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斷案故事: 假盜墓者屈打成招, 真盜墓者現身說真相得到獎賞

古人斷案故事: 假盜墓者屈打成招, 真盜墓者現身說真相得到獎賞

原標題:古人斷案故事: 假盜墓者屈打成招, 真盜墓者現身說真相得到獎賞


《玉堂閑話》由五代王仁裕(880-956)所撰,是其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較高地位。


內容主要涉及唐末五代時期中原、秦隴和隴蜀地域的史事和社會傳聞,多數為王仁裕親身經歷或來自於同時期當事人敘述的記錄,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

《玉堂閑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案例:


唐光啟、大順年間,褒中縣有個偷盜挖掘人家墳墓的人,縣衙搜捕很長時間沒有捕獲,上級府衙督促得很嚴厲。


忽然有一天抓獲了,交給有關衙門審訊,但是滯留、遲延一年,沒弄清真實情況,縣衙兇狠地用鞭子、棍子抽打,什麼酷刑都用盡了,終於取得了供詞,其中牽連到好幾個人。


縣衙、府衙都認為這案子已經弄得十分準確。等到要處決的時候,刑場旁邊有個人捋起袖子大喊著說:「王法難道能容忍殺害無辜普通人嗎?挖掘墳墓的是我,我每天都在人群之中,沒有被你們抓到,然而這個人有什麼罪過,卻要殺他,請你們趕快放掉他。」

不久他交出墳墓中偷盜的贓物,經檢驗,一點差別也沒有;那個被判決的人,也交出過那些「贓物」,經檢驗也不錯。


等到州長官勸誘、盤問那個被判決的人,他說:「我自己雖然知道沒有罪,可是我實在承受不了那些酷刑,就讓親人假造了這些贓物,希望早點死去。」


州長官很吃驚,把全部案情上奏給朝廷,判處獄吏有罪,無辜受誣陷的人得到釋放,自首的人被賞給一個衙門裡補缺差使。



按《唐律》規定,凡發冢盜墓,「已開棺槨者,絞」。

本文所載褒中有墓被盜,顯然棺槨已開、陪葬器物俱失,情節很嚴重,因此上級主管部門急促督辦。


而當地官吏為應付上司,竟胡亂抓來一個所謂的盜墓者,用酷刑拷打逼其招供,妄引數人且偽造贓證。


真正的盜墓者,能在刑場上挺身而出,自認有罪,既解救了受冤之人的性命,又揭示了官府無能的本質。


他顯然是個良心未泯,具有不懼死的氣質和風度的豪俠之士。或許正由於這個緣故,朝廷不僅沒追究其罪責,反而給予獎勵,讓他在縣衙任職。

獄吏卻因違法枉陷,受到了應得的懲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1864年曾國藩達到人生巔峰,令其低頭一拜的人是誰?
看了和珅家產的清單, 才明白什麼叫富可敵國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