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鑒賞-宋代 哥窯雙耳四方瓶

今日鑒賞-宋代 哥窯雙耳四方瓶

兩宋瓷器是中國思想文化藝術在瓷器上得以充分浸透展示的傑出的物化結晶,是中國思想文化藝術史律動中不可或缺的優美動人的音符。兩宋時代,以儒家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的理學,不僅為封建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而且深遠地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審美風氣。所以兩宋器物的製作,極致簡潔而又富有詩情畫意,精、氣、神充盈,追求單純的釉色與線條之美,迎合了思想文化藝術領域占統治地位的士大夫們的秉性趣味,藝精品高。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定、鈞窯齊名,是為宮廷燒造御器的官窯,。哥窯器形多以青銅器為本,胎質分為灰、油灰、黑、赭等色,釉質分為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黃、米黃等色,釉間開裂「金絲鐵線」。

我國青銅器的歷史悠久漫長。在我國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以祭祀、戰爭等方面。「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作為用以祭祀的青銅器則尤為重要,其造型有鼎、簋、簠、尊等等,多造型碩大雄壯,紋飾瑰麗。也是一個國家強盛的象徵。宋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古銅器仿製高峰期。在宋代,隨著金石學的興起,不論王室抑或庶民,都以收藏商周青銅器為樂事。其間或出於復古宣傳傳統禮教之目的,或出於對古代文化的尊重與愛好等原因,仿古青銅器出現。

關於金絲鐵線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宋代龍泉縣,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藝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傳說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親。章村根的擅長制青瓷而聞名遐邇,生一、生二兄弟倆自小隨父學藝,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學、吃苦,深得其父真傳,章生二亦有絕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後,兄弟分家,各開窯廠。

老大章生一所開的窯廠即為哥窯,老二章生二所開的窯廠即為弟窯。兄弟倆都燒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進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摻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後一開窯,他驚呆了,滿窯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開裂了,裂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且形狀各異,有的像魚子,有的像柳葉,有的像蟹爪。

他欲哭無淚,痛定思痛之後,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濃濃的茶水塗在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塗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這樣,不經意中形成「金絲鐵線」。

現在傳世哥窯瓷器中,尤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那件清宮舊藏的宋哥窯魚耳爐聞名天下,清代乾隆皇帝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鐫刻於爐之外底。詩云:「伊誰換夕熏,香訝至今聞;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辯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詩後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足見乾隆皇帝對宋哥窯魚耳爐喜愛之深。雖乾隆朝對宋瓷多有仿製,且窮工畢技、精品百出,然在弘曆心中與宋之魚耳爐又何能比肩?今乾隆本朝官窯已是洛陽紙貴、千金難求,令皇帝愛不釋手的宋哥窯又該價值幾何?

哥窯真品數百年來深得世人珍視,當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撫鑒親賞者寥寥無幾,故明中後期摹古成風,精仿者頗具宋哥遺韻。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品鑒內府舊藏文物時對哥窯頗為推崇,在《清高宗御制詩集》中其曾對歷代陶瓷贊詠詩共一百九十九首,其中贊詠哥窯為二十首。詩文之中流露出其對哥窯獨特之珍愛。如《詠哥窯周素尊》「古質天然朴不華」(《御制詩四集》卷之五十),《詠哥窯葵花碗》「哥窯百圾破,鐵足獨稱珍。」(《御制詩四集》卷之四十二)。弘曆還諭旨宮廷畫師繪製《珍陶萃美》、《精陶韞古》二冊頁,收入多件哥窯佳器,以供時刻鑒賞之需。乾隆皇帝曾如此讚頌和推崇哥窯,反映了哥窯在藝術上追求質樸無華、淡雅自然,極易觸動文人內心深處,正因為如此才得以鑄就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滅的精彩傳奇。

今日推薦


哥窯雙耳四方瓶

今日展賞一件宋哥窯雙耳四方瓶。高:24.5cm 口徑:9.4cm 此其施青灰色釉色雙耳四方瓶,通體可見開片紋,自然開灑,如金絲鐵線。上手展目,但見其釉肥厚,釉質如呈橘皮之狀,釉色亞光溫潤,具酥油之質感。

本器兩個特點,其一,器形乃四方,較之通常圓形製作難度更大,更為少見;

復觀其底,可見其露胎質色烏黑,老態龍鍾,正為古言之污泥窯,此其之胎色當可實證矣。顯而易見,無論釉色釉質抑或是胎色,有此諸般品貌質地之特徵,當無話可說,無疑可生,實為到代之宋哥窯器矣。

此雙耳瓶通體施青灰色釉,釉色瑩潤,以灰青為主泛米黃色,釉面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金絲鐵線」紋片;開片自然,錯落有致,縱橫交織如網,層層迭迭,晶瑩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猶如冬天江河裡的冰塊碎裂,相得益彰,饒有趣味。

本品為其庋藏之佳器,亦見證其對哥窯雋品甄選之獨特。大器端正,充分顯示古人高超設計與燒制精工技巧。

乾隆御制詩中亦有論哥窯器一詩:﹁鐵足腰圓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而今景德翻新樣,復古成不易云云﹂,並﹁乾隆丙申御題﹂,鈐﹁古香﹂印。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其餘流散於海內外的傳世品。

可見這些瓷器在乾隆時期已經十分珍貴。

乾隆皇帝曾如此賦詩讚頌哥窯,正是反映了哥窯在藝術上追求質樸無華、淡雅自然,極易觸動文人內心深處,從而鑄就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滅的精彩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古玩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你是如何看待8個億的紅寶石

TAG:小古玩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