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吧,看看銀行躺著掙錢的秘密,談一談理財的必要性
不一定原創
正所謂
天生自棄難勵志
二百五的腦袋
賈寶玉的心
一個還沒有瘋的藝術家
正是在下不一定
敬請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不一定吧
這幾天跟銀行打了幾天的交道,所以今天就說說銀行。印象中,老一輩的人都會把積蓄都放在銀行,而且常常是死期,或許叫做定期。
對於他們來說,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被騙。
前期咱們吧可沒少說老年被騙理療器具、古董收藏、按摩椅傳奇的騙人方式,老年人已經成為研究的對象。但同時我們又知道,現如今的銀行的定期收益實在是太低了。
低的可憐,而且可憐人似乎真有可恨之處。
以工商銀行5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為例,其收益僅僅為2.75%,10萬塊錢存進去,十年後連本帶息只能拿到13.1萬,說不定都不夠物品的漲價,可能這也是國家鼓勵資本經濟流通的方式之一吧。
凡事有但是。
大家不妨想想,凡是把錢存在銀行的,而且尤其是那些定期的人,很多都是生活中比較艱苦的那一類人,或者年齡較長的人,他們的積蓄是每天省吃儉用一點點結餘下來的。
於是,那些越是節儉的人卻越是貧窮,今天就來說說銀行躺著掙錢的方式。
您好,請幫我點一下廣告
2017年,全球最賺錢的五家公司,有四家是中國的,他們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以及中國銀行。
這麼高的營收是怎麼來的?
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收入結構圖,銀行73.4%的收入來自存貸差,即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利率差。
還是以工商銀行為例,其一年期的定期年化收益僅有1.75%,五年期的定期也不過2.75%,但銀行借錢出去的時候利率則要遠遠高於這個數字:中型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在8%-9%,小微企業甚至高達15%。
這中間巨大的利率差,就是銀行能夠「躺著賺錢」的秘密。
尤其是2003年-2013年,這十年被稱為銀行業的「黃金十年」,那時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全面推開,大大小小的銀行都能躺著賺錢。
而2013年之後銀行業進入了兩極分化。
因為除了利率市場化之外,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的第一大貨幣基金——餘額寶誕生了。
央視知名記者鈕文新(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新聞評論員)曾把餘額寶比作吸血鬼,說它吸了銀行的血。
這幾年,但凡有一點點理財意識的人,都不會再把大量資金拿去銀行存定存了,因為哪怕是放在餘額寶里,收益也明顯要比定存高。
但隨著餘額寶資金規模的不斷增大,對其的監管也變得越來越嚴。
2017年5月,餘額寶個人賬戶的資金上限從100萬下調到25萬,3個月後,又再次下調到10萬。2017年12月,餘額寶單日購買額度限制到2萬。
再到了今年過年的時候,餘額寶已經開始限量發售。
不過在此之前,我早就已經不再把錢放在餘額寶了,因為4%出頭的年化收益,對懂一點投資理財的人來說,還是太低了。
為何要建議大家理財,請參考以前的文章:


※格鬥狂人打贏詠春選手?詠春師父:估計徐曉東傷更重!
※不一定的事 你還抖音呢
TAG:不一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