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貿易戰終結30年繁榮,日本前首相:中國應吸取日本慘痛教訓!

被貿易戰終結30年繁榮,日本前首相:中國應吸取日本慘痛教訓!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將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涉及金額約達500億美元,涵蓋千餘種產品。特朗普這一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今日,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周一出版的人民日報上撰文稱,中國在很多領域進步飛速,直逼美國,令美國頗有壓力感。這與日本曾經經歷過的情形非常相似。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福田康夫(資料圖來源:東方IC)

以下為福田康夫文章全文: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所有人幸福》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旨在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幸福。「一帶一路」建設便是一項具體行動,通過促進各國合作,實現共贏共享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讓所有參與國,乃至全世界都能從中受益,增進所有國家人民的福祉。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是具有跨時代意義、非常了不起的倡議。作為鄰國,日本理所當然應該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並與中國合作一起造福各國人民。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新型國際關係理論是緊密相連的有機整體。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我一直期待著習近平主席就國際關係發表清晰明確的看法,令人高興的是,他提出了新型國際關係理論。倡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理論貫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人類夢想作為最終目標。對於習主席提出的新型國際關係理論,我舉雙手贊成。

如今,中國在很多領域進步飛速,直逼美國,令美國頗有壓力感。這與日本曾經經歷過的情形非常相似。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在被迫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後,日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值。這種劇烈變化也對日本的市場、產業、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現在中國不僅對美國,對很多國家都有貿易盈餘。這說明中國在全球化體系中發展得很好,說明中國企業抓住了全球化的本質,獲得了利益。全球化是什麼?全球化就是以低的價格生產質量好的產品。各國人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能生產物美價廉產品的國家貿易盈餘自然就會增加。如今美國的貿易赤字,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深受美國人民喜愛。在深受貿易赤字困擾的同時,美國更應該反省的是本國的生產模式。

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和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世界各國都非常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傾向。中國和美國早已是密不可分的合作夥伴。美國有很多產業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產品,與此同時,美國也有諸如農業等不少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產業。特朗普政府急於求成,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暫時緩解美國的貿易赤字,但如果不改變美國的產業結構,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貿易赤字問題。相信美國國內會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特朗普政府停止目前的貿易保護措施,美國政府應該及時進行政策調整。

中國的不斷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中國強大後會走向何方表示擔憂。在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係,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習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對於打消國際社會的擔憂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發表了非常精彩的報告,不僅對中國未來發展描繪了方向,還為解決世界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國際社會希望能進一步聽到中國的看法與主張,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相信通過媒體的客觀準確報道,世界各國將會越來越了解中國。

福田康夫上述文章所說的「日本的慘痛教訓」,究竟指的是什麼?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找到了一些資料,從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美國對日本發動的貿易戰和匯率戰,是怎麼將日本推向衰退的深淵的。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二戰後,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和增長,日本與美國之間於1955年在紡織品領域首次出現貿易摩擦。1965年,日本對美貿易開始出現順差,1968年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隨之日美貿易摩擦日益增多。這一時期,日美之間的貿易總體上是垂直關係,日本尚未對美國構成明顯的競爭,日美摩擦沒有受到更多關注。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點擊可放大)

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大國的地位不斷鞏固,美國在一些領域受到挑戰,日美貿易摩擦趨於頻發並不斷升級,摩擦的領域從紡織品逐漸擴大到鋼鐵、家電、船舶、汽車、半導體等。特別是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後,日本節能省油的汽車對美出口大幅增長,1980-1984年,日本對美出口在其總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35.2%,四年間提高11個百分點,加之里根政府實行高利率政策,導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急劇擴大。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點擊可放大)

在這種情況下,日美在汽車領域的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國開始將匯率作為緩解貿易收支失衡的手段。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達成《法國、德國、英國、日本以及美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的聲明》(以下簡稱:廣場協議),日元兌美元匯率被迫大幅升值。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查詢資料後了解,「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當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當時的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金融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隨後直到1988年度,日元升幅高達90%。當日元升值難達預期效果後,美國繼續打出一套組合拳:

1、1988年出台新的貿易法,啟用「超級301」條款。1989年老布希執政後,在對日鋼鐵、汽車、半導體等貿易摩擦中,都曾動用過該條款。

2、要求日本解決美國產品的市場准入問題,開放農產品、高技術產品、服務業等市場。

3、迫使日本進行制度性改革,1989年日美開始「日美結構協議」談判,就經濟政策、制度及企業行為等進行磋商,促使日本在流通體制、商業慣例等方面進行開放性改革。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點擊可放大)

據云核變數金融交易員消息稱,伴隨著實體經濟的衰退,日本炒房團、炒地團開始崛起,那個時候,日本處於癲狂的狀態,沒有人相信房價會暴跌。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產業競爭力下降,日美貿易摩擦逐漸消退。

然而挑剔貿易戰美國就獨善其身了嗎?答案並不是。

首先,摩擦中最大的受害者是美國廣大的消費者。限制日本產品進口,使國內消費者的商品選擇餘地減小,難以享用到質量高、實用性強的日本產品。

其次,美國國際形象受損。從本國利益和需要出發、在經濟低迷時挑動貿易摩擦來轉嫁國內矛盾,是美國慣用的伎倆。伴隨戰後日本經濟的崛起,美國不斷挑起對日貿易摩擦,同樣也暴露出其自私的本性和霸權主義。

最為長期的影響是,被保護的產業更加缺乏競爭力。如美國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所指出,「依賴保護的產業在碰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相對沒有辦法很快調整適應」,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在日美貿易摩擦的演進過程中,美國非但未能阻止日本經濟的進一步強大,反而讓本國的產業競爭力趨於下降,經濟地位下滑。到1980年,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從1955年的40.3%下降到23.3%。

此外,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表示,我們應該吸取日本的教訓,不能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我們既不應該引導匯率貶值,也不應放任匯率大幅升值。除了生產率決定的比較優勢之外,匯率的變化也會通過價格直接影響兩國的比較優勢。對此,我國在宏觀層面需要有審慎的應對。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人民日報、百度百科、雲核變數金融交易員、參考消息、金融時報等

轉載請註明

|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陳思成、香港來的梁x偉和鍾x良,到上海搖號買房!他們搖到了嗎?
受傷病困擾的傅園慧:請不起隊醫,治不好可能選擇退役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