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家庭檔案話滄桑《記憶中的父親》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家庭檔案話滄桑《記憶中的父親》

記憶中的父親

王福安

清晨,窗外下起了濛濛細雨,不得不放下手中忙亂的農活,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我不禁想起已故兩年兩個月零十六天的父親王新。

小時候家在農村,從記事起,父親總是一張嚴肅的面孔,不苟言笑,不喜吵鬧,就連學生放學回家路過我家門口都不敢大聲說話。父親平時也不大說話,更不會給我們講他過去的故事。後來漸漸長大,慢慢知道了父親的事迹,知道他曾經南下,跨過長江,是有功勞的人,是個很厲害的人。

父親1929年農曆三月十九出生於霍縣上王村一個農民家庭,乳名叫記有。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兄弟三人,爺爺是老大,下面還有二爺和三爺,二爺三爺都膝下無子,祖輩三門就父親一根獨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有個男娃意味著後繼有人,可以傳宗接代,可以養老送終,所以父親從小就受到爺爺、二爺、三爺地倍加疼愛。那個時候局勢動蕩不安,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些什麼。父親四歲那年家庭遭遇變故,爺爺去世,撫養父親的重擔自然落在二爺和三爺身上。八歲那年,二爺和三爺賣掉一些家產,湊了點錢把父親送到駒溝村私塾讀書。父親十七歲與母親相識,同年完婚。後來在霍縣城關鎮公所參加工作,任政府職員。

青年時代的王新同志

1949年年初,革命形勢一片光明,在毛主席撰寫的《人民日報》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感召下,十九歲的父親深受鼓舞,毅然報名參軍投身到解放全中國的洪流中。這樣的事情毫無懸念遭到了二爺和三爺地極力反對,可無奈父親去意已決,3月5日在上級部門的安排下,父親帶上簡單的行李和母親做的粗布鞋,騎馬帶花,在縣政府的歡送下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背後只剩下兩位爺爺和母親依依難捨的目光與淚水。南下的隊伍從楊家莊水峪徒步出發,經沁源、長治、武安,到徐州才坐上火車,風雨兼程一百多天才到達南京的鐘山腳下,其中艱險,自不必說。這支部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父親改名為王新,是長江支隊第四大隊第五中隊戰士。

南下時的王新同志

前排右一為王新同志

長江支隊接管福建省後,在福建的仙霞嶺、武夷山、分水關跋山涉水,溝溝河河都有父親行軍的腳印。父親當時被分配到羅源縣,接管地方工作。父親配合地方組織,剿匪鎮反,消滅國民黨殘餘勢力,民主建制,發展生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4年,父親因工作需要經上級安排到福建省委黨校學習,學習期滿在省委工作組工作。1958年調到廈門大學工作,擔任廈門大學人事科科長,為廈門大學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努力。

「一念北上回霍縣,鄉關何處是家園。」因家中幾位老人年邁,身體每況愈下,無人照料,母親也多次通信想讓父親回家盡孝。為此,1959年,父親向上級組織申請調回霍縣工作,從廈門北上回到了故鄉中鎮霍山。回霍後被委任為霍縣縣委人事局局長,1960年父親響應號召到農村下鄉工作,先後到劉家莊、陳家莊等地工作。父親勤奮敬業,作風清廉,任勞任怨,不謀私利的品格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讚揚。

二排右二為王新同志(攝於1954年)

由於南下途中行軍艱苦,加之瘧疾傳染,使父親積勞成疾,於1966年不得不回家養病。

在家養病期間父親也沒能閑住,人民公社、生產隊期間,文革期間,以及包產到戶、責任田裡到處都留有父親辛勤的腳印。

在南下期間父親時刻都沒有忘記家中的親人,時刻都牽掛著家裡的老小,經常給家中的兩位叔輩寫信問候,定期郵寄自己攢下的為數不多的工資。直到後來回到老家,重回老人膝下,才得已好好盡孝。後來二爺、三爺相繼過世,父親披麻戴孝,將兩位老人養老送終,才完成了兩位老人最後的心愿。父親養育我們兄弟姐妹成長,以自己的言行教導我們積極向上,自立自強,誠實守信,嚴於律己,教育我們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晚年的父親生活恬靜,每天早睡早起,不再過問外面世界的紛紛擾擾,每天上午看看報刊和書籍,吃過午飯後午休一會,下午則安靜地晒晒太陽或者就只坐在那兒靜靜發獃。父親每天話語依然很少,只是偶爾跟孫輩們提起南下的日子才會顯得有些興奮。

2015年夏,父親每天的飯量逐漸減少,吃飯也有些困難,起初以為父親胃病又犯了,在霍州市人民醫院數次治療後也不見好轉,最後在家人一致建議下來到省城太原,在山西大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後,通過胃鏡顯示,父親得了食管癌晚期,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兒女和孫輩們都無比悲痛,懇求大夫給予父親最好的治療。可父親身材瘦弱,並且許久未進食,根本經受不住太大的折騰。最後還是聽從了大夫的建議,帶著深深的遺憾返回家中保守治療,以盡量減少父親的痛苦。

2016年1月1日,身患重病的父親走完了人生的八十七個年輪,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父親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曲折磨難和艱難痛苦,父親的一生是廉潔奉公、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大公無私、兩袖清風的一生。父親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深愛您的兒孫。您走了,走的那麼匆匆,沒有留下任何遺願;您走了,走的那麼坦然,沒有留下任何遺憾。留給我們的,只有永遠的緬懷和追念。

2017年4月11日,檔案局工作人員在王新兒子王福安家接收王新檔案。

2018年3月17日

霍州市檔案局

凝固的歷史

昨天的縮影

隨我們一起走進霍州檔案

霍州市觀坡街1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霍州檔案 的精彩文章:

TAG:霍州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