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5枚巡航導彈轟炸後,特朗普宣稱敘利亞「任務完成」,究竟是什麼任務?

105枚巡航導彈轟炸後,特朗普宣稱敘利亞「任務完成」,究竟是什麼任務?

105枚巡航導彈轟炸後,特朗普宣稱敘利亞「任務完成」,究竟是什麼任務?

綜合美媒,敘利亞政府軍日前被美英法指責疑似動用化學武器,攻擊反政府軍控制的杜馬鎮,造成大量百姓傷亡,美國、英國、法國三國聯軍則發射導彈,聲稱摧毀敘利亞境內三處化武基礎設施,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發推文歡呼「任務完成」,但特朗普先前才說計劃把美軍撤出敘利亞,加上前總統小布希2003年出兵伊拉克時,也說過相同的話,結果伊拉克戰爭打了8年,因此特朗普口中的「任務」究竟是什麼?目前沒有答案。

長期反對美國介入中東 卻二度下令轟炸敘利亞

《紐約時報》指出,消滅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並讓美軍撤離中東戰場是特朗普上任至今的首要目標,而他在本月3日與國安幕僚開會時,表示美軍很快就會撤出敘利亞,還說維持敘利亞長期穩定與重建並不在美國的計劃範圍內,但特朗普在美國東部時間13日晚間卻宣布,已下令美軍朝敘利亞發射導彈,此舉顯示,特朗普與前任總統奧巴馬的立場並沒有差別。

這是特朗普第二次下令美軍向敘利亞發動導彈攻擊,他自詡強大的作法,凸顯他是國際社會中的強人,但諷刺的是,他又打從心底認為美國自911事件後涉入中東問題,完全是浪費性命和財力。特朗普下令對敘利亞發射導彈,是要懲罰敘利亞總統巴薩爾.阿薩德政府4月7日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這個舉動再次告訴美國人民,特朗普正試圖解救中東人民。

2018年4月13日,美英法三國聯軍發射巡航導彈攻擊敘利亞「化武設施」。

轟炸成效有限 俄羅斯、伊朗也沒付出「沉重代價」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時期負責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務的副國安顧問歐蘇利文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不認為這次導彈攻擊有講清楚美國的策略,理論上來說,發射導彈攻擊化武設施,與撤離打擊IS的美軍二件事不一定互相矛盾,但轟炸敘利亞確實凸顯撤離美軍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美國)在敘利亞的目標為何。」

美國樂施會(Oxfam America)高級政策顧問高茨裘克則稱:「敘利亞持續發生的屠殺和戰爭罪行,徹底凸顯敘利亞百姓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的幫助,但特朗普政府卻沒有終結敘利亞內戰的明確策略,反而大幅減少人道援助,甚至對難民關上大門。」美國與英國、法國聯合進行的導彈攻擊,只有些微成效,也不像特朗普誇大口說要讓俄羅斯和伊朗「付出沉重代價」。

2018年4月13日,美英法三國聯軍以巡航導彈攻擊敘利亞化武設施。

敘利亞內戰與IS勢力有關 特朗普無法切割

美國媒體提到,特朗普對解決敘利亞內戰問題幾乎毫無興趣,他把敘利亞分成二個部分來看,其中一個是對付IS,而特朗普近期聲稱打擊IS快取得勝利,但對於各方勢力引起的內戰,特朗普則是碰都不想碰,且3月30日在俄亥俄州一場活動上直言:「我們將自敘利亞撤軍,很快就會撤離,現在該讓別人接手處理了。」不過內戰與IS勢力消長卻互相影響。

另外,《紐約時報》推測特朗普可能是聽取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意見,對敘利亞採取「不痛不癢」的導彈攻擊,而非選用立場鷹派的新任國安顧問波頓(John R. Bolton)的建議。前副總統拜登的國安顧問卡爾(Colin H. Kahl)說,特朗普「聰明地避免攻擊敘利亞政府部門,因為會造成俄羅斯人傷亡慘重」,但現實面來看,導彈攻擊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幾乎沒有任何大的傷害。

「跨越紅線」就打!特朗普不像奧巴馬「毫無作為」

對於敘利亞內戰問題,特朗普現在的處境與奧巴馬並無差別,但他仍試圖做出區隔,現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14日出席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時直言:「我早上跟總統通過話,他說"敘利亞政府若膽敢再發動毒氣攻擊,美國會槍上膛準備射擊(locked and loaded)"......當我們的總統畫下紅線時,就會守住紅線。」換言之,特朗普不會像奧巴馬,對敘利亞跨過紅線而毫無作為。

《美聯社》也說,2013年特朗普還是普通百姓時,曾說奧巴馬「應該跳出敘利亞地獄」,還痛罵奧巴馬對敘利亞使用化武,只是「警告」不要跨越紅線,並沒有做出任何軍事響應,這讓奧巴馬顯得相當懦弱。《紐約時報》諷刺,特朗普經常忘記歷史,因為他在推文中用了小布希總統時期的「禁忌用語」:「任務完成」(Mission Accomplished)。

使用「禁語」形容這次轟炸 美國脫離不了敘利亞內戰?

小布希總統時期的白宮發言人佛萊雪(Ari Fleischer)推文寫道:「呃......我建議他不要在推文最後使用那句話。」2003年5月,小布希總統登上「林肯號」航空母艦時,他的背後有個寫著「任務完成」斗大字樣的海報,而小布希總統同年3月下令出兵伊拉克,最後這場戰爭在2011年才結束,因此「任務完成」成了「禁忌用語」,白宮官員曾解釋,「任務完成」是恭賀航空母艦的官兵返回美國,卻因美國攻打伊拉克而變成帶有負面意思。

2003年5月2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林肯號航空母艦上宣布,美軍攻打伊拉克「任務完成」。

奧巴馬時期的白宮中東政策專員高登(Philip H. Gordon)則說,特朗普最大的一項挑戰就是用恰當的字眼來形容他的作為,並稱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發言更為明確,他們認為這是嚇阻阿薩德當局再用化武攻擊百姓的合法策略,但也註明無法達到更廣的目的,「不過風險是,這個總統與政府,有足夠的原則和控制力在衝突中找到平衡點嗎?畢竟這不是他的專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勝友 的精彩文章:

日本計劃購入首艘軍用油輪 強化「西南防禦」與東海巡邏!
起飛前座艙內喝得爛醉 葡萄利亞航空副機長被捕

TAG:黃勝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