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藥不會能分開,分開就不能成為好中醫

醫藥不會能分開,分開就不能成為好中醫

歷代名醫大家都是通三理的醫術高人,通醫理,通病理,通藥理。他們治病手到病除,用藥如神。如今中醫能通一個的都很少,就是因為醫和葯分開了,懂醫不懂葯,懂病不懂治,有的只懂葯別的什麼都不懂,中醫醫和葯就是身和心的關係,身心不能合一隻能亂七八糟。

醫藥不能分開。

醫藥是一。如形與神之合。如醫者只是理論之醫。對葯的認識只是在書本上。治病效果要打折。因醫對葯的質量把握不大。存有諸多盲區。有良方而沒有良藥影響治病效果的事常可見到。中醫之人必須先認得目前在用的幾百味中藥。在條件許可對中藥產地,地道與否,藥材質量,每批進來的葯要親自察看。對葯的加工炮製也學會點。看的出。這樣開方心中有點數。我有習慣到一地會到市場去看中草藥。了解當地的中藥情況。中藥因地域不同會有些不同習慣。對可進入藥店的中藥皆一一看聞過,入口嘗一下。

如果醫生把握不好葯這關,開的方常不能起好的著用。有的方對了病不起色,常在葯的質量上出了問題。這種令人痛心又無可奈何的事常有。有次我到一地方,就有人找我看病。頭下幾個人還好,後來人多了,又住在人家不方便。就到當地一中藥店去。老闆不識我但早已知道我開的藥方。我對老闆說你這裡有開方的地方嗎?老闆一聽高興的很。說可以。立馬買來新桌椅。要我在大店前坐堂。我說不好,你搞個外人看不見的地方。因此在店後面前面看不見,白天還要開燈的地方。對求者醫病開藥。病人來了有多少看多少,一陣看了就走人。一般一到三小時。有時一開方,生意好藥店抓藥來不及。出一些抓藥不準的事。幾天來藥店生意很好,老闆要求我能多坐一下。我不願意,我是因病人找我看病,才在這暫時用一下。聲怕當局知道不好。我在那裡中藥用量很大。空時,我對裡面的中藥皆一一看聞過。發現有很多常用中藥質量不好。比如炮附子,有點味道一樣。入口一吃覺得這是漂過頭,附子有點壞後幹了來炮的。這樣的附子叫藥店老闆立馬拿下不用。拿來幾個樣品附子我一一嘗過。認為差不多的留下用。發現其中黃芪,党參,甘草等葯質量皆不好,但也沒法。藥店老闆搞中藥皆二十多年,對葯的炮製與質量知的太少。他們只是做生意的葯人。我本想在不顯人注意的地方為人暫時的方便開藥一下。

但來時我皆不知。病人把我包圍著。專註看病不知外面的事。皆事後知。皆病人起鬨把那些人推走。我本夾著尾巴低調做人。自從不聲張。只是病人不知我難。大老遠找來看病。我盡點力做點事。

如今醫藥分開的治病方法,在表面上看醫生不做醫藥生意。實際上醫藥人變的花樣太多了。這種想讓醫生廉政。而醫人不參與葯的做法。對中醫來說不行。中醫不親自識葯,往往很多病治的不好。有次與一位碩士中醫談醫,講到有些葯要如何識與加工時。他說他做不到。做醫生,有規定藥房不能去。自己不能搞葯。我一聽完了,幾千年的中醫藥傳承。現在變了。這樣中醫的能力會大大消退。以後的中醫也許只能是紙上談兵的將軍了。講幾味中藥,

1川貝好壞質量如何識。川貝的品種多樣。現在大多種的,少數地方有野生的。化痰解毒之功能,不同品種產地差別太大。民間有個偏方治療咽喉有痰出不來,特別是老人或一些特別病人。痰阻在喉嚨里喘氣都難。此時有好川貝粉用水送下,多數人痰就化了。很管用。如果川貝質量不好。痰基本就化不動。反因葯多用對胃不好。這古代留下來的偏方在今天因葯的不地道失靈。有時治病之急因葯質量差而誤。野生川貝於我國偏西北這一地區的少數地生長的為好。人工種的川貝個頭會大點樣子白好看點。野生的大小不一表面有時不什麼好看,但你拿來一點入口中吃藥的質量好壞馬上明白。無論何種葯化痰解毒之功能強弱,葯一入口在舌上就明白。要把這事說清實在不知怎樣寫。我是因為吃過很多草藥自心有這種感覺。目前中藥里的川貝有時化痰好有時不好。多數因葯質量無法把握造成。

2黃芪,這是常用的葯。其質量因產地的不同區別很大。黃芪有分北芪,蒙芪,紅芪(少見),岩芪(少見)等多種說法。黃芪以北方較旱地山坡的為好,生長難藥性足。現在多數人工種。如果是偏北方種也好,就怕偏南的地方種的。那看上大根樣子的黃芪表面都不什麼黃,拿在手上輕,切面松而不緊文不密。聞一下青味不足,入口甜味道少。藥力補力皆差。所以不同產地不同種植時間收的黃芪質量皆有差別。如果醫者不了解。開方治病效果會受影響。

3人蔘,古代之參多為野生。現在多為人工種,產量高數量多。人蔘生長於北方。在不同地區種的人蔘質量有差別。不同時間挖的人蔘質量有差別。有時病人氣快斷,好的野生人蔘含口中一片氣可調起。而人工種用一斤也不管用。在三十年代明醫張錫純的書說道,人工種的人蔘,關健要救人時不如野生党參。而人工種的人蔘農藥用的多。藥性變燥。醫者不可不知。

