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到底是如何登上皇帝寶座?至今還是個歷史之謎!

雍正到底是如何登上皇帝寶座?至今還是個歷史之謎!

有關野史記載說,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由於他少年無賴,酷愛飲酒、擊劍,康熙對他很不喜歡。雍正於是就出亡宮外,多方結交劍客力士。雍正有生死之交13人,為首的是位僧人,武藝高妙,驍勇絕倫,甚至能煉劍成丸,藏於腦中,需用時從口中吐出,若長虹,殺人於百里之外,號稱「萬人敵」。第二位也是武藝精絕。他能夠煉劍如芥,藏在甲縫,用時擲於空中,當者無不披靡。雍正對此二人非常佩服,常跟他們學習武功,所以也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康熙末年,聖祖康熙帝病重。雍正偕劍客數人,隱秘地返回北京。雍正神奇地竊出了康熙密詔,改「傳位十四太子」為「傳位于四太子」。雍正將密詔隱藏在身,進宮以後,在宮門外預布心腹。康熙宣詔大臣入侍,半晌沒有一人趨進。突然間,康熙發現雍正站在床前,就惱怒地取下念珠,向他擲去。隨即,康熙歸天。不一會,雍正出示遺詔,以念珠為證,宣告群臣,於是繼承帝位,為清世宗雍正皇帝。這段記載,有鼻子有眼,真是神乎其神,但很明顯,它只能算是傳聞而已,不足為信。

雍正的確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史籍上說,他生有異征,天表魁偉,舉止端凝。正史上記載,康熙三十七年,雍正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為雍親王,六十一年十一月,代康熙祭祀圜丘。十一月甲午,康熙病重,召雍正至於齋宮,宣詔嗣位。聖祖去世,辛丑日,雍正即位。命貝勒允禩、皇十三弟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政務,召撫遠大將軍允禵返回京師。這是清末的正史所載。很顯然,其書語多隱諱,很難讓人詳其始末那麼,雍正究竟是如何奪得帝位、登上寶座的?

康熙帝14歲得子,在位60年,共有35個兒子。長子允是庶妃所生,沒有資格立為太子。次子允礽生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是孝誠皇后的嫡子。允礽出生不久,其母不幸去世,康熙對他非常疼愛。允礽剛滿周歲的時候,康熙就冊立他為太子,成為法定的皇位繼承人。康熙對允礽精心培養,為他聘師傅,設書室,使他熟悉古今,嫻習騎術。經過幾年的師授教導,允礽也確實不凡,他博通古今、精於騎射,通曉滿漢文字。可是,成年後的允礽,高傲自大、恣意妄為,放蕩不羈。康熙對他的智慧出眾、英武超群非常欣喜認為他的才能可以君臨天下;但同時對他放蕩不羈、招惹是非的性格深惡痛絕。這種矛盾的心理一直在康熙的心中反覆衝突,終於在立太子後33年,即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四日,下詔廢去太子,將他嚴加圈禁。這時的康熙,已經是50多歲的人了。廢除太子後,康熙經歷了六個輾轉反側的不眠之夜,最終還是以「狂易之疾」為允礽開脫。康熙是位睿智而果斷的皇帝,在事關重大的太子廢立上如此舉棋不定,說明他的心中有著激烈的矛盾衝突和深深的憂慮。

在康熙為允礽開脫的時候,三阿哥允祉乘機進奏,說廢太子之所以如此,是由於大阿哥允禔指使喇嘛僧濫施鎮魘術使其瘋魔,禍根是在皇長子。於是,康熙在廢太子半年以後,即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又重立允礽為太子。康熙希望經過這次警告,允初會有所醒悟。可惜,太子稟性難移,他在立為太子以後,又漸漸地故態復萌,淫慾暴戾。因此,三年以後的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太子再度被廢。康熙雖然有恨鐵不成鋼之嘆,但他對於允初的安全還是要作認真考慮的。當時圍繞著皇子的廢立宮廷諸皇子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廢皇子時時有被加害的危險。康熙不得不詔令侍衛,將允礽再次嚴加「圈禁」。

