擠奶。駕校的廁所冬天沒有暖氣,非常冷,還散發著一種異味。不擠奶,自己受罪,乳房會漲得像塊石頭;擠奶,就只有廁所可去。我有時候都覺得,這擠出的奶水裡混合著廁所的臭味。

其實我也喜歡我閨女,但是總體上來說我不是母愛爆棚的人,可能我的激素分泌有問題。有時候,下班回家進了小區停車場,我不下車,獨自一人坐在車裡哭泣。一想到被孩子弄得收拾不完的家,無窮無盡帶孩子的生涯,三代人同住的境遇,我就感到絕望。我想有自己的生活,看著網上那些閃閃發光的母親,不知道她們是怎樣做到的。每次在車裡哭完,又自己擦乾眼淚,回到家中,展開雙臂微笑著迎接自己的寶寶。

媽媽C:

發朋友圈是「曬」還是分享?

我28歲的時候生了老二,三年抱倆,一男一女,被稱為人生贏家。有次我在朋友圈發了組照片,一家四口穿著成套的度假親子裝,在馬爾地夫一個新開發的島上拍照,背景是海底餐廳的珊瑚和魚群,照片拍得很美,收穫了很多的贊。有人問衣服在哪兒買的,有人問酒店怎麼樣,有人誇孩子可愛,有人誇我是美艷辣媽,還有人說我好能幹,經常帶兩個孩子出遊。

我老公的攝影技術這幾年被我培訓得越來越好了,我家的照片都快趕上網紅照了。我知道有人不喜歡看,但我不是炫耀,真的是分享,還奉上了酒店評價。你知道女人看照片都看什麼嗎?不光看你和孩子,還會看你穿什麼衣服、鞋子,背什麼包包,孩子的推車、衣服、奶瓶、水杯……各種東西的牌子。

有時候,要確保照片背景里沒有任何不整潔的東西,孩子們穿得漂漂亮亮,媽媽狀態不錯,也很累心。一次睡前我發布了一張溫馨的家庭照片,很多人誇我基因好,兩個孩子都隨我。結果半夜小的那個發高燒,一下就到40℃,嚇得我披頭散髮抱她去醫院,第二天早上黑眼圈一大片。

我曬兩個孩子相親相愛的照片,朋友評論兩個孩子真好。當兩個孩子打架,或者長途旅行尖叫的時候,我沒有動力把手機拿出來拍照。我不反對別人分享這些東西,有時候也很逗,但那不是我想記錄或者拍攝的東西。

我出門都帶著保姆,或者爸媽、公婆,他們出鏡的照片只對親戚顯示,我還會寫上各種讚美的話,專門討老人家高興。相比看娃,沒有人更想看你爸媽。朋友們看到的照片都是我自己或者和老公一起帶孩子的,所以很多人有錯覺說我很能幹。

我喜歡發朋友圈,也喜歡看朋友圈。結婚以後我認識了很多層次更高的人,有些媽媽到了40多歲還很美,身材很好。我雖然奶水多,每個孩子都哺乳超過一年,但是乳房縮水以及下垂基本無法恢復,這隻有自己知道,感覺再也不是小姑娘了。朋友圈那些媽媽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好,從小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初中時期就出國了,在國外也很優秀,並且自理能力很強,見面的時候非常有教養,一看就是精心培養的,根本不是傳說中的紈絝子弟。

雖然我心裡明白朋友圈是怎麼回事,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看她們的朋友圈,我也有很大壓力。你也不能說人家是炫耀吧,那就是人家的生活,人家的孩子。

「完美母親」枷鎖

完美母親的形象一直是存在的。如今,這個神話似乎在網路上實現了:一家人穿著顏色清新的衣服在沙灘上散步,孩子在舞台上像小天鵝一樣翱翔,一家人慵懶地享用一頓有著完美藝術指導的早餐,比如義大利乳清蛋糕、藍莓煎餅,或者四色餃子、玫瑰花饅頭和各種沙拉。

你不得不懷疑,她們的家庭生活真的很完美嗎?一些調查表明,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認為大多數父母在社交媒體上並不誠實,也許我們所有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偽裝的。

有個母親說,她因為工作而感到內疚,晚上回家晚,無法和家人一起吃飯,更不要說做飯。與此同時,她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母親,經常在朋友圈張貼豐富大餐的照片。有一天,她在回家路上遇到了朋友的丈夫,問他晚上有什麼好吃的。他說:「今晚?可能煮麵條,也可能叫外賣,差不多都是這樣,除非下館子。」

有一些媽媽花了幾年時間才讓自己不在意同齡人的看法,但還有許多媽媽掙扎著展示自己的生活。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圈子:她們的房子是最乾淨的,她們的孩子最可愛,她們的頭髮最漂亮,她們的婚姻最完美……但是你永遠不知道照片背後是什麼,沒有一位媽媽有完美的生活。

除了一些靠曬娃、曬生活謀生的人,為什麼忙碌而疲憊的新媽媽會花寶貴的時間製作完美的嬰兒照片?她們為什麼如此關注朋友圈的反饋?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喜歡社交網路?

一項美國的研究考察了新父母對社交網路臉書的使用情況,發現哪些更關心別人是否在意自己母親身份的人,以及那些相信別人期望他們成為完美父母的人,在臉書上更為活躍。當她們的孩子收到的評價比預期更多或者更少時,她們的情感反應更為強烈。母親的身份認同更傾向於尋求外部驗證,也和新媽媽的養育壓力增加有關。

還有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在社交網站上進行比較的母親更沮喪,覺得自己更不稱職。這很顯然,如果你和別人的育兒以及家庭生活的完美相比較,會不可避免地意識到自己的短處。

有一種說法,新媽媽們自己設定了自己。但事實上,她們受到了強大的信息轟炸,這些都是成為完美母親的神話。比如,醫生、書籍和其他媽媽都告訴她們,母乳是最好的,自然分娩是最好的。互聯網越來越多地提供醫療信息和個人觀點,在網上有許多經過精心規劃的母親,看起來好像懷孕生產毫不費力。比如Instagram上有碧昂絲的懷孕宣言,還有模特懷孕8個月依然有馬甲線。事實上,母親是什麼?是一項充滿了屎尿屁、睡眠剝奪、沒有自由的混亂工作。

神話會影響所有的媽媽,它部分反映了我們的理想,醫院和公共衛生政策也隨之而來。不過,有時最好的意圖也會造成傷害。去年美國《時代》雜誌委託一家調研平台進行了一項針對913名母親的調查,結果發現新媽媽中有一半人經歷了遺憾、羞愧、內疚或者憤怒,主要原因是出現意外狀況以及缺乏支持。70%的人認為以特定的方式做事有壓力,超過一半的人表示自然分娩非常重要,43%的人需要藥物或者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22%的人實施了非計劃性的剖腹產。母乳餵養比預期有更大的挑戰,20%的人計劃母乳餵養至少一年,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做到了。調查中大多數母親都指出,壓力主要來自整個社會,其次是醫生和其他母親。媽媽們想要的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她們也希望安然享受母性的美。

就拿母乳餵養來說,母乳的好處已經被宣傳了很多,比如母乳餵養可以幫助減少嬰兒腸道感染、中耳炎和一些過敏性疾病,而且能減少兒童期肥胖,培養和孩子的感情等等。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母乳餵養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可以延續到成人期,出生後最初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是提倡的餵養嬰兒方式,接著以持續母乳餵養並添加適當的補充食品的方式進行餵養,直至2歲或更長。

去年4月份,美國兒科學會發表聲明,強調「母乳餵養應該被視為公共衛生的必要條件,而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選擇」。大家都知道選擇生活方式意味著什麼,比如遭受乳腺炎發燒的痛苦、睡眠被打斷數次餵奶、尋找熱心的哺乳顧問或者催奶師等等,更何況大部分人上班後根本就沒有餵奶的條件。考慮到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你都可能會失敗。事實上,育兒有很多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種理論,成為母親是一種獨特的個人體驗。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母親神話,社交媒體可以很容易地創建社區,傳播個人經驗,從而產生各種對比,放大新媽媽的沮喪。那麼,媽媽們應該放棄社交網路嗎?那也不一定。一些研究表明,社交網路可以通過保持並加強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而使得母親受益。在臉書朋友圈中,家庭成員或者親戚占較大比例的母親,對自己為人父母的滿意程度更高。對此,研究人員建議,母親更應該仔細考慮她們使用社交網路的動機,以及對此的反應。如果你發現自己沉迷於對自己發布的照片點贊,可以考慮關閉朋友圈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

我很想分享一個情景。有天早晨,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讓他自己穿衣服,他套上領子和一隻袖子之後,怎麼也穿不上另一隻袖子。他越穿越急,不小心摔倒了,坐在那裡沮喪地看著我。我沖他吐了吐舌頭,忽然間我們大笑起來,他「咯咯咯」笑得就像開滿了花。我並沒有拿起手機拍照,就像撫養孩子的很多時刻一樣,這是一個愚蠢、甜蜜的瞬間。這些瞬間常常有一種簡單的美,別人看不到,也不會喜歡,只由父母和孩子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

大家都在看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畢加索和朵拉:迷戀和毀滅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