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鄉戶戶茶飄香

茶鄉戶戶茶飄香

婺源除了「書鄉」的美譽外,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稱,那就是「茶鄉」。婺源地處懷玉山脈和黃山余脈,境內有大鄣山、五龍山、石耳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最適宜栽培茶樹。這裡"綠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是中國著名的綠茶產區,江西省茶葉專科高級學校就設在婺源。婺源綠茶歷史悠久,唐代著名茶葉專家陸羽在《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於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

採茶

種茶葉很辛苦,茶葉的田間管理尤為重要。過完年,就要給茶葉施肥,用鋤頭把茶葉底下挖開,把豬糞、牛糞及其他農家肥埋在茶葉底下,再將表土覆蓋上。如此,一則施了底肥,二則鬆動了土壤,透了氣,土層不再那麼結板,能夠滲透雨水的澆灌,有益於茶葉的生長。等到清明前,茶葉飽滿的芽頭冒出,即將採摘的時候,還得給茶葉除一遍草,避免雜草吸收了茶葉的營養。

「布穀布穀,忙了嫂姑,摘茶摘茶,老人小娃。」這是流傳在我們茶鄉的一句土話,意思是說,當聽到布谷鳥啼叫的時候,農忙也拉開了帷幕,而摘茶的農忙時節,不分男女老少,都得挎上一隻竹籃下到茶園裡採摘茶葉。

摘茶就是在茶樹上撿鈔票呢!茶鄉的茶農們雖很忙碌卻很快樂,可苦了我們這些做小孩的。每天天才露魚肚白的時候,就被自己的父母叫起床,一般象這樣的叫喚要三下:頭一下是打招呼,再一下是警告,見沒有動靜,就要上前動手揭被子了。迷迷糊糊的接過大人遞過的竹籃,深一腳,淺一腳,神情恍惚,搖搖晃晃,眼屎巴巴的走在田間小道上,磨蹭著來到自家的茶園裡。一路還會遭到大人的呵斥,痛罵之後又跟你講道理:起得三天早,抵上一個工。娃呢,懂事點啊,幫爸媽做點事,等攢了錢就買好吃的呢。

當一輪紅彤彤的朝陽照亮的大地,茶叢上的露珠又圓又亮,閃現著七彩的光芒。原來懈怠散漫被燦爛的陽光照射得煙消雲散,帶來的是清新的空氣,芳香的野花,滿眼碧綠的茶園,神情頓時清晰飽滿了起來。忙碌了一個清早,各自的竹籃裡面已經堆滿了翠綠的茶葉了,挎著滿籃子的茶葉回家吃早飯。大人把剛摘來的茶葉攤晾在水泥地板上,以防漚著燒壞了。

別看摘茶是手上功夫,可累人了。首先是枯燥無味,站在茶園裡,聽到最多的是「嚓嚓」的摘茶聲,當然男人們可以抽空吸根香煙,女人可以嘮家常什麼的,偶然也會說個笑話,鬧得大家開懷一笑,但這樣的情況很難得。還數父親機靈,他把家裡的那台收音機擺在竹籃裡面,活躍了枯燥的氣氛;其次是腰酸背痛。摘茶是俯著身子,半懸在空中的,而且從早到晚長時間的都是這樣的姿勢,因此是腿腳僵硬,脖子酸。再就是下雨天,也得身披塑料薄膜,頭戴箬笠腳踏爛泥站在雨霧中也得摘,衣袖褲褪全被雨浸濕了,弄得渾身濕漉漉的,非常難過。茶葉的市場行情不穩定,今天買到了個好價錢,說不定明天跌了不少。再說「雨前是摘茶茶是寶,雨後摘茶便是草」,隔了一夜的茶葉也就老了許多。因此,盡量趕在前面總是錯不了的。

夜幕四合時,茶農們才陸續離開茶園。大家齊涌到河邊洗漱,一陣鬧騰之景象,忙碌的一天結束了。

做茶

摘茶葉苦,做茶葉同樣辛苦,而且技術含量高,七八十來道工序一樣都不能偷懶,要不然辛苦摘下的茶葉是買不到好價格。殺青、搓揉、晾攤、再干、烘焙……一系列做茶工序,還得掌握大小火候。如此,做出來的茶葉才會碧綠清香。有時半夜醒來,朦朧還看見大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忙碌的身影。這種時候,茶香濃烈瀰漫,戶戶飄香四溢。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茶掮客上門收購茶葉啦,一時茶農相互轉告,紛紛回到家中拿出做好的茶葉。有一個芽的明前玉丫、一槍一旗的仙枝、彎曲舒捲的雲翠等。大家也相互評論、交流著,看外型,查色澤,聞香氣,驗過,稱好,就掏出了大把的鈔票。大人接過辛苦掙來了鈔票,疲倦的臉上露出了開懷的笑容。

等到大批茶葉上市後,村裡的茶葉初制廠就要開啟。各家各戶便把茶葉裝進籮筐里,挑到村裡的茶葉初制廠里過磅稱好,斤量記在本子上。茶葉初制廠也算得上村辦企業,茶葉初制廠開動率不高,平時都是閑置在那,只有到了開春採茶的時候,才開啟機器。開先,初制廠的動力是靠一台柴油機帶動的,用皮帶傳送到各點。柴油機的馬力大,每次都得靠兩個人搖手把發動機器。也有難發著的時候,又是灌熱水,又是用火烤,經過一方折騰,柴油機吐出黑煙,終於還是發著了。制茶的機器為滾筒炒茶機、揉茶機、乾燥機等。要是機器的負荷突然加大,皮帶就容易脫掉,這時,就要先排除故障,再把皮帶複位。皮帶用得時間久了,就會鬆弛,時常會掉皮帶。剛開始,可以把皮帶蠟點燃,滴在皮帶內側,起到縮緊的作用。皮帶實在太長了,就要把皮帶截短,用皮帶扣兩頭嵌入,中間用插銷接攏。機器運行起來,皮帶裸露在外邊,是很危險的。曾經有個小孩,就是被皮帶劃傷了手背,流血不止,緊急送到衛生所,縫了不少針。後來,村裡通了電,全部都改成電動的了。

做茶葉很辛苦,有七八道工序,大家各司其職。茶葉多的時候,要做到天亮,最多的時候,白天黑夜連軸轉。人不是機器,哪消受得了。特別是凌晨三四點鐘的時候,眼皮子就像膠水粘住似的,怎麼也睜不開。為了不讓自己睡著,強迫自己吃辣椒。有時,實在熬不過了,就在蔑席上躺一會。有促狹鬼,趁別人熟睡,往你臉上塗滿了鍋底灰。等起來幹活後,大家捧腹大笑,自己卻渾然不知。大家找點樂子,這也是醒瞌睡的一種辦法。也有打平伙吃夜宵的,無非就是那種散稱的餅乾、桃酥、瓶裝的汽水之類。

賣茶

茶葉做好了,打包裝入布袋中,第二天挑到集鎮的茶葉收購站去。由於十里八鄉的茶農都集中到這裡來賣,人多就得排隊。茶葉收購站內有專人的驗茶員,主要是抽樣驗茶,評定茶葉的等級。取樣是在茶葉袋中伸手進去掏出一把茶葉,又把各袋的茶葉倒在一起,拌勻後,再抽一個茶樣。驗茶員把茶葉放在小竹匾里,不停的翻動,查看茶葉的品質。茶葉品質的優劣主要看兩點,採摘的質量和做工的技術這兩項。倘若茶葉裡頭茶梗、老葉子較多,說明採摘潦草,是要降檔次的。對於採摘潦草,也是無可奈何。到了茶葉旺季,茶葉是採摘不贏的,這就必須請散工上門來採摘。一般都是論斤兩來算工錢,因此,請來的散工只管斤兩不顧質量了;至於茶葉的做工,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記得以前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是做茶葉的能手。比如頭道工序殺青要大火,掌握時間的長短,除用眼睛看外,還用手摸,老茶工只要抓一把茶葉,就能知道殺青的程度。這頭道工序是重要的,殺青掌握得好,做出來的茶葉色澤墨綠,賣相好;反之,時間久了,有焦點(俗稱蛤蟆點),時間不夠,做出來的茶葉就會發黃。因此,要想被評為優等茶葉,這兩項屬於硬性指標。驗茶師們就是根據這兩點來評定茶葉的等級。

只見茶葉收購站的驗茶師抓起一小把茶葉放進小竹匾,走到光線明亮的地方驗看。這個村莊前來賣茶眾人趕緊圍攏了上去,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只見驗茶師很老道的把小竹匾上的茶葉扇了扇,小竹匾上就立即分出界線來。輕薄的茶葉在前頭,肉質厚的茶葉在後面。驗茶師不斷用手輕輕撥動。倘若看見驗茶師不住的點頭,這說明茶葉的質量不錯;反之,看見驗茶師皺起雙眉,這茶葉不是采工不好就是做工有問題。查驗完畢後,驗茶師當場就給出個茶葉等級。要是認為驗茶師評驗得不合理,賣茶的眾人就會七嘴八舌爭論起來,覺得這麼優等的茶葉沒評上檔次,是吃虧了。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之後,最後敲定的等級,接下來就是過磅入庫了。那時候的茶葉收購站基本都是打白條,記在本子上,開一張票據,到時候一起結賬。

茶葉賣掉後,一幫人就急匆匆往家裡趕。走在鄉間的茶園裡,採茶的人見賣茶的人回來了,都關切詢問茶葉的行情,評了個什麼等級?買了什麼價格?得知被評了個好等級,採摘起茶葉來格外的有勁;倘若得了個差等的評級,不由唉聲嘆氣,摘茶葉自然也就不上勁了。正所謂:茶葉兩頭尖,三日兩頭就發癲。這也說明茶葉的價格是不穩定的。

有的男人顧家,丟不下茶園裡的茶葉,做了整晚的茶葉,也不休息,照樣挎只竹籃到茶園摘茶葉,只是摘著摘著,人就睡著了,人就像木偶一般,前後擺動。實在熬不住了,身子一歪就倒在茶叢中,鼾聲如雷。路人經過,都不由的哈哈大笑。

這個時節的茶鄉的大人是最忙碌,忙得匆匆的吃飯,匆匆的走路,忙得頭昏腦脹,狠不得能多長出兩隻手來。而不懂事的頑童借喝水上茅坑之機,遛到了河邊捉魚拔小竹筍去了。大人見小娃遲遲不回,跺著腳,撕著喉嚨喊。你家叫完他家喊,聲音此起彼伏,在幽靜的山谷中久久回蕩——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正艷,紫燕啁啾,山林中的杜鵑鳥不緊不慢的叫著,一聲緊過一聲,彷彿是在催促著這忙碌的茶鄉的茶農一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白茶日晒後會發生什麼變化?
四季依始,我們來喝茶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