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大滇制茶日記之15 危險的瓦竜

2018年大滇制茶日記之15 危險的瓦竜

瓦竜擁有目前我所認知的古六大茶山連片直立生長古樹面積最廣的古茶園,生態也是我所見生態環境最好的茶區之一。

然而,這只是瓦竜的一部分,在這些古茶園之外,由於歷史的原因,種植了大面積的橡膠林。以瓦竜舊家的一條路為界線,左邊是原始森林狀態的古茶園,右邊是橡膠地;據稱某公司多年前種植了大約3000畝橡膠林,由於膠價下跌,已經荒廢。而之前的工人,靠橡膠地的茶葉維持生計;這些橡膠地里,同樣有部分古樹,當然,更多的是小樹。

我無意描述橡膠地對於茶葉的影響,也缺乏對橡膠林里茶葉的具體理化分析,只是習慣性規避這些影響。橡膠林的單一生態環境比較森林裡雜草叢生,多種喬木伴生的感覺來說,的確不那麼舒服。我相信大多數人和我的判斷一致,因此,橡膠林里的茶,通常價格低很多。

作為外來者,避開這些茶需要的勞動力眾多。由此,自有茶園變成了最為安全的地方。當我行走在瓦竜,聽聞瓦竜大致的茶葉細分為:大箐、團包地、三岔箐、石門坎、岩峰山、老闆凳、梨苦地、橡膠地、舊家、落水等十個區域的時候,我的第一選擇,就是把這十片地分別製作出來,研究下茶的品質。尤其是橡膠地,我迫切想獲得基本的農殘數據。第二個焦點,則是著名的三岔箐國有林,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實地觀察生態環境和具體產量。比較悲觀的是,三岔箐的茶目前有洪水河、曼林、瓦竜三個寨子的人在采。據說,瓦竜人才是合法的採摘人,而洪水河人經過艱難的戰鬥,獲得了部分採摘權。

三岔箐的茶讓我有了非常大的擔憂,其一是生態環境,周邊依然有橡膠地,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僅僅只有極少部分;其二是產量,從實際茶樹的估計來說,產量真心不大,僅僅只有數百公斤的量。而經過國有林的傳說,鮮葉的爭搶都很厲害了。我們找到了擁有三岔箐最大面積的茶農合作,全部收購鮮葉;但依然擔心數量不夠。更令人擔心的是,對比著收鮮葉製作的標準樣,喝到了幾種干茶,完全沒有愉悅感。

從2009年與瓦竜擦肩而過,是因為即將進入寨子時的大片橡膠地,到現在進入瓦竜,橡膠地依然是巨大的隱患。而最徹底的方法,自然是包地自采鮮葉。然而,畢竟數量有限,不可避免要對外收鮮葉製作,控制變得極其重要,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今年大滇在易武片區工作的團隊人數在40人左右,我告誡團隊負責人:瓦竜茶放在第一位,開局第一年,寧缺毋濫。瓦竜也是大滇在2018年投入最大的地方,請劃重點。第二,才是天門山。

進入瓦竜舊寨大滇基地,茂密的原始森林從中,分布著古六山罕見的喬木古樹,樹高5-10米,周圍鳥語花香,雜樹叢生,從生態環境來說,近似於2009年的灣弓和2012年的薄荷塘茶區,但樹齡之大,茶樹之高之多,則遠在灣弓白茶園茶王樹之上了。而被國有林環抱的大滇三號基地,以喬木小樹茶為主,面積在百畝左右,雖然以2003年栽種小樹為主,但樹高達4-7米的比比皆是,這在易武片區幾乎都是叫做高桿了。

大滇在瓦竜的基本策略,從生態環境好的小樹到各片區的古樹,今年不設預算。同時,基於瓦竜茶的特性,我們更傾向與選擇五載工藝製作,經過充分發汗的毛茶,才能充分體現瓦竜茶的特點。

我最欣賞瓦竜茶的一點,並非香氣,而是厚度,給我踏實放心的感覺。清朝阮福的《普洱茶記》中記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但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最勝。蠻磚之中,瓦竜最優,其中大樹樹圍超過1米者,比比皆是。

湯厚,略帶苦底,森林氣息較足,是瓦竜茶中之上者;然而,不是所有的瓦竜茶都是好茶,瓦竜茶的複雜性同樣是所有茶區里最為複雜的,這一點,是巨大的挑戰。

大滇飛揚於2018年4月12日記

來源:大滇號 作者:大滇飛揚 編輯:大滇正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遇上不懂茶的親戚到底有多恐怖?
想有一間茶室,偶寄閑情

TAG: |