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漢相爭近五年,為何劉備要在關鍵時刻提出議和?兩個目的

楚漢相爭近五年,為何劉備要在關鍵時刻提出議和?兩個目的

楚漢相爭近五年,項羽和劉邦在廣武澗僵持不下,但楚軍的後防和糧草在劉邦派出的彭越、劉賈等人騷擾下而千瘡百孔,而韓信又成功剪除了歸附於項羽的齊、趙、魏等諸侯國,項羽可謂到了強弩之末,劉邦之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率先提出議和的請求,目的有兩個。

一是調虎離山的需要。那知道,在廣武澗對恃的期間,劉邦的日子並不好過,特別是在「單挑」時被項羽一箭射中了胸口,差點斃命。後來帶傷連夜巡視軍營,才穩定軍心。為了忽悠項羽撤軍,給自己贏得喘息的機會,同時也盟軍的到來贏得時間,便想出了議和的請求,這樣項羽議和後肯定要撤軍,一旦離開了「經營」已久的牢固根據地,就如同大虎離開了山落入了平原,再圍攻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是為救家眷的需要。要知道,彭城之戰,劉邦的老父親劉太后和妻子呂雉都成了楚軍的階下囚,楚漢爭霸的後期,項羽曾以劉太公進行要挾,威逼劉邦投降。雖然狡詐的劉邦不吃這一套而使項羽的威逼計落空,但劉邦深知,自己的家眷在項羽手上終是一顆定時炸彈,為了消除隱患,他打出了議和的晃子,並要求項羽釋放人質。果然,項羽和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後,為了表示「誠意」,很「大度」地放了劉邦的家眷,讓劉邦心中的小算盤成功了。

協議簽訂後,項羽奉行盟約,立馬按約定開始撤軍。然而,項羽不會料到,這平靜的背後,是巨大的陰謀,正排山倒海地向他襲來,因為此時的劉邦非但沒有撤軍,反而選擇了進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皇帝到底是如何報答乳娘的?歷史學家:看看例子就知道了
三國時期,楊修之死難道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曹操殺楊修,死因有二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