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是如何把手機價格從幾百塊做到1萬6的?

華為是如何把手機價格從幾百塊做到1萬6的?

最近,我們被一則「史上最貴華為1.6萬的手機」給刷屏了。原來是華為在巴黎召開了發布會,展示了新款Mate RS保時捷設計手機,6GB+512GB 2095歐元(約合人民幣16304元),成為有史以來華為最貴的手機。

新款機型名稱為:Mate RS保時捷設計。是由華為、保時捷、徠卡聯合設計的,外觀極簡的風格,現在流行的玻璃機身,支持防水防塵IP67,設計靈感來源於保時捷911設計!屏幕方面沒有使用現在國產機大熱的劉海屏,而是採用S9那種上下超窄的全面屏。尺寸為6寸的曲面屏,達2K級別,顯示效果杠杠滴。正面下面有PORSCHE DESIGN的logo,檔次感十足啊!

華為Mate RS定於4月12日上市,價格上遠遠把iPhone X甩在身後。針對目前iPhone銷售業績不斷下滑以及老美禁止在美國銷售華為手機的不公作為的情況下,華為牟足了勁推出了史上最貴的華為機皇,真的是為國爭光的壯舉啊!那麼作為國內一線的手機品牌,華為是怎樣在短短的幾年內做到手機從無到有,從低價到萬元手機的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優秀的通信技術積累 提起「華為」二字,人們的第一印象還是通訊設備供應商。這家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公司,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象徵。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手機初期:還是習慣於和大企業做交易,不重視自身品牌形象 2003年7月,成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手機業務部華為手機展示2004年2月,作為中國第一款WCDMA手機參加法國戛納3GSM大會,並在大會現場進行了豐富的業務演示。 不過,當一個品牌需要直接面向消費者時,「低調」就成為了一個障礙。華為開始在手機終端業務發力之後,如何從一個B2B品牌轉為大眾接受的B2C品牌,成為華為終端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其實華為很早就涉足終端市場,不過最初華為是依靠為運營商定製機起家,早期華為熟悉的套路是:根據運營商提出的需求,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控制成本,造出儘可能低價的手機。有些手機甚至都沒有打上華為的logo,而是直接以運營商的品牌出售。本質上說,這依然算不上B2C,因為採購方是運營商,華為依然是對運營商的需求負責。「竭盡所能滿足客戶需求」,這是華為的強項,也是華為多年服務於運營商所積累的經驗。

華為手機過渡期:開始走上自有品牌的道路。當華為開始發展自有品牌的時候,大量生產中低端機子,雖然市場份額占的不低,可是利潤方面很不樂觀。經過幾年的摸索,華為手機在品牌塑造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方向,也有了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花粉」。華為在逐漸讓自己的手機產品往中高端市場集中,而不再去拼低端手機的出貨量。手機初期很多低端的華為機子,讓華為手機的品牌暫時很難往中高端的形象變身,舉步維艱。

華為手機的發展歷史及現階段分析

以2012年發布的P1為例,這可以算是華為手機進軍高端塑造品牌的首個嘗試。P1是在2012年1月舉行的國際電子消費展(2012CES)上正式發布的。但在此之前,為了最求更薄的效果,華為內部已經斃掉了很多方案,付出了大量的研發成本。最終全部推倒重來才有了P1的問世。而一些已經發布的產品,也給華為帶來了不少經驗教訓。比如P1發布不久之後推出的D1,產品上市時間被推遲了大半年,宣傳時機和消費者關注度早已錯過。其原因就在於,與海思晶元的磨合出現問題,導致產品必須修改。

類似這樣的「波折」在競爭對手看來也許是鬧笑話,就像看一個小學生自己在那瞎折騰。但在華為內部看來,這些都是難得的實戰經驗。從華為P6的發布,到現在的Mate10,榮耀10,P10的發布,一代又一代凝結設計師無數個不眠之夜的結晶,贏得了市場的一致認可。

具體來說,華為手機將選擇西歐、東南亞、拉美等地的一些大國作為突破點,與當地主要渠道合作夥伴建立緊密關係。「隨著華為手機在市場上知名度的提升,一些國家的主要渠道商很樂於與我們開展合作,這在過去是很困難的。」徐欽松說。與此同時,華為手機還將致力於在一些主要國家建設零售體系。

對於華為的高端路線手機,不知大家有什麼看法呢?小編來做個測試吧,假如給你足夠的預算你是會選擇老美的iPhone X還是支持華為Mate RS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鹽城通信圈 的精彩文章:

TAG:鹽城通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