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介石多次與日交戰,發現日本一個致命缺陷,斷定日本必敗

蔣介石多次與日交戰,發現日本一個致命缺陷,斷定日本必敗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與此同時,像那些比較古老的埃及、印度、巴比倫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外來民族的侵略和奴役,並在這個過程中丟掉了自己的文明傳承。唯獨我國一枝獨秀,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絢爛而又悠長的輝煌文明令當今的無數國家仰慕不已。

雖然我國的文明沒有出現斷層,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同樣沒能逃脫外來民族的侵犯。從1840年始,以英國為主的帝國主義列強就將魔爪伸到了我國這片廣袤的疆域,至此九州罹難、華夏不安。

我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由一個稱霸世界數個世紀的軍事強國,變成了一個任由世界宰割的三流國家。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1931年,日本這個滅絕人性的軍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發起的侵略大戰。熟悉歷史的人都了解,近代史上日本發起的這場侵華戰爭,必定不是偶然的,而是早在幾個世紀前,他們就已經開始著手籌謀並準備。

從唐王朝時期的白江口海戰,到明朝豐臣秀吉的發起的侵朝戰役,再到1931年的抗日戰爭等等,日本人一直野心勃勃。

但是,即便日本在二戰中,傾全國之力卻仍舊沒能將我國滅亡,這是什麼原因呢?

假如單從所謂的正義和兇惡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多多少少有點牽強,也不夠全面,甚至有些想當然。其實,用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的話來說可以概括為:「最重要的是一種民族脊樑的存在。」

那麼所謂的民族脊樑又是什麼呢?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蔣介石就屢次宣布抗戰宣傳,提出聞名的:「地不分南北,年無分老幼,不管何人,皆有抗戰守土之責」的全民抗戰思維」。同時,蔣介石也從與日本軍事作戰的過程中,發現了如果單純和日本硬碰硬,

明刀明槍硬幹的話,我國軍隊必定不是日本的對手,用不了多久,我國軍隊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家底都會被日本人打光。

因此,蔣介石剖析了各個部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在當時世界的大局勢下後,做出了一個驚人論斷,那就是:「日本侵略者的軍隊雖然兇猛,但是我國和日本比較,卻存在著一種獨有的優勢——戰略縱深。」

所以,蔣介石屢次在舉行高層軍事秘密會議上著重強調:「只需四川省存在,即便日本人佔據大半個中國不足為懼,日本軍國主義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失利!」

蔣介石對四川省的看重卻是有著很深的歷史依據的。眾所周知,在我國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僅四川一省就擔負了當時整個中華民國近20%的兵源補給和近80%的賦稅供給。

當時全國一切的抗日軍隊中,光川軍就多達350萬,也因此留下了「無川不成軍」佳話。

據史料記載,當時在川軍出川抗日的350多萬人中,有近70萬軍人為國光榮獻身,他們在每一場對日作戰前都會留下遺書,抱著和日寇殊死一戰的決心。

難怪蔣介石會發出「他們就是我國的脊樑,有他們在我國不亡」的這番感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識史事 的精彩文章:

TAG:師識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