本來,如果皇儲確定,宮廷中就會形成一個不可爭辯的勢力重心。可是在皇帝垂垂老矣的康熙末年,太子卻幾度廢立,父皇的猶豫不決便在皇子們的心中激起了狂風巨瀾。於是,他們結黨樹勢,紛紛捲入了皇位之爭。在隱隱形成的眾多勢力集團中,數八阿哥允禩(音si)一派最為強盛,允禩不僅擁有自己雄厚的集團勢力,而且還獲得了各有一定實力的允糖、允、允禵的全力支持。相比之下,雍正一派只是自成一系,到後來,願與雍正結為死黨的,也只有允祥一派的弱小勢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占明顯優勢的允禩一派繼承皇位,大清王朝的宮廷內,有可能少一些風波。然而,走上歷史舞台的卻恰恰是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因此,紫禁城中,就少不了一場殘暴的奪位之爭。關於雍正入嗣大統的問題,眾說紛紜,但是,有些史料的記載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讓人接受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聖祖有病,於是御駕由南苑移駐暢春園。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勢加劇,丑刻,詔令急召皇四子。旋即,召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以及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等,進至榻前,聽垂危的康熙授旨:「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聞詔,策馬馳至,即刻進宮康熙只告以病勢日臻之故。十三日戌刻,康熙去世。皇四子慟哭不已,至於昏厥。幾天以後,雍正即位,命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等總理國事;召撫遠大將軍、十四阿哥允禩馳驛入京;旋封允禩為和碩廉親王,封允祥為和碩怡親王,允掏為多羅履郡王,二阿哥允礽之子弘皙為多羅理郡王。封賞的同時,雍正還幽禁了實力較強的允初和擁兵自重的允禵。允禩是雍正的勁敵,勢力最為雄厚,才望也最高。雍正為什麼還要對他屢加封爵,委以重任呢?這或許就是雍正的高妙之處,是雍正能夠力排眾勢,獨得寶座的原因所在。雍正工於心計,極善權謀,能恩威並重地左右對手。雍正封賞允禩正是看上了他才望最高,一方面能夠獲得不計舊隙,愛惜人才的美稱;一方面又可化敵為友,為已所用。如果允禩因感激器重而輸誠效忠,那麼就可以暫時消除敵勢,瓦解其黨羽,然後再待機處置;如果允禩仍然心懷不滿,就可以身負重任而不盡職論罪,將他處死也會是正大光明的,歷史的發展果然如雍正所期望的那樣。雍正四年,皇權的基業完全穩固,雍正就將封為和碩廉親王的允禩削爵、圈禁,並賜名「阿其那」,滿語為「豬」之意。後來,又羅織罪狀40條,律論處死。最後,允禩因「故」卒於幽所。允糖與允禩是一樣的下場:雍正元年,允糖受命出鎮西寧,屢受責劾,不久以後就被削爵、圈禁,並賜名「塞思黑」,滿語為「狗」之意。後又羅織罪狀28條,論為死罪。最終以「腹疾卒於幽所」。這段秘史,吳士鑒有過這樣的評論:「阿其那與塞思黑,煎豆燃箕苦不容。元武門前雙摺翼,泰陵畢竟勝唐宗」。

當然,這些記載疑點頗多,只有一部分可信。關於雍正纂位的說法,僅矯詔纂位說就有多種:一是說矯遺詔而立的。這一說流傳極廣,甚至還拍成了電視、錄相、電影。第二種說法是,允稹的母親與年羹堯有私,她在入宮之前就與年氏有過「密切往來」,所以她在入宮以後僅僅八個月,就生下了皇四子,即允禛。康熙駕崩,年羹堯當然就要矯詔改竄,立實際上是自己兒子的允禛入嗣為帝。第三種說法是康熙手書遺詔「朕十四皇子即纘承大統」,允禛竊得遺詔,改「十」為「於」字,由此即位為帝。與第一種說法大同小異。第四種說法認為,康熙駕崩前夕,榻前只有顧命大臣隆科多一人,遺詔「傳位十四皇子」,隆科多改「十」為「於」,允禛於是即位。第五種說法,是根據雍正的《大義覺迷錄》,說在康熙末年,聖祖病重,雍正進碗人蔘湯,於是康熙駕崩,雍正即位。第六種說法,是據《同文匯考補篇》記載,康熙六十一年,朝鮮冬至行正使全城君李混,副使左參贊李萬選返回以後,給國君奏呈報告,上言「或稱秘不發喪,或稱矯詔襲位。內間事秘,莫測端倪,而至於矯詔則似是實狀」。《李朝實錄》也說:「雍正繼立,或雲出於矯詔。」

對雍正奪得帝位的諸種說法,孟森先生寫有《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一書,提出了質疑。孟森先生說,《清實錄》、《東華錄》等榻前諭立嗣君的說法,是無稽之談,向壁虛構而已。因為其中的破綻是非常明白的。既然雍正抵達聖駕寢宮時,康熙還能口齒清楚,縷述病勢,為何遲遲不將社稷大事當面託付?而且允禩、允械、允糖之輩,均重權在握,是雍正勁敵,他們都在榻前聽命,只有雍正未至,這很不合情理。孟森先生還在書中,引《年羹堯奏摺》等史料,指出隆科多與世宗關係不深,他的一家還是世宗的政敵,但又說世宗登基,內得力於步軍統領隆科多外得力於領有重兵的年羹堯。真是疑雲叢生,令人費解。這段公案還未了結,雍正如何即位,仍是一個歷史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文人,地主,官僚說:他臭不可聞,百姓說:他是難得一見的好皇帝
磁縣這個地方居然與康熙、乾隆有關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