還有現在種藥用什麼崔長的方式就更不好。一個中醫要深入了解中藥,花椒聞起來腥入口很麻的好,胡椒辣的好,蒼朮聞起來腥,斷面硃砂根點多密的好。白芷要香的。等皆得自己去見識。一個只教學生理論。不教學生如何識葯的教學方式。會斷了中醫的龍脈。我們常說中醫是天人合一理論。這不是好聽的。是要親身融入與感受的。我在農村時,遇到了一位在舊社會,幾代從事中醫藥的人。解放後中藥店在他手裡,停了不能開。因為成份高了點。他有四個孩子皆沒法學。我當時對中藥還不知。可在知青里我喜歡聽老人說話。他說當時開藥店自己採購葯,回來自己加工炮製。說熟地與黃精要九制。如何九制。如何蒸,如何調酒如何露宿如何曬太陽。如是做出的熟地性變溫,而濕氣少,補血之力強。熟地放久了會變的甜而粘。黃精也是如此之制,補腎力強。補精神好。他說他家藥店在當地有名氣,他們自有的炮製法與人不一樣。他還教了我如何用燈火治病之法。當今藥店的熟地與黃精大多炮製不好,藥力受到影響。

六、關注各家之說。

中醫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封閉人。要有廣大心量。尊重目前存在的各種醫學。不要與人對立。歷代以來中醫之書可謂之多如汗牛充棟。特別明醫之作之經驗,實為難得。要好心學習。不要把中醫來分什麼派,什麼傷寒,溫病,補土,攻下,經方,時方,火祌等派論。這些都是表面說法。中醫只有一派天人合一派。中醫如大海之水,分不清彼此。為什麼要說是長江水,黃河水,亞馬遜河之水呢?中醫是多元複合體,是百脈一宗。那些所謂之派之宗皆於枝節。不是根本。我們不能在某些泒宗影響也跟著一起走。在今天末古時代學點什麼,更多時候要到界外看與學。不要人家說河澗是攻下泒,張景岳溫陽泒,丹溪是滋陰泒。思想受到牽引,看他們的書,丹溪也有用附子等一類溫葯,景岳也有用麥冬,石膏等一類涼葯。在中醫里有泒別之爭會害了中醫,有不同見解之說或爭皆正常。其一宗溶入諸多宗。諸多又合一。一個過分強調某一宗最好,皆背聖義,非真善學人,容易走偏。非大道者。如今非法彼彼皆是。經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高下就是分別心,要有和合廣大之博懷。也是說正法,善法,可行之法,並非一定看經文來,只要與經典之義同,何必關其出於何人。對於名人與一般人所說,皆得平等取義。有時在大自然中感觸所得也是平等之法,大道之法。莊子說;「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其化均也」其;義;指諸多物。化;義;指,生(育)長,化,收,藏。春,夏,秋,冬來複去。生老病死。均;義;指天地廣大自然布施得當。「其化均也」,就是平等共存共生之義,自有規律,自然分序,山川河流高低錯落,樹木花草,動靜之物皆於自然,共存共生,各有不同,又於和諧。太陽月亮,自有升落。一切有序進行。有序分布流轉。生生滅滅如環無端。

中醫有過去的優良方法。民間醫藥學要現代人承認他,還要求人給點立足的地方。中醫的傳承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在這個天天都在變新的時代。現代醫學在現在與將來的某些時期獨領風騷。我們要明白這個現實。其有優點。但絕不是盡美盡善的。有其不足的地方。有些民間醫藥的優點其不會有。從古以來中醫有著自己的傳承方式。這種師徒間的中醫傳遞方式,延續了幾千年。如果今天不行了。在某些極少地方,能有一點點地留給民間的醫藥人。承認其方式。也許還能香火再續。但從目前來看已很難。我親眼所見民間有些特長的人,多已經不在。這種沒了這不會再有的事,今後也許只是故事。中醫的前身是在民間。民間醫學與中醫的傳承有其特殊性。不一定人材要從醫學院來培養。只有中醫人材的存在。才有中醫的存在。因歷史的原因有其自己的傳承方式。在今天社會的條件下,民間醫學不可能有多大的發展,相反是滯退或隱失。我們現代人能否給民間醫藥學給點歷史的尊重。其自留點地在陽光下有個空間。現代中醫多於書上理論,脫離自然較多,而實際變了味。有名無實普遍。在今天可見到。有一些中醫院連感冒這樣的病。完全用西醫的打針吊瓶或激素來治病。我是因病人在中醫院看不好找我看,說出了他們在中醫院的治療經過。才知有這樣的事。小病大治,儀器生化看病,沒大病的,被說的嚇出心理毛病的。事皆有。

如何學中醫我認為要先多經典開始。從看【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後看經絡學,藥性湯頭,診斷學。有條件要學點民間的草藥,針挑與傷科及手法。有些書要看,如【易經】,【莊子】,【老子】,【論語】,【金剛經】,【六祖壇經】,【心經】。這些經典,對人的智慧開啟,提升中醫水平極有幫助。學習切記不要入迷信中,要老老實實方能真受。學習經典依各人的水準來學,不能過急求成。難理解的先放一邊,好知的先學用。有些要過好長時間在某一經歷後才會明白。以上談了一些對中醫藥的看法。不足地方請明人多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正堂太極陳啟鋒 的精彩文章:

老出虛汗怎麼辦?學習中醫防治方法

TAG:合正堂太極陳啟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