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小時候幾個月會爬的?你媽有沒有怕你長得有毛病?

你小時候幾個月會爬的?你媽有沒有怕你長得有毛病?

作者:桔子

果殼少年主編,

芝加哥大學分子、遺傳及細胞生物學博士。

米菟是個肉嘟嘟寶寶,和老大米花相比,大動作真是弱爆了。米花六個月就能拖著一側身體爬行,行動力的獲得,不僅為米花打開了精彩新世界的大門,也打開了驚心動魄的危險和病毒世界的大門——由於沒有做好「防倒退」防護,她先倒退著掉到床底下去了,過了幾周她在菜園裡和大地親密接觸,病原體的效用立竿見影,第二天就讓她發燒了。

米菟足足七個半月才能移動,直到九個月大,爬行的姿勢仍然只能用「蠢萌」來形容,她經常一條腿膝蓋支撐,另一條腿用腳掌推動身體,翻滾到垃圾桶旁,哪怕失去平衡額頭拍在地上,也要拚命爬起來(這麼尊貴的寶寶,成天翻垃圾桶是怎麼回事)。我的讚歎經常脫口而出,看,身殘志堅的寶寶!

爬行並不是「人生必需的一環」

儘管兩個孩子的大動作發育有兩個月的差距,但從發育的角度看都完全正常,甚至談不上孰優孰劣,米菟在另一些技能上有明顯的優勢,她八個月就會指東西給我們看並且順著我們的指向看過去,也很會自己玩。

指東西給媽媽看的米菟。圖片:桔子

老話說,七坐八爬,十站周走,實在是一個粗放的標準。大多數嬰兒會在八~十個月之間學會爬行,也有的人只經歷短暫的倒爬就跳過一切和地面有關的動作,直接開啟「扶家具行走」(furniture walking)階段。甚至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部落,嬰兒從來都不經歷爬行的階段。

圖片來自David P. Tracer

所以這個部落里的孩子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爬,最多會坐在地上手腿並用地用屁股挪動前行,在他們的看來,爬行才不是什麼發育里程碑,挪屁股才是……在育兒法上,他們並不孤單,在巴拉圭、馬里、印度尼西亞,孩子也是這樣「豎著」長大的。

這位人類學家測試了這113個小嬰兒的神經肌肉發育情況,包括坐、站立等等需要大型肌肉協調的動作,但是把測試動作分成水平姿勢和豎直姿勢,發現一多半的孩子做不好水平動作,豎直動作表現就好得多,相對來說,在美國本土孩子們更多在水平測試中勝出,卻在豎直動作上表現欠佳。

看來,發育里程碑也可能和我們給孩子創造的機會有關係。孩子有各自的妙招,最終殊途同歸,終將邁出直立行走的腳步。

那是不是我們什麼也不用做呢?

當然不是。爬行對身體協調能力和運動技能的鍛煉毋庸置疑,對認知的發育亦有貢獻。

寶寶獲得行動能力的同時,會和你建立起全新的聯繫,最開始,他的安全距離可能在離開你兩米之內,每遠離一點,他會回頭確認你在關注著他,慢慢地,他能安心爬到離你更遠的地方。

隨著長大,寶寶的視覺也在變好,最初他們都是小近視眼,遠處的物體對於他來說在距離上沒有明確的概念,現在,他們能看到更遠的地方、看得更清晰,還能運動到遠方的物體邊上,同時用爬行的費力程度來「丈量」距離的遠近。

從能爬開始,有選擇的人生就帶來了全新挑戰,「這個墊子有高度,爬下去會不會倒栽蔥……」,或者「怎麼抓住那隻並不想和我一起玩的貓!」你可能覺得這些太微不足道了,但米菟可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終於能自信滿滿地爬下厚厚的地墊,或者爬過拖鞋等障礙物呢。

圖片:桔子

對於爬行這件事,有些國家比我們有更多的反思。我們小時候聽說,外國流行寶寶趴著睡,因此外國寶寶的腦殼都又窄又好看。

上世紀40年代,一位美國兒科醫生髮現,趴著睡和新生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相關,其後也有科學家提出假說,新生兒猝死可能是由於特彆強烈的潛水反射(趴著睡的時候寶寶的臉和床緊密接觸),因為潛水反射恰好會導致嬰兒屏氣和心跳減緩。

因此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兒科學會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躺著睡」運動,以至於現在我們媽媽有時候買外國的嬰兒睡袋,上面還有「back is best」字樣呢。

躺著睡的米花。圖片:桔子

躺著睡運動效果立竿見影,如今新生兒猝死減少了至少一半,但很快歐美的兒科醫生們也看到了「副作用」——媽媽們被驚嚇過度,甚至寶寶醒著的時候也不太敢把孩子趴著放。醫生召集了三百多個兩個月以內的寶寶,讓媽媽們記錄他們的睡眠姿勢,再追蹤運動發育,最後發現,躺著睡和一系列運動技能發育滯後有相關性,比如抬頭、左右扭頭(成天躺著怎麼抬頭啊),甚至後續的翻身、爬行、坐起來和扶著東西站起來都受到了影響,奇妙的是,到了寶寶們走路的時候,影響卻消失了。

保守派的科學家覺得,權衡利弊,這點小延後根本無關緊要,美國兒科學會說話更加周全,他們強調,媽媽們還是要多幫寶寶,盡量「躺著睡,趴著玩」。小寶寶多不容易,軟軟的小脖子立不起來,剛抬起來一點就趴回床上,好有挫敗感的,如果媽媽能幫他們一把,比如用枕頭或者墊子幫助他們抬高上身,以及在他們開始匍匐前進、上肢力量還不夠的時候用毛巾承托起身體,寶寶一定能發現,有高度的世界更有趣。

藉助抱枕看得更高的米菟。圖片:桔子

爬行的確是人生中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時刻,寶寶頭一次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抵達想去的地方,眼睛看到的距離,第一次有了直觀的感受;在能夠爬行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也發生了飛躍,能伸出小手指,指向他們喜歡的燈、小鳥和花朵;能仔細地捏住小零食,在小手之間傳遞,慢慢送到嘴裡;如果把他們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最喜歡的媽媽的臉)藏起來,他們會瞪大眼睛去尋找——總之,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人」了。

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節奏,沒有一個人能在各項指標中全數「勝出」,每個孩子也都一定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人的發育,是一個緩衝容量特別大的體系,不用特別在意一時的「落後」。到他們終於有一天奮力爬到你身邊,扶著你的腿跌跌撞撞地站起來,揚起小臉滿懷期盼和依戀地望著你,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欣慰的了。

出生第一周就來果殼「上班」了的小米菟。圖片:桔子

出生第二周的小米菟。圖片:桔子

媽媽們是不是還沒有看夠?

果殼網和惠氏S-26為媽媽們(以及准媽媽們)聯合推出了一系列的「小大腦棒棒答」知識短視頻,想了解更多的孕媽和寶寶的「小事兒」,歡迎關注果殼網以及果殼網微博。這些「小事兒」都會陸續發布。

參考文獻:

[1]Matturri, L., Ottaviani, G., & Lavezzi, A. M. (2005). Sudden infant death triggered by dive reflex.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58(1), 77-80.

[2]Abramson, H. (1944). Accidental mechanical suffocation in infant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5(5), 404-413.

[3]Davis, B. E., Moon, R. Y., Sachs, H. C., & Ottolini, M. C. (1998). Effects of sleep position on infant motor development. Pediatrics, 102(5), 1135-1140.

[4]Majnemer, A., & Barr, R. G. (2006).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position and early motor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49(5), 623-629。

果殼網

ID:Guokr42

為什麼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出來?

長按它,向果殼發送【二維碼】

獲得答案!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怎麼讓比薩斜塔變得比斜更斜?答:把同一張照片貼上兩次
怕得要死也要看!恐怖片為啥這麼有魅力?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