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勢生存的「流浪方國」——郕國,先遭魯國蠶食,後被齊國兼

強勢生存的「流浪方國」——郕國,先遭魯國蠶食,後被齊國兼

說起春秋郕(通『成』)國,知之者甚少,在諸侯林立的春秋時代甚至絕少被史書提到,但據出土文物「郕伯孫父鬲」,推測其早在武王克殷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可以說是所有姬姓諸侯國中最早封國的,只不過它曾幾度遷國。

它最早的受封地在今陝西岐山一帶,是個打實打的西方諸侯國。但到了東周初,隨著周平王東遷洛邑,郕國也舉國向東遷徙,搖身一變成了東方諸侯國,其跨度之大令人咋舌,可能也是整個東周唯一橫跨東西的「流浪方國」了。當時東方齊魯衛等大國林立,郕國東遷之後少有拓展的餘地,因受周邊大國的擠壓,幾度遷徙,成為春秋時期著名的「流浪方國」。

春秋中期,強國雄起,郕國至滅亡時都城在今山東濟寧汶上。

郕國爵位為伯,始封君是周文王姬昌第七子、周武王第五弟姬叔武,因受封「郕」,故也叫郕叔武,郕叔武也是現在成姓的始祖。

郕國國土面積不大,雖然比周邊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建立的早,但由於受歷史因素影響,根基始終未穩,國力自然強盛不起來。而且周邊齊魯衛逐漸強大,郕國被夾在中間,迫於威勢,朝秦暮楚,沒少挨打。

郕國的國君們也不是不思進取,歷代君主都想改變這種被四面受敵的被動局面,由於相關史料不足,只能從其它國家的記載中窺探零星。

《左傳·隱公五年》記載:衛之亂也,郕人侵衛,故衛師入郕。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為公元前718年,這期間被夾於齊魯衛三大國之間苟延殘喘的郕國趁衛國動亂之際突然襲擊衛國,結果導致衛軍入侵郕國。

郕國為什麼趁這個時候偷襲衛國?衛國發生了怎樣的動亂?據《左傳》記載,衛宣公元年四月,鄭莊公派兵攻打衛國,以報「東門之役」(指公元前719年,衛國曾助宋殤公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事件)。衛國聯合盟國南燕國奮力抵抗,但最終被鄭國打敗。正是這個節骨眼上,郕國看準時機,偷襲了衛國。

不過從記載來看,此次偷襲,郕國並沒有得利,從「衛師入郕」來看,估計吃了敗仗。此後郕國更是一蹶不振,為苟且偷生只好依附齊國或魯國,但齊魯兩國也不是好侍候的爺,經常動不動聯合起來欺侮弱小的郕國。

《左傳·庄公八年》:「夏,(魯)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齊魯兩老大哥聯手討伐小弟弟郕國,迫使郕國投降,最終郕國降於齊國。此後郕國國土漸小,被迫遷都。

郕國的災難並沒有結束,公元前615年,郕國國內發生了內亂,郕侯死後太子並沒有繼承君位,而是被人代替,太子只好出逃魯國,向魯文公獻上重禮,以求援助。魯文公收受賄賂,最終幫助郕國太子奪得君位,但從此郕國徹底淪為魯國附庸。

至春秋末年,郕國國君實際上已經成了魯國的一個大夫,到後來成為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的采邑,最後被齊國吞滅。

時勢弄人,誰也無法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郕國雖然不甘示弱,幾經掙扎,也不乏有英主降世立志圖強,但由於受地緣壓勢的影響,資源有限,郕國四面楚歌,無法伸展。也曾利用齊魯兩國的矛盾為自己爭取空間,強勢生存,最後仍逃脫不了被兼并的命運。

文/堰風

他一度復興了鄭莊公的霸業,卻曾因為權臣作遂被迫退位苦熬十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她面臨史上最坑人的選擇題,但最後選擇的結果足見她的殺伐決斷
「水上之國」——江國的命運沉浮,被楚吞滅時連秦穆公都深感羞愧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