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多年前,這位皇帝不聽臣子建議,多年後被趕出皇宮結局悲慘

兩千多年前,這位皇帝不聽臣子建議,多年後被趕出皇宮結局悲慘

在朝代的更替中,出現了無數之君主,其中傑出之君主也不在於少數,但是暴君、昏君也是有的,最終慘死的也有。在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里,有一件叫害夫簋的青銅器,特別的引人注目,這件文物有很多特別之處,外觀上特別的美觀,做工方面也是特別的精靈,最特別的應該是屬器物上的銘文,這件青銅器就是商周時代周厲王自我標榜而鑄造的重器銘文,全都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自吹自擂之能事!

那麼,事實上,周厲王又是怎麼樣的一個君主呢?我們且來看看。

據記載,周厲王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在其在位期間,可以說是德不能懷,威不能制,雖然他在政治、經濟等方面要進行大改革,但是他以國家名義山林川澤,把百姓謀生之路給壟斷了,把工商業者之路給截胡了,天下之財貨都被其壟斷了。而百姓為了生計,又不得進山下河,那些夥同們又趁機敲詐勒索,如此惡對天下之百姓,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在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時,大夫芮良夫就曾極力反對,諫阻周厲王不得用他,認為用他周朝會敗落的。如今看到周厲王掌政,民眾如此苦不堪言,怨聲四起,不得民心,終會引發暴動。

芮良夫規勸周厲王: 「天地山川之財利,是天地之所有的,是天下蒼生共同享用的,如果說一個人要獨佔的話,那麼危害是非常之大的,是發生很多對國家、對江山統一不利的事情的,是沒法長治久安的!而您如今專擅其利,那麼這可是跟天下人為敵呀,這樣做是肯定不行的,國家早晚都會衰敗的!不要說您是君王,哪怕是一個普通民眾這樣做的話,都會被人憤恨,會被稱之為強盜的!如果君王在再如此下去的話,那麼您這是給國家埋下禍根呀!」面對著芮良夫的苦口勸說,周厲王是一點兒也沒有為之所動,甚至認為這項法令必須加強力度推行下去。

周厲王執意如此,如此一來,百姓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生路被斷了,民怨沸騰了,當百姓們對國家看不到一點點希望的話,他們活命的根本完全被壟斷的情況下,那麼他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可以說是活生生的官逼民反。當他們被逼急了,反正都沒有活路了,那麼他們也是會拚命的。我們也知道,老百姓一旦造反的話,那麼就代表著他們對於死根本就不在乎了。

這些狀況,在《詩經》中也有著相關的詩歌記載,其中有一首《桑柔》的詩就是描述當時的社會情況及老百姓的不滿,「亂生不夷,靡國不泯」、 「民之回遹,職竟用力」、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等詩句都是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百姓情況,詩中也警告周厲王如此這般,國家將要滅亡。

面對國家如此這般情況,心繫國家的大臣都為國家前程擔憂不已,召公苦諫周厲王,老百姓活不下去的話,是要造反的。而周厲王非但不聽,還認為此大臣謊報軍情、霍亂軍心,甚至還召來軍隊對於國人嚴加管制,若誰在發出什麼不得於當局的言行,當即殺掉。如此這般,沒人敢吐怨言,大家也就是眼神交流而已。

看到沒人敢出言,周厲王以為局勢得到了改觀,還得意的對召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認為老百姓都屈服了。召公一聽此話,擔憂之情更是增添許多,並告訴周厲王,要想堵百姓的嘴,是何其的難,可以說比堵河水還難,管理老百姓同治理河道是同樣的道理。同時,召公還談古論今,說前朝君王是如何處理政事的,那些歷史的經驗教訓都是很好的例子,告訴周厲王只有正確實施而不違背民意的政策法令才能讓國家國泰民安、興盛不衰。

召公誠懇的勸說周厲王,國家要長治久安的話,那麼作為領導者,是要聽到百姓的聲音,要讓老百姓的通過合理的渠道來表達意見,如果說堵住老百姓的嘴,拒絕老百姓的批評,那麼後果是很嚴重的,比堵住河流還要嚴重,這是關係到國家興衰治亂的大問題。

召公如此費心費力,可是周厲王完全不當一回事,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繼續著他的亂政。這個無知的暴君,以為自己萬馬齊喑,沒有他擺不平的事。僅過去三年時間,老百姓的怒火就已經到了極點,忍無可忍了,要燃燒起來了。市民、手工業者以及都城的駐軍,紛紛聯合起來,高舉起造反的旗幟要拚死一戰,面對如此形勢,宮廷衛隊可以說一觸即潰。周厲王更是倉皇出逃,逃到了彘,在公元前828年病死在這個荒僻之地。一代帝王,卻被百姓趕出皇宮,讓人笑談。

作為一個統治者,周厲王無疑是一個失敗的,而這也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真的是讓人噓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建立後,出現了一特殊的人馬,一旦被抓必死無疑,下場很悲慘
項羽之所以失敗,性格上有一致命的弱點,最